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语文教师》的读后感
《致语文教师》分别从“成长智慧”“教学智慧”“治学智慧”三个方面,提炼出关于语文教师成长的40项基本修炼,结合作者毕生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训,娓娓道来,是一线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素养的必备书。下面是我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致语文教师》的读后感范文篇1
余映潮老师《致语文教师》一书的序言开头是一句希望之语,即“我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工作中都充满智慧”。
一句亲切的叮嘱,让人心头一热。当我们谈论教师这一职业,或谈论教育事业的时候,首先要关注这一个个“人”——生活中的“人”。他的性格、爱好、情趣、志向和平常的心态等等,都需要互相的关注、关心、理解、帮助。教育教学是一份充满“爱”的工作。试想,普通老师生活缺乏稳定,对自对人对社会的心态调整不好,能期待他们平静而清醒地走进教室吗?教育是“育人”的事业,“育人”首先要“育师”、“育己”,然后才能“育学生”。“一流的教师”才能育出“一流的学生”。由此,无论是从学校、还是社会和国家层面看,教师是第一位的,有全社会敬重的第一位的生活,有充满智慧和激情的第一位的工作。
教师的成长,生活和工作是分不开的,生活中乐观、有情趣、自我认同感强的老师,在学校里肯定自信、积极,有个人魅力。同样,许多工作优秀的教师,他们对生活现状的理解和对未来的追求充满幸福感。所以,许多名家、大家优秀的表现和出色的成绩,除了用专业理念技术去解读外,还可从其生活中的个人性格、品质和精神上去理解。
看余老师的《致语文老师》一书,其长者、智者的风范令人敬仰。余老聊的是教学,也是个人迎难而上的成长修炼,这修炼的过程,有坚定的目标,有系统的规划,有艰苦的执著,有挑战的智慧,有说不尽的苦乐滋味,有沉甸甸的收获。其修炼的智慧之语,既可心引领我们认真地工作,也可以启发我们用心地去生活。
我们无论是自愿,还是巧合从事了教师这个职业,注定了此生与他人有些不同。除去虚幻神奇的道德评价,因为职业的特点,我们的生命历程真的有些特别。我们需要(应该)掌握更多的文化,我们有机会站在人类思想的前沿,这是我们有时清高的原因;我们肩负着文化传承和思想播种的责任,我们的工作与其说是教育教会学生,不如说是熏陶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往大了说,我们的事业真的能改变命运和世界;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有丰富思想和鲜活情感的学生,我们每天的工作少有重复,我们每个教育教学的细节需要更多的创造性和人文个性,我们每天都新奇有趣的挑战;我们此生真的要“活到老学到老”,需要吐故纳新,才能与时俱进,很少有职业像我们这样需要终生修炼和成长。
凡职业,都需要为了生活,从事教师职业也需要“养家糊口”,这点标准不一,争议不断;凡职业,都需要有敬业的精神,都可以经营成事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说的是不论哪行,都能用心做到极致。从古至今,“状元”总是凤毛麟角,可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想法每个人都会有的,为难的是,成功需要面临各种挑战,不是每个人都能勇敢地、努力地坚持下去。
所以,余老在序言中对年轻教师(在余老面前,凡站在讲台上的先生们,都是年轻的)谆谆告诫:
“我视成长智慧为第一。”
“我珍视在事业奋斗中对生命的历练。”
“趁着年轻多做事。”
不能失去“追求的勇气”,要“保持追求人生目标的持久性和忍耐性”,“让自己具备走向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坚强意志”。
要承受“刻骨铭心咬牙坚持的历练”,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
要能“苦做”,“成功的机会在八小时之外”;还要“巧做”,成功讲究方法,能让我们更早、更多地品味奋斗的快乐滋味。
要“永远相信‘积累’的力量”,“学会摘抄、摘录、摘记”并“分类研究”,“越是有丰富的积累,越是容易看到事物的空白,越是容易触发灵感和把握成功的机会”。注重学习积累的人,会拥有“很高的洞察力”。“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中还有无数个空白无人问津或者涉之不深,任何时候进入这种研究都不能称之为‘迟’”。
所谓“专家”,“是哪些几十年坚持不懈的人。”
“心静”,是一种情绪和心态状态,“专心致志,这其实是非常高妙的思想方法”。
做教育教学研究,没想像的那么深奥可怕,其实就是“比别人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做好同一件事”,并“能够在细节上做出深度的”。那些所谓的大家、名家、行家,都是这样起步的。
教育教学需要“创新”,什么是“创新”?“主要在四个字上下工夫:角度,难度。‘角度’好加上‘难度’大,就是高层次技能,就是创新。”
读着余先生的“修身警言”和“思想火花”,觉得“高山仰止”,让人心虚和畏惧。这那是一般的人能做到的呀?
