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莫测的间歇泉 第二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

提示:句子是“在蔚蓝色的天幕上飘洒着滚热的细雨,这条水柱最高竟可达70米!”是六年级第一学期现代文品读·文言文点集的第42页... 提示:句子是“在蔚蓝色的天幕上飘洒着滚热的细雨,这条水柱最高竟可达70米!”
是六年级第一学期现代文品读·文言文点集的第42页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0-11-05
展开全部
《汉书》中的“张释之传”,有一事记载:汉文帝视察圈养野兽的上林苑,问上林尉苑里野兽的数量,十余问,尉不能尽答。文帝颇不满,以为此尉无能,打算撤其职而任用他手下对答如流的“啬夫”。事情后经张释之的一番劝说而作罢。

上林尉不能尽答皇帝的询问,当然可说是“官僚主义”,未尽职守。但他不妄答,不吹牛,仍有其可取处。这使我想起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问题。先哲孔子曾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又云:“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子路”) 其基本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知道的就是知道的,知道几分就是知道几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不妄说。这才可谓“知”。

孔子的思想是入世的,重现实与人事的。比如,对于神鬼幽明之事他不知,所以他“不语怪、力、乱、神”(“述而”)。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尚且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又如何能去从事神怪之事? 孔子于神怪之事付之阙如,避而不谈,意味着既不肯定其有,也不肯定其无。

大智慧如孔子,尚且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不知道的事物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那么中智以下的人当然不可能样样都知道。除了神怪幽明之事外,承认有所知、有所不知,是一种老实的态度,也是最聪明的态度。唯其有所“不知”,才能成其“有所知”。宋代的大臣吕端,宋太宗称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就是弃“小慧”而就“大智”的一个好例子。《汉书》中张释之为上林尉的辩护,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来立论,从而得到汉文帝理解的。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人丁肇中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采访时,曾对很多问题都表示“不知道”。前一阶段又听说他在为南航师生作学术报告时,面对同学提问又是“三问三不知”:“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不知道。”“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不知道。”“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不知道。”三问三不知!这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意外,但不久就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也许,一些人在说“不知道”时往往被看作是孤陋寡闻和无知的表现,但丁先生的“不知道”却体现着一种做人的谦逊和科学家治学的严谨态度,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问愈深,未知愈重;越是学识渊博,越要虚怀若谷。作为专家、学者,对不知道的东西,我们不仅应当老实地承认“不知道”,而且要敢于说“不知道”。美国现代物理学家费曼说:科学家总是与疑难和不确定性打交道的。当一个科学家不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时,他就是不知道;当他有了大概的猜测时,他的答案也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即使他对自己的答案胸有成竹时,他也会对质疑留有余地。对科学家来说,承认自己的无知,使自己的结论留有被质疑的余地,是科学发展所必须的。学人只有秉持这样的科学态度,才能不断地“格物致知”,获得新认识,达到新境界。常言所谓“一事不知,学者之耻”,其本意正是在于策励学者们不断求索,不断进取。“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即使是在专业领域内,那种自诩或表现为无所不知的“专家”,不仅其学识而且其人品也都是值得怀疑的。
其实,丁肇中教授大可不必说“不知道”。比如可以用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术语糊弄过去,可以说一些不沾边际的话搪塞 过去,甚至还可以委婉地对学生说:“这些问题对于你们来说太深奥,一两句话解释不清楚。”但是,这位诺贝尔奖得主却选择了最老实、最坦诚的回答方式,而且表情自然、诚恳,没有明知不说的矫揉造作,没有故弄玄虚,也绝没有“卖关子”。丁教授坦言不知道,不但无损于他的科学家形象,更凸现了他严谨的科学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与丁肇中“三问三不知”相似的还有帕瓦罗蒂在一个大型演唱会上的表现,他演唱时刚到高潮之际,却突然停顿下来。举座哗然,连乐队都停了下来。帕瓦罗蒂坦诚地说自己忘记歌词了,请求大家原谅,希望大家再给他一次表演机会。在一阵沉寂后,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事后,有人告诉帕瓦罗蒂:“你完全可以做做口型,而不必承认自己忘了词。相信观众肯定会认为是麦克风坏了而丝毫不会怀疑到你身上。”帕瓦罗蒂微微一笑:“如果还有下次,我同样会认错。因为事实早晚会被人知道,那对我的声誉影响会更大。
与丁先生相反的是,一些人尤其是个别官员,在很多问题面前往往表现了“万事通”、“博学家”的“风采”,下基层、搞调研在情况不明、事情未弄清的时候就发指示、提要求、做决定,流露出一种“傲视万众”、“唯我正确”的态度。殊不知,一些指示、要求、决定有时与基层的实际不相符合,有的甚至离题万里,基层照此做下去,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有一般常识的人都知道:人非圣贤,不可能生而知之,治学之要,行政之本,就在于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孜孜以求,来不得半点虚假。对不知道的东西,就不要充当“先知先觉”,更不要自认为能“升”而知之,认为自己一旦当了领导就对什么问题都有发言权。这是做学问做官乃至做人的一个最起码的要求。时下有些“专家”、“学者”,总喜欢对一些自己不甚了解的事情发言,不负责任地乱说一通。结果是“专家意见”并不“专业”,让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有些“专家”因此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力在减弱。与此相对照,让人更觉得作为学术大师的丁肇中“三问三不知”,对于学人来说十分可贵,令人警醒。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坦然与诚实,不仅是科学家、艺术家和领导干部应该具有的,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知识都是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得来的,与官位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个别官员之所以“升而知之”、“官升知识长”、“官大本领强”,其实是官僚主义在作怪,并错误地认为只有如此才能显示其“水平”、“能力”和“高明之处”,才不至于混同于一般老百姓,而且自己确实“高”。这些官员“升而知之”的做法令老百姓倒胃口、反感“事小”,给人民、国家带来损失“事大”!谨防“升而知之”,才能使个别官员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才能树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才能注意学习、加强学习,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才能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实践“三个代表”,更好地为人民、国家作贡献。否则,总认为“升而知之”,就会堵塞其提高、前进的道路,最终贻害无穷。

