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劳动意识薄弱,部分劳动价值观存在偏差
受传统教育意识的影响,大学生劳动意识普遍薄弱,部分大学生表现出对劳动教育的不理解不接受,认为学校安排的劳动教育是浪费时间,没有必要进行劳动教育。面对学校安排的劳动教育,停留于应对,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没有很好的认识。部分学生个人整洁、寝室卫生都只是应付检查,劳动意识非常薄弱。同时,部分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存在偏差,轻视劳动,否认劳动的意义,特别是轻视体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有学者调查中指出“56.92%的大学生认为当前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出现偏差,存在轻体力劳动、歧视体力劳动者等现象。”因为轻视体力劳动,导致大部分大学生对劳动兴趣不浓,流于形式,完成任务,相比劳动,她们更愿意把时间花在打游戏,看综艺,上网等娱乐活动。部分学习成绩优异的大学生抱怨和担心劳动实践耽搁其背英语、学知识的时间。由此可见,大学生劳动意识薄弱,部分劳动价值观存在偏差。
(二)学校劳动教育体系不全面,评价制度不健全
目前,各高校劳动教育尚属开展初期,劳动教育体系构建不全面。在劳动教育体系构建方面,多数学校没有制定明确的劳动实践方案,多数方案模糊,范围广。很多高校没有针对学生开展专业的劳动课程教育,没有实用的劳动知识讲座,以及没有劳动技能培训。简单的初级的打扫校园卫生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劳动教育的要求,没有真正实现学生劳动锻炼和劳动教育的意义。因此,对于各高校而言,实事求是的结合现实,制定合理可行的劳动教育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全面的劳动教育体系是实现大学生劳动教育目标的基础。同时,高校劳动教育评价制度不健全,对学生的劳动评价留于表面,学生只需要有进行多少次的劳动证明,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劳动学分。这种评价制度导致学生对于劳动教育只是应付,有的学生甚至把劳动教育理解为拍照证明的形式而已,没有真正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如何能够实现有效的劳动评价制度,这也是各高校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三)劳动实践流于形式,劳动实践与社会脱节
当前大学生的劳动实践形式主要有,打扫校园卫生,打扫教室卫生,打扫寝室卫生,参与学校的公益劳动,参与家庭劳动,参与社区劳动等实践活动。面对以上劳动实践活动,学生仅仅只是流于形式,参与应付以便拿到学分。大学生对以上活动兴趣不大,这些活动与当前的社会脱节,没有结合社会劳动需要满足社会劳动需求,没有真正发挥大学生劳动的价值达到锻炼意义。劳动实践内容单一,形式主义严重的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参与热情,不利于劳动实践的长期推进。大学生年富力强,社会很多地方需要这样的劳动力,如何挖掘社会的劳动需求,把社会劳动需要同大学生劳动力有效结合是我们思考的方向,也是学校在进行劳动教育安排时应该重点考虑的方向。大学生的劳动实践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能够有效锻炼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今后的毕业就业,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同时,为社会提供劳动力,提供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也是企业和社会强烈需要的。
二、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一)加强劳动认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加强大学生劳动认知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非常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大学生的劳动认知:首先,开展劳动主题班会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分享我对劳动的认识,帮助学生对劳动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加强其对劳动的认知。在学生分享的基础上,辅导员通过大量的现实材料案例进行一定的专题引导,引导同学们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在选择现实材料和大量案例过程中,一定要选择令人印象深刻,具有感染性的案例,可以选择具有伟大贡献的劳动 ,也可以选择贴近现实为每一个小家默默奉献出自己一生的农民工人。其次,可以举行“我眼中的劳动”宣传片比赛;让同学们以劳动为主题,拍一个短片,进行评比,获奖的短片在每个班班会进行播放宣传,以此去传播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加强同学们对劳动的认知。影响大学生劳动认知的因素众多,外部社会环境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呼吁广大的新闻媒体,新闻网站积极传播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给大学生一个正面的,向上的社会环境,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二)完善评价制度,健全劳动教育体系
高校的劳动教育体系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劳动实践要求,全面的劳动教育体系应该包括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关于开设有关劳动教育课程的公选课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农作物的种植,花卉的种植,果树的种植等等这些实用的课程都可以开设为公选课。对于劳动教育课程,任课老师应该明确其教学目标,制定可行的教学方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实践教学。其次,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范围可以扩大,提供足够吸引其参与的实践活动,让其自主进行选择,然后书写劳动心得。在劳动评价体系方面,“首先,高校需要建构起系统、完整的劳动教育管理机构;其次,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高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不能仅仅是简单的完成实践学分要求,更应该仅仅围绕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能力的发展进行展开。
