然后的文言文怎么说
1. 文言文翻译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要三思然后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思考两次,这样就可以了。
(也就是孔子认为没有必要想得太多,没有必要过分谨慎犹豫。) 再:两次。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回:指颜回,也就是颜渊,是孔子最器重的学生。 孔子说(赞美颜回):颜回真是贤能啊!吃的饭只有一箪笥,喝的水只有一勺,住在很简陋的巷里(意思是形容颜回家境贫困),别人面对这种情况都会十分忧愁,只有颜回能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
子曰:质胜文则野,野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才 能成为 君子。”
质:质朴;文,文采,文饰;野,鄙野; 史: 本指宗庙之祝史,或在官府之掌文书者,这些人往往显得虚伪正经,故史意指虚浮,虚伪。彬彬:这里指文和质均匀配合的样子。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仁爱之人像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永恒. 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女:就是“汝”,你。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
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人走在一起,其中必然有我可以师法的人,他做得对的地方我就学习,他做得不对的地方我就避免和改进。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坦荡荡:心胸宽广,心态豁达。 戚戚:指忧愁的样子,小人常因为患得患失而忧愁。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曾子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曾子:曾参,孔子的学生。
曾子说:鸟要死的时候,叫声就很悲哀;人要死的时候,所说的话往往中肯。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岸上说(看着流逝的河水感叹):流逝的东西都像这样么,昼夜不停。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孔子说:后生可畏啊,我们怎么能知道后来人不比我们现在更强呢?四十、五十岁都还没有什么名声和成就的人,根本不值得敬畏。 子曰: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可以没有主帅,但匹夫不可以没有志气。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天气冷了,然后才知道松柏最后才凋谢。
(也就是说只有有真本事的才最能经受考验)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要成全别人的好事,不要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恰恰相反。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法不中, *** 无所措手足. 名不正,名与事实不相符,则言语错误,不能顺理成章。言不顺,则办事不能成功。
办普通事犹不成功,何况推行礼乐教化之事。治国必须以礼乐来教化。
普通事办不成,一切杂乱无章,则礼乐更不能兴起。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即是刑罚用之不当。
刑罚不中,则人民感觉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这就天下大乱了。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孔子说:要成为君子要达成三种条件,我是做不到的。(这三个条件就是)如仁者那样不忧虑,如智者那样不迷惑,如勇士那样不畏惧。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孔子说:不因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忧虑,却应当担心自己本身的能力。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杀人,有杀身以成仁. 志士仁人,不会因为要自己活下去就杀死无辜,而要牺牲自己成全仁义。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如果不考虑长远,那么忧患一定会很快就出现。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诸:之于;矜:矜持,指保持节操。
孔子说:君子做事靠自己,小人总是依靠别人,君子应该保持自己的节操,能团结大家而不搞小集团,不会因为某人失言就抓别人的把柄去告发,也不因为不喜欢某人就直接否定他的意见。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孔子说:宽容,就是自己都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花言巧语、嘘遛拍马的行为是对德行的祸乱,如果对这样的小事情放任自流,是要坏大事的。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孔子说:错了还不知道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子曰;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2. “最后”用古文怎么说
当“最后”表示 “结果”的意思时,可以用古文“竟”“卒”“终”“遂”表示;当“最后”表示 “次序在末尾”的意思时,可以用“末”来表示。
1、竟,表示终究;终于。
例句:西汉司马迁的《毛遂自荐》中的“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译文是:平原君最后和毛遂一起走了。其中“竟”是最终的意思,“偕”是一起,一块的意思。
2、卒,表示终于;最终。
例句:西汉司马迁的《垓下之战》中的“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译文是:现如今我被困在这里,是上天让我灭亡,不是战争的罪过。
3、终,表示最终。
例句:周朝佚名的《诗经》中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译文是:人们大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够善始善终。
4、遂,表示终于。
例句:西晋陈寿的《隆中对》中的“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是:然而曹操最终能够战胜袁绍,不只是占据天时之利,也是因为人的谋略。
5、末,表示最后的时候。
例句:西汉刘向的《战国策》中的“‘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
译文是:行程一百里,走了九十里才算完成了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也说明要完成最后百分之十的工程,却要花费百分之五十的工作量。