670回答者: 史前人类 - 四级 2006-3-9 18:03

我来评论>>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谢!!
相关内容
•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知念什么 急 29 2010-6-24
•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态度? 4 2010-6-25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告诉我们 11 2010-6-17
•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同意思的名人格言 10 2010-6-22
•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和赏析。 62 2010-5-31
更多关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知之为知之 不知

等待您来回答更多
0回答 5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试卷有个习作:云、面包、孩子之间能发生什... 0回答 与不求甚解相似的名言!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不要与读书有关的)... 0回答 5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9课《诚实与信任》课文内容 3回答 the leaves on the trees turn red or yellow.是什么意思 1回答 麻雀和青蛙食量占自身的比重哪个更大??? 0回答 用别人家的狗咬被害人,被害人当时把狗打死,对于被害人的行为来说,... 3回答 请问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减少2,和增加2正确吗 1回答 荷花淀的好词 好句
其他回答 共 2 条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态度。

回答者: sdfxcld - 六级 2006-3-9 18:0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注释】知:此句有五个“知”字,前四个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同“智”,聪明。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态度。

回答者: 江户川_新一 - 十二级 2006-3-9 18:02

我来转发
黑色魔法师002
2010-11-06 · TA获得超过64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7.6万
展开全部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水柱的高度之高。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2010-11-07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40
采纳率:70%
帮助的人:214万
展开全部
打比方与列数字,说明间歇泉池口清水翻滚时水柱冲天而起的美丽与高度,进而说明间歇泉的神秘莫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0-11-18
展开全部
比喻说明方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0-11-18
展开全部
举例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