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旱灾的原因是什么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问题一:中国北方旱灾的原因是什么? 干旱!缺水!一场历史罕见的旱灾袭击北方冬麦区,农田龟裂,麦苗枯黄,人畜干渴……
可喜的是,从中央到地方,各方面力量积极抗旱,调水、引水、抽水,最大限度地降低旱灾损失。在1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透露,目前北方八省冬麦区抗旱浇灌面积已超过六成,再过10天大部分受旱冬小麦可以浇完,同时人畜饮水困难也得到有效缓解。
当前抗旱能取得这样的成效,离不开这些年水利基础设施的巩固,离不开抗旱机制的完善,离不开抵御水旱灾害能力的不断增强。
如此大范围的旱灾,降雨偏少是主要原因。但透视旱灾,缺的不仅是水,也暴露出背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抗旱意识不强、水资源的粗放利用等问题。这次特大旱灾又一次敲响了警钟。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我国农业整体还是“靠天吃饭”。都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由于历史欠账多、投入不足,一些水利设施多年运行老化失修,或是山塘废弃,有水留不住;或是渠道淤积,有水引不来。这些薄弱的水利设施,在抗旱中成了摆设。一旦遇到大旱,只能靠临时调动大量的抽水机来抽水浇地,或靠水车拉水灌溉,往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捉襟见肘。
抗旱意识不强,一些地方的干部群众“重涝轻旱”。这种思想容易滋生靠天等雨的意识和松懈 *** 思想,使得一些地方抗旱手段单一,投入不足。“水来一条线,旱灾一大片”。事实上,相对于洪涝灾害,旱灾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其危害同样不容忽视。从长远看,干旱缺水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深远。
节水意识淡薄,在水资源如此紧缺的现实下,浪费水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就在黄河下游部分群众不得不靠咸水度日的同时,上游有些地方不是还存在大水漫灌现象吗?在许多缺水的地区,不是还在上马高耗水项目吗?
抗旱须治本,治本就要加大投入,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应急抗旱减灾能力。抗旱是个系统工程,科学抗旱必须实行综合治理,从单一抗旱转向全面抗旱,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不仅要促进生活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生产方式的变革。抗旱需要从农业扩展到各行各业,从农村扩展到城市,从生产、生活扩展到生态。
当前即将进入冬小麦返青水灌溉和春播用水高峰,用水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必须要树立抗大旱、抗长旱的思想意识,科学调度水资源,高效用水、精细化管理,夺取抗击旱灾的胜利。(赵永平) (来源:人民日报)
看看这个你能用上不!!!
问题二:分析河南省发生旱灾的自然原因是什么?减轻旱灾的有效措施是什么?求答案 原因:1.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2.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植被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
3.人口增长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需水量增加
有效措施:1.兴修水利设施,改革灌溉方式;
2.节约用水,推广耐旱作物种植;
3.加强绿化;
4.加强监测预报
问题三:导致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导致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有:①植被的破坏 ②森林的锐减 ③过度的开垦 ④物种的灭绝 ⑤人口的膨胀.
①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使草场退化、沙化,土地沙漠化严重.已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构成了严重威胁.
②森林锐减,对森林资源利用不合理,伐优留劣,乱砍滥伐,致使森林生态系统衰退.
③过度开垦,使土地严重退化,人均森林面积逐年下降,土壤蓄水能力减弱,导致风沙加大,水土流失严重.过度的开采和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破坏了生态平衡,致使环境严重恶化.
④物种的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但目前人为的活动大大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
⑤人口的会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不断增加的人口给社会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问题四:中国西南地区干旱的原因是什么 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过度对水资源的开采,森林植被的破坏.特别的近几年对水利发电厂的大量建设,极度破坏了本地区的生态平衡.大家可以查一下.自从三峡工程开始后,西南地区有多少这样的工程在建.这些工程建设没有多长时间.西南就开始干旱了,西南地区干旱都和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对滇池围海造田,没几年在78滇池都见过底.呼吁对大自然多一些保护,少一些开发,这些开发对当地的气候环境平衡是一种严重破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有新的平衡. 一、干旱灾害及其分类
干旱灾害是指在足够长的时期内,因降水量严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发而水份亏损,河川流量减小,破坏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其结果是造成农作物、果树减产,人蓄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乏等灾害.中国通常将农作物生长期内因缺水而影响正常生长称为受旱,受旱减产三成以上称为成灾,经常发生旱灾的地区称为易旱地区.
