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案设计

 我来答
学海语言教育
2022-08-23 · TA获得超过551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90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27万
展开全部

  教学诗词,只有在基本理解的基础上,孩子们才会对诗歌有兴趣,出错才会少。下面是我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四个生字,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

  2.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两首古诗的情景,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初步感受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诵两首诗,并背诵。

  二、设计意图与设计思路分析

  教学中,力求体现“初读解题知作者――细读讨论明诗意――诵读想像悟诗情”的设计思路,同时也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授之以渔”的过程。

  第一步,谈话导入,初读解题知作者。

  1.调动学生已有的古诗积累,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

  2.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就“你认为我们要读懂一首古诗,都需要了解哪些知识?”的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其实也就为后来的古诗学习需要的方法作出铺垫。

  3.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知晓作者的资料,为理解古诗的意境提供有效依据。

  第二步,细读讨论明诗意。

  1.一读,诗文读通顺。

  自由读、齐读、指名读,选用多种方式朗读古诗,让学生充分熟悉诗文,扫除生字障碍,同时自主解决部分难点。

  2.二读,讨论明诗意。

  启发学生借鉴已有的古诗学习经验进行自学。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以“你都读懂了哪些地方?有没有没有解决的问题?能不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为学习任务,在多次自读、指名读的基础上进行自学、交流。

  第三步:诵读想像悟诗情

  要学生品读诗人的内心,激起学生与诗人情感的共鸣,这一环节往往受学生生活阅历的影响,有一定难度,因此,配乐诵读诗歌,使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中入情入境地想像画面,把自己当作诗人,体会当时的心境,使学生更深入,更确切地把握诗人的情感。

  一首古诗的学习,是为更多古诗的“不学习”,因此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让学生带着这些方法进行第二首古诗的自学,并有所收获才是目的。在第二首古诗的学习当中,要敢于放手,充分尊重学生自学的成果,引导学生更好地从内心感受古诗的意境。

  三、学情分析

  因为学校一直坚持开展“古诗诵读”的活动,这两首古诗大多数学生早就接触过,所以并不陌生。对于刚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在古诗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尽管年龄小,但也有一定的自学的能力,小组的合作意识、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发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以前都学过很多古诗,你认为我们要读懂一首古诗,都需要了解哪些知识?(板书:题目、诗人、诗意、诗情)那么我们就试着来读懂第一首古诗。

  (二)学习《鸟鸣涧》

  1.板书课题,齐读,你从题目中都了解到什么?

  (重点在鸣、涧二字的字义理解上)

  2.这首诗是谁写的?出示图片。你了解他的生平吗?谁能简单地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

  (王维,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看来,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诗人的情况。完整板书:初读解题知诗人)

  3.大家喜欢这首诗吗?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

  看来同学们已经把诗读通了,那怎样才能把它读懂呢?你们有没有好的办法?

  (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

  4.小结:看来过去的学习大家已经积累了许多好办法,今天我们就来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首诗。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请每个四人小组的组长把同学们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进行全班交流。

  5.学生自学、交流:

  (1)哪些地方读懂了?

  (2)有没有没有解决的问题?

  (3)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过渡:看来,同学们在细细的朗读讨论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方法把诗意弄明白了。

  (完整板书:细读讨论明诗意)

  6.记得我们在介绍诗人的时候,提到:唐宋八大家中的苏轼对王维的评价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是不是这样的。请同学们边读边想像,说说在你脑海中都出现了什么样的景物、怎样的画面?

  7.交流,重点理解小鸟是被什么给惊吓了?为什么会这样?作者在山林里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体会当时山林的静谧和作者闲适的心情、对明月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通过再次有感情地诵读,同学们想像到当时的情景,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

  (完整板书:诵读想像悟诗情)

  8.我们一起带着作者当时的`心情来诵读这首古诗。

  (三)学习《暮江吟》

  1.总结学法: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鸟鸣涧》这首古诗的?

  (初读解题知作者;细读讨论明诗意;诵读想像悟诗情)

  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暮江吟》。(板书课题。)

  2.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自学《暮江吟》。

  3.交流学习体会:

  欢迎同学们进入“学古诗挑战赛”,出示挑战等级。

  三星级:说说题目的意思,介绍作者的资料。(重点解释暮、吟)

  四星级:描述这首诗的情景。(重点理解“残阳”“瑟瑟”“可怜”的意思)

  五星级:带着作者当时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画出这幅情景。

  4.小结学生的表现。

  (四)总结

  1.两位诗人选择了静、夕阳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描述月夜的美景。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

  2.教师推荐有关“月”的古诗,供学生课下的诵读、学习。

  【教学总结】

  《古诗两首》是一篇选自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人间真情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两首诗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学习这篇课文旨在于使学生通过诵读、想象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因两首诗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设计教学时,我运用整合的理念,让学生在两首诗的对比学习中,理解提升。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和反复诵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并感受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中,我直入课题,通过两首诗题的对比,找出共同点,初步了解诗的要点,把握诗的大意,并初步感知送别诗题目的共同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有层次的诵读训练,即初读读正确,再读读出节奏,三读想象画面,四读在对比中体会诗情。

  教学的重点放在第三和第四个环节。在我看来,诗意的理解并不是古诗教学的重点,重点应该放在借助古诗来想象画面,将无声的文字想象成有声的画面。因此,我创设了各种情景,在情景中去想象画面,这样即降低了难度,又增加了趣味性,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第四个环节为对比升华,即在对比品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这一环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同中求异,在相同的文字中品味不同的意境。第二异中求同,在不同的景色描写中,感受都有一份情蕴含其中。

  整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以生为本,重视孩子的想象、诵读和感悟,将古诗教学以一种更为简易的学习方式呈现给学生,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但整堂课和学校倡导的对话课堂理念还相距甚远。孩子们的积极性还没有被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十分明显。可以感觉的到,在课堂上,始终还是我在主导课堂。无论从提问还是到环环相扣的步步深入,都是我在前面牵着学生走。课堂气氛比较压抑,孩子们没有充分表达意见的空间和机会,很多孩子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出来。其次,我的基本功还不扎实。真正上好一堂课真的要从备好一堂课开始,好课真的不是那么容易上出来的,应该树立“磨它(教材)千遍也不厌倦”的治学态度!这节课更使我想到了,我们的教学应该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上去考虑,学生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老师要教什么。也许这样的教学才是更具实效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