3. 文言文翻译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有才能的大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有才能的大臣,这是后汉没落,衰败的原因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介入诸侯间的争斗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兵败的时候被任命,在危难之时奉命(保卫国家)。4、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就是我因为要报答先帝,而忠于您的职责与本分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燕雀怎么会懂得天鹅的志向呢!6、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现在逃亡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同样是死,为什么不为国事而死?7、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不被斩首,被派去因守护边塞而死的人也要有十分之六七8、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壮士不死就算了,死就要流芳千古,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马!9、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 及时一千里也不敢交换,更不要说五百里地10、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平民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向地上撞。1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而安陵凭借五十里地生存了下来,只是因为有您啊。12、将军岂愿见之乎? 将军难道不愿意见他吗?1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这人可以有礼貌的接见,而不可以轻视14、孤不度德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 我不自量力,想要向天下伸张正义。
15、君谓计将安出? 您认为怎么办好呢?16、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不仅仅是仰仗上天的恩赐,也是因为人的智慧,计谋17、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者可以用作援助而不能攻打18、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百姓能不捧着酒拿着食物来欢迎将军吗?19、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我得到了诸葛孔明,就好像与得到了水重点句子翻译(九年级下)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攻战的自然气候条件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条件的地理条件不如人心的整齐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 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要给予这个人大的使命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国内没有明法度的大臣辅弼之士,国外没有竞争对手的国家,一定会灭亡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在这之后明白忧患而使人得以生存,因安逸享乐却足以而使人败亡7、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高官权贵目光短浅,没有深远的谋略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这是对分内的事尽力,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仗9、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打仗,就是靠勇气。
第一次击鼓士气高昂,第二次时期衰败,第三次就枯竭了1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我的妻子赞美我,诗篇爱我,且赞美我,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因为有事求我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臣子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失的人,会受到上等的奖励12、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上书劝谏我的人,受中等的上次1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够在公众的场合指责我的过失,而让我听到的人,受下等的赏赐1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国内修明政治,不必用军事力量就可以使敌国畏服 15、吾义固不杀人。
我本意是不杀人的16、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牺牲百姓的生命去争夺土地,不能说是有智慧17、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想出了九中攻城的办法,墨子想出了九中防御的方法18、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我知道防御你的方法,我不说19、虽杀臣,不能绝也。
即使杀了我,也无济于事20、吾请无攻宋矣。我不会再攻宋了给分吧~。
4. 文言文翻译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1.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5. 文言文翻译
原发布者:nilupar2002
151.狐猪争功,文言文翻译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来,曰:“汝等不必争,我能兼汝二者之长,又当如何?”语未竟,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笑曰:“这一班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译文:狐狸笑猪说:“你是一个大蠢物,哪能和我相比呢?”猪说:“你就不必讥笑我了,你也不见得在世界上有什么功劳。”狐狸说:“我的毛皮,能作衣服、被子造福百姓,怎么说我没有功劳呢?如果是你则没有功劳了。”猪说:“我的肉,能让人吃饱肚子,怎么能说没有功劳呢?”这时一只羊莽莽撞撞地走过来了,说:“你们就不用再争了,我兼有你们两个的长处,你们觉得呢?”话还没说完,一只狼突然来到,将它们全部扑杀了。然后笑着说:“这一帮只适合做奴隶的动物,动不动就说自己的功劳,只能做我的食物罢了!”152.文言文《沈沌子多忧》的翻译沈屯子生性多虑,整日忧心忡忡。一天,他与朋友一块来到集市上,听说书人说到“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内乏粮,外无援”时,他立时紧皱眉头,站在一旁唏嘘不已。朋友把他拉回家中,他竟日夜不忘此事,口中不住地念叨着:“文广被困在那里,怎么才能解脱呢?”竟因此忧愁得生了一场大玻家里人劝他到外面走走,散散心,他就走了出来。途中正好看见有人扛着一捆竹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