从学科观点看,干旱可分为四大类: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
二、干旱产生的原因
干旱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大气环流系统相联系.除了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如戈壁、沙漠地区)造成当地缺水少雨之外,旱灾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气候.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是形成干旱的直接原因,而大气环流异常,海气和陆气相互作用会导致降雨偏少,蒸发加剧,这是干旱发生的根本原因.
干旱是全球普遍存在的自然灾害.一般将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地区称为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为250毫米至500毫米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地区.世界上干旱地区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5%,大部分集中在非洲撒哈拉沙漠边缘,中东和西亚,北美西部,澳洲的大部和中国的西北部;半干旱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30%,包括非洲北部一些地区,欧洲南部,西南亚;北美中部以及中国北方等.
三、我国干旱灾害的主要特征
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亚洲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影响,区域、季节和年际分布很不均衡,因此旱灾发生的时期和程度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点.
1、干旱灾害季节性强
从季节分布上看,我国的旱灾主要类型有春旱、夏旱、秋旱和冬旱,其中春旱灾害最为严重,主要发生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华北、西北及东北地区,长江上游和云贵高原也时有发生.
2、干旱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我国干旱地区具有面积广,分布不均,且地域差异大等特点.严重的干旱区主要分布在黄淮地区、浙、赣南部与两广北部地区以及黄土高原地区和滇中地区.
近50年资料统计表明,我国有五个明显的干旱中心:东北干旱区,主要集中在4~8月的春夏季节;黄、淮海干旱区,经常出现春夏连旱,甚至春夏秋连旱,是全国受旱面积最大的区域;长江流域地区,以7~9月出现干旱几率最多;华南地区,干旱主要出现在秋末、冬季及前春;西南地区干旱的范围较小,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干旱发生不仅在时间序列上具有相对集中性,如1470D1949年间北京地区出现的170次干旱中,有115次是连年发生;而且在空间上具有群发性,如1950年春,内蒙古大部、甘肃河西走廊、冀北、陕北出现干旱,7~9月长江、淮河、黄河、汉水流域广大面积出现干旱的年份,自1950年至1980年就有11次.
3、干旱常伴着高温
许多干旱灾害出现的同时,往往同时出现高温,致使旱情加重,这种情况在长江流域伏旱期最明显.比如2006年夏季夏季长江中上游的四川、重庆遭受了189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罕见的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
四、这次干旱灾害的情况及产生的原因
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南部等地降水量较......>>
问题五:干旱形成原因 我国各地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大致可以归结成三个方面:
一是降水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说,降水量低于平均值就容易出现干旱。在我国讥讽气候区内,不同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时形成全国季节性易干旱地区分布的基础。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夏季风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早而且时间长,若7.8月雨量票少,容易产生伏旱。华北东北地区雨季在6―9月,春旱和春夏连旱特别严重。西南地区主要依靠西南季风带来的降水,11―次年4月为旱季。
二是水资源方面的因素。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这种地区之间水资源的不平衡状况,是造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三是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主要是指近几十年来我国工农业生产用水的提高。其一,我国耕地复种指数(一个农业生产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的增加,灌溉面积的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的增加;其二,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北方受春旱威胁农田面积进一步扩大;其三,我国人口的增加,导致生活用水量的吃去增大,而工业的发展,又造成工业用水量、需水量的增多。
可喜的是,从中央到地方,各方面力量积极抗旱,调水、引水、抽水,最大限度地降低旱灾损失。在1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透露,目前北方八省冬麦区抗旱浇灌面积已超过六成,再过10天大部分受旱冬小麦可以浇完,同时人畜饮水困难也得到有效缓解。
当前抗旱能取得这样的成效,离不开这些年水利基础设施的巩固,离不开抗旱机制的完善,离不开抵御水旱灾害能力的不断增强。
如此大范围的旱灾,降雨偏少是主要原因。但透视旱灾,缺的不仅是水,也暴露出背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抗旱意识不强、水资源的粗放利用等问题。这次特大旱灾又一次敲响了警钟。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我国农业整体还是“靠天吃饭”。都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由于历史欠账多、投入不足,一些水利设施多年运行老化失修,或是山塘废弃,有水留不住;或是渠道淤积,有水引不来。这些薄弱的水利设施,在抗旱中成了摆设。一旦遇到大旱,只能靠临时调动大量的抽水机来抽水浇地,或靠水车拉水灌溉,往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捉襟见肘。
抗旱意识不强,一些地方的干部群众“重涝轻旱”。这种思想容易滋生靠天等雨的意识和松懈 *** 思想,使得一些地方抗旱手段单一,投入不足。“水来一条线,旱灾一大片”。事实上,相对于洪涝灾害,旱灾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其危害同样不容忽视。从长远看,干旱缺水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深远。
节水意识淡薄,在水资源如此紧缺的现实下,浪费水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就在黄河下游部分群众不得不靠咸水度日的同时,上游有些地方不是还存在大水漫灌现象吗?在许多缺水的地区,不是还在上马高耗水项目吗?