(一)大学生劳动意识薄弱,部分劳动价值观存在偏差
受传统教育意识的影响,大学生劳动意识普遍薄弱,部分大学生表现出对劳动教育的不理解不接受,认为学校安排的劳动教育是浪费时间,没有必要进行劳动教育。面对学校安排的劳动教育,停留于应对,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没有很好的认识。部分学生个人整洁、寝室卫生都只是应付检查,劳动意识非常薄弱。同时,部分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存在偏差,轻视劳动,否认劳动的意义,特别是轻视体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有学者调查中指出“56.92%的大学生认为当前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出现偏差,存在轻体力劳动、歧视体力劳动者等现象。”因为轻视体力劳动,导致大部分大学生对劳动兴趣不浓,流于形式,完成任务,相比劳动,她们更愿意把时间花在打游戏,看综艺,上网等娱乐活动。部分学习成绩优异的大学生抱怨和担心劳动实践耽搁其背英语、学知识的时间。由此可见,大学生劳动意识薄弱,部分劳动价值观存在偏差。
(二)学校劳动教育体系不全面,评价制度不健全
目前,各高校劳动教育尚属开展初期,劳动教育体系构建不全面。在劳动教育体系构建方面,多数学校没有制定明确的劳动实践方案,多数方案模糊,范围广。很多高校没有针对学生开展专业的劳动课程教育,没有实用的劳动知识讲座,以及没有劳动技能培训。简单的初级的打扫校园卫生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劳动教育的要求,没有真正实现学生劳动锻炼和劳动教育的意义。因此,对于各高校而言,实事求是的结合现实,制定合理可行的劳动教育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全面的劳动教育体系是实现大学生劳动教育目标的基础。同时,高校劳动教育评价制度不健全,对学生的劳动评价留于表面,学生只需要有进行多少次的劳动证明,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劳动学分。这种评价制度导致学生对于劳动教育只是应付,有的学生甚至把劳动教育理解为拍照证明的形式而已,没有真正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如何能够实现有效的劳动评价制度,这也是各高校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三)劳动实践流于形式,劳动实践与社会脱节
当前大学生的劳动实践形式主要有,打扫校园卫生,打扫教室卫生,打扫寝室卫生,参与学校的公益劳动,参与家庭劳动,参与社区劳动等实践活动。面对以上劳动实践活动,学生仅仅只是流于形式,参与应付以便拿到学分。大学生对以上活动兴趣不大,这些活动与当前的社会脱节,没有结合社会劳动需要满足社会劳动需求,没有真正发挥大学生劳动的价值达到锻炼意义。劳动实践内容单一,形式主义严重的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参与热情,不利于劳动实践的长期推进。大学生年富力强,社会很多地方需要这样的劳动力,如何挖掘社会的劳动需求,把社会劳动需要同大学生劳动力有效结合是我们思考的方向,也是学校在进行劳动教育安排时应该重点考虑的方向。大学生的劳动实践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能够有效锻炼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今后的毕业就业,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同时,为社会提供劳动力,提供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也是企业和社会强烈需要的。
二、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一)加强劳动认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加强大学生劳动认知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非常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大学生的劳动认知:首先,开展劳动主题班会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分享我对劳动的认识,帮助学生对劳动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加强其对劳动的认知。在学生分享的基础上,辅导员通过大量的现实材料案例进行一定的专题引导,引导同学们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在选择现实材料和大量案例过程中,一定要选择令人印象深刻,具有感染性的案例,可以选择具有伟大贡献的劳动 ,也可以选择贴近现实为每一个小家默默奉献出自己一生的农民工人。其次,可以举行“我眼中的劳动”宣传片比赛;让同学们以劳动为主题,拍一个短片,进行评比,获奖的短片在每个班班会进行播放宣传,以此去传播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加强同学们对劳动的认知。影响大学生劳动认知的因素众多,外部社会环境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呼吁广大的新闻媒体,新闻网站积极传播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给大学生一个正面的,向上的社会环境,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二)完善评价制度,健全劳动教育体系
高校的劳动教育体系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劳动实践要求,全面的劳动教育体系应该包括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关于开设有关劳动教育课程的公选课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农作物的种植,花卉的种植,果树的种植等等这些实用的课程都可以开设为公选课。对于劳动教育课程,任课老师应该明确其教学目标,制定可行的教学方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实践教学。其次,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范围可以扩大,提供足够吸引其参与的实践活动,让其自主进行选择,然后书写劳动心得。在劳动评价体系方面,“首先,高校需要建构起系统、完整的劳动教育管理机构;其次,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高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不能仅仅是简单的完成实践学分要求,更应该仅仅围绕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能力的发展进行展开。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