那么,余老几十年如一日的历练成就和肺腑之言与我们有何现实的意义呢?
作为教师,每个人的学识基础有不等,天赋条件也不一,外在环境机遇也不同,谁能说这些区别是无法改吗?我们学习余老,期望个个成为余老那样级别的人,那是不自量力。余老对我们一线广大普通教师最大的启发是,坚持做事业的规划,珍惜时间,坚持用巧妙的方法去践行,用心把教学工作中小事做到精致,做得有意思。人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可生活中具备野心且能成大事的人毕竟少数。我们更多的普通人其实是“舞台有多大,心就有多大”。一个教师,三尺讲台,一本教材,几十个学生,这是我们世界,很小。我们其实不需要大抱负,只要能脚踏实地,在教室里,在学生心里,把每件小小的事做精致,做的有意思,我们就会渐行渐远,越攀越高。眼界和心界是低头看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不是仰头远望出来的。坚持做精致的小事,这就是余老“静下心来”的修炼之道呀。
思虑至此,便不再对余老“敬而远之”了。
《致语文教师》的读后感范文篇2
前言
暑假闲逛书城,机缘巧合遇到余映潮著的《致语文教师》一书。首先是书名吸引了我,《致语文老师》似乎在召唤着我们同行去走进它;其次是书的封面吸引了我,看着封面给人以种质朴清晰感,透露出实在与受用。信手一番目录,挑选最有眼缘的章节,便被吸引住了。它是语文教师专业入门敲门砖!它是语文教师专业必备手册!
与其说这次我跟大家谈谈自己读完这本书的读后感,不如说我向在座的各位同学推荐这本书。我将从三方面来说说我推荐这本书的理由。
一、走进其人-——余映潮
恕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才疏学浅,在阅读此书之前,我没关注到余映潮老师。由于书中的内容很吸引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在阅读这本书时有种如饥似渴感,所以刚开始时,我没没有特地的去通过简介了解其人。应该说读完他的这本书才慢慢对他有所了解。这可以说这是美丽的巧遇吧。在通读本书后,我深深地被余老师对于语文教学事业的执着而感动。余老师是如此一位超乎寻常的人,他能对工作如此执着甚至倾情!读他的.书,了解他给了我很大的激励,从他的点点滴滴中,我找到了许多工作的激情与动力。他是一名语文教师,他是一名专家,他是一名学者。
(一)扎实脚步,凸显耐力
余老师坚信着耐力是一种智慧,耐力表现着一个人在人生与事业之路上坚持跋涉的生存观。在无路可走的地方坚持着自己的开辟工作,在非常痛苦的披荆斩棘之中坚持着一步一步地前进并寻找到自己的一条道路,这就是生存的智慧,这就是事业的智。的确如此他用他的耐力,塑造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他是一名一线教师,有着10多年扎根农村学校教学经历,20多年的教研工作经历,是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慢慢磨练成了一名教研员。在这过程中他倾情于教育教学事业,将时间与生命投入工作、研究中,在这个过程中力求不断提高和突破,这需要何等的耐心。
(二)扎根课堂,追寻勇气
余老师是一名一线教研员,他在书中提到最能够表现他自己自信的典型事例是在50岁的时候他能自上讲台讲课。试想50岁,俗称念过半百了,50岁在教师行列中属于老教师甚至退休边缘人物了,然而他能自我挑战,充满自信地走上讲台。“已经评点100个教学案例了,天下的风光北我尽收眼底,那么多名师的教学艺术被我提炼出来,我为什么不能自己上台讲课?”有了这种想法,他自信的走上了讲台,甚至一副不可收拾,在近51岁到63岁之间,他上了100节公开课,而且分布在小学到高中的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除阅读课,还有作文课,单元小结课,中考复习指导课,读报课等不同类型。这么大的年龄,这么多的课型,这么广泛的教材,而且在成为一名名教研员后还如此热心扎根于课堂实践,迎接各种不同的挑战无疑显示出他的勇气!迄今在全国各地讲授几百节公开课,没堂课都那样出彩,没堂课都有他付出的心血。
(三)专题研究,凝聚智慧
余老师对自己要求很高,他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磨练自己,他要在工作上不断创造与创新,在工作中摸索出许多宝贵的经验,在实践中凝聚出无数的智慧。余老师已发表各类教学文章1400余篇,出版《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庭余映潮老师讲课》、《余映潮将语文》等10本专著,创建了全新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精彩的课堂教学受到各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遍欢迎。
“每天做一点,一直向前走。有了一种追寻的勇气,生命便永远年轻”是的,这就是余老师,从一线到教研员到名师,执着与教育教学事业,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二、走进其文——《致语文教师》
《致语文老师》以余映潮老师在全国各地的10个讲座稿为蓝本,结合其积累了几十年的教学实例、评课案例和经验教训,本书的三个章节都围绕“智慧”出发,从“成长、教学、治学”三个方面提炼了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40项基本素养。这本书对语文老师来说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素养的优秀读本。在每个章节前列举了每个章节的提要,这样便于读者大体浏览了解,又便于读者在读完章节后能回顾沉淀。
本书从“成长智慧”、“教学智慧”、“治学智慧”三个方面,提炼了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40项基本素养,包括理念创新、教材研读与处理、教学思路梳理、教案设计、课堂细节应变等内容,指导中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读好教材上好课,如何多想问题从而认识语文现象,如何养成并具备研究的素养,培养终生追求发展的动力,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小学语文教师。
(一)我读第一辑——成长智慧
关键词——感悟
在第一辑中,余老师收录了很多自己的经历,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中不断成长的经验与想法。读这一辑我有很多的感悟,只记得在朗读时拿着笔在树上随手写下了很多地方。“趁着年轻多做事”这个标题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余老师认为趁着年轻多做事的重要意义就是磨练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提升自己生命的质量。趁着年轻多做事就是要重点落在多上,它的含义就是热爱,勤勉,执着,坚持,超量,余老师还深刻给了我们三个诀窍:1.趁着年轻多做事,要找准方向;2.抓住时间;3.注重方法。
是的,工作第一年你会发现你到一个学校你是学校最年轻的一位,别人都羡慕你的年轻又朝气,可是时间一闪而过,你会发现身边的90后都成了你的同事。作为80后曾经注入学校以新的力量,难道几年后就要被90后00后淡化?久而久之被时代淘汰?不!我们不愿意这样被淘汰然后在还剩以后的20年这样碌碌无为的耗在教师岗位上!那将是很可悲的事。所以我们得趁着自己还年轻时得加倍的努力,给自己定一个方向和目标,然后朝着目标前进,有序地规划自己的教师生涯。
余老师提到几十年来,不管生活多么艰苦,不管工作多么繁忙,都得始终在一种年轻的精神状态中生活,这话说得真有道理,是的保持一种年轻的精神状态,你将永远年轻,你将永远有活力,你才能以最大的工作热忱投入,快乐年轻地教书,很重要。
总之,要趁年轻多做事!多训练自己,多思考,多动笔,多阅读,多积累,多钻研,规划自己,塑造自己,让自己永远以年轻的心态活着!凡是要趁“早”!
与大家分享以下一段话:
趁着身体健康的时候多做事,趁着心情很好的时候多做事,趁着麻烦不多的时候多做事,趁着天气不冷的时候多做事,趁着天气不热的时候多做事,趁着闲暇的时候多做事,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多做事,趁着孩子听话的时候多做事,趁着生活安定的时候多做事……
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二)我读第二辑——教学智慧
关键词——学习
做智慧的语文老师,需要熟悉课堂教学艺术。教学的创新设计表现了教师的水平与魅力。在这一辑种余老师站在“战略”的高度诠释了语文教师提升自己素养的诸多方面。
我想这个目录肯定会吸引着所有积极上进的语文老师。余老师以一线专家对教师素养能力方面做了精细的阐述。如果上一辑看书我喜欢随手写写感触,那这一辑中我则注重圈圈画画,因为里面有太多太多老师急需的知识,在这可以让我们好好学习消化。
教学理念创新,余老师解读成——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教师要以先进的理念来规范自己的日常教学,先进的理念就是方向。教学技术——教材研读的技术,教学设计的技术,课堂实用的技术。其中教材研读的技术是重要的一方面。教材研读的技术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可以训练提高的,教师的人物要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
文中例举了“分解”余“组合”、“课文集美”、“价值分析”“资料助读”等方法,并结合了文本实例,让我对各种研读教材的方法豁然开朗。说道教材解读,我很欣赏我们的组长张文莲老师,她对教材的解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将理论联系实际,趁着年轻好好学习。
教学创意讲究“新”“简”“活”教学创意需要老师们反复认真的思考、提炼、比较