抗旱须治本,治本就要加大投入,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应急抗旱减灾能力。抗旱是个系统工程,科学抗旱必须实行综合治理,从单一抗旱转向全面抗旱,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不仅要促进生活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生产方式的变革。抗旱需要从农业扩展到各行各业,从农村扩展到城市,从生产、生活扩展到生态。
当前即将进入冬小麦返青水灌溉和春播用水高峰,用水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必须要树立抗大旱、抗长旱的思想意识,科学调度水资源,高效用水、精细化管理,夺取抗击旱灾的胜利。(赵永平) (来源:人民日报)
看看这个你能用上不!!!
问题二:分析河南省发生旱灾的自然原因是什么?减轻旱灾的有效措施是什么?求答案 原因:1.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2.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植被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
3.人口增长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需水量增加
有效措施:1.兴修水利设施,改革灌溉方式;
2.节约用水,推广耐旱作物种植;
3.加强绿化;
4.加强监测预报
问题三:导致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导致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有:①植被的破坏 ②森林的锐减 ③过度的开垦 ④物种的灭绝 ⑤人口的膨胀.
①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使草场退化、沙化,土地沙漠化严重.已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构成了严重威胁.
②森林锐减,对森林资源利用不合理,伐优留劣,乱砍滥伐,致使森林生态系统衰退.
③过度开垦,使土地严重退化,人均森林面积逐年下降,土壤蓄水能力减弱,导致风沙加大,水土流失严重.过度的开采和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破坏了生态平衡,致使环境严重恶化.
④物种的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但目前人为的活动大大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
⑤人口的会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不断增加的人口给社会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问题四:中国西南地区干旱的原因是什么 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过度对水资源的开采,森林植被的破坏.特别的近几年对水利发电厂的大量建设,极度破坏了本地区的生态平衡.大家可以查一下.自从三峡工程开始后,西南地区有多少这样的工程在建.这些工程建设没有多长时间.西南就开始干旱了,西南地区干旱都和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对滇池围海造田,没几年在78滇池都见过底.呼吁对大自然多一些保护,少一些开发,这些开发对当地的气候环境平衡是一种严重破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有新的平衡. 一、干旱灾害及其分类
干旱灾害是指在足够长的时期内,因降水量严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发而水份亏损,河川流量减小,破坏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其结果是造成农作物、果树减产,人蓄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乏等灾害.中国通常将农作物生长期内因缺水而影响正常生长称为受旱,受旱减产三成以上称为成灾,经常发生旱灾的地区称为易旱地区.
从学科观点看,干旱可分为四大类: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
二、干旱产生的原因
干旱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大气环流系统相联系.除了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如戈壁、沙漠地区)造成当地缺水少雨之外,旱灾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气候.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是形成干旱的直接原因,而大气环流异常,海气和陆气相互作用会导致降雨偏少,蒸发加剧,这是干旱发生的根本原因.
干旱是全球普遍存在的自然灾害.一般将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地区称为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为250毫米至500毫米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地区.世界上干旱地区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5%,大部分集中在非洲撒哈拉沙漠边缘,中东和西亚,北美西部,澳洲的大部和中国的西北部;半干旱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30%,包括非洲北部一些地区,欧洲南部,西南亚;北美中部以及中国北方等.
三、我国干旱灾害的主要特征
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亚洲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影响,区域、季节和年际分布很不均衡,因此旱灾发生的时期和程度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点.
1、干旱灾害季节性强
从季节分布上看,我国的旱灾主要类型有春旱、夏旱、秋旱和冬旱,其中春旱灾害最为严重,主要发生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华北、西北及东北地区,长江上游和云贵高原也时有发生.
2、干旱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我国干旱地区具有面积广,分布不均,且地域差异大等特点.严重的干旱区主要分布在黄淮地区、浙、赣南部与两广北部地区以及黄土高原地区和滇中地区.
近50年资料统计表明,我国有五个明显的干旱中心:东北干旱区,主要集中在4~8月的春夏季节;黄、淮海干旱区,经常出现春夏连旱,甚至春夏秋连旱,是全国受旱面积最大的区域;长江流域地区,以7~9月出现干旱几率最多;华南地区,干旱主要出现在秋末、冬季及前春;西南地区干旱的范围较小,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干旱发生不仅在时间序列上具有相对集中性,如1470D1949年间北京地区出现的170次干旱中,有115次是连年发生;而且在空间上具有群发性,如1950年春,内蒙古大部、甘肃河西走廊、冀北、陕北出现干旱,7~9月长江、淮河、黄河、汉水流域广大面积出现干旱的年份,自1950年至1980年就有11次.
3、干旱常伴着高温
许多干旱灾害出现的同时,往往同时出现高温,致使旱情加重,这种情况在长江流域伏旱期最明显.比如2006年夏季夏季长江中上游的四川、重庆遭受了189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罕见的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
四、这次干旱灾害的情况及产生的原因
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南部等地降水量较......>>
问题五:干旱形成原因 我国各地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大致可以归结成三个方面:
一是降水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说,降水量低于平均值就容易出现干旱。在我国讥讽气候区内,不同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时形成全国季节性易干旱地区分布的基础。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夏季风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早而且时间长,若7.8月雨量票少,容易产生伏旱。华北东北地区雨季在6―9月,春旱和春夏连旱特别严重。西南地区主要依靠西南季风带来的降水,11―次年4月为旱季。
二是水资源方面的因素。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这种地区之间水资源的不平衡状况,是造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三是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主要是指近几十年来我国工农业生产用水的提高。其一,我国耕地复种指数(一个农业生产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的增加,灌溉面积的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的增加;其二,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北方受春旱威胁农田面积进一步扩大;其三,我国人口的增加,导致生活用水量的吃去增大,而工业的发展,又造成工业用水量、需水量的增多。
展开全部
我国各地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大致可以归结成三个方面:
一是降水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说,降水量低于平均值就容易出现干旱.在我国讥讽气候区内,不同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时形成全国季节性易干旱地区分布的基础.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夏季风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早而且时间长,若7.8月雨量票少,容易产生伏旱.华北东北地区雨季在6—9月,春旱和春夏连旱特别严重.西南地区主要依靠西南季风带来的降水,11—次年4月为旱季.
二是水资源方面的因素.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这种地区之间水资源的不平衡状况,是造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三是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主要是指近几十年来我国工农业生产用水的提高.其一,我国耕地复种指数(一个农业生产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的增加,灌溉面积的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的增加;其二,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北方受春旱威胁农田面积进一步扩大;其三,我国人口的增加,导致生活用水量的吃去增大,而工业的发展,又造成工业用水量、需水量的增多.
一是降水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说,降水量低于平均值就容易出现干旱.在我国讥讽气候区内,不同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时形成全国季节性易干旱地区分布的基础.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夏季风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早而且时间长,若7.8月雨量票少,容易产生伏旱.华北东北地区雨季在6—9月,春旱和春夏连旱特别严重.西南地区主要依靠西南季风带来的降水,11—次年4月为旱季.
二是水资源方面的因素.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这种地区之间水资源的不平衡状况,是造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三是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主要是指近几十年来我国工农业生产用水的提高.其一,我国耕地复种指数(一个农业生产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的增加,灌溉面积的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的增加;其二,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北方受春旱威胁农田面积进一步扩大;其三,我国人口的增加,导致生活用水量的吃去增大,而工业的发展,又造成工业用水量、需水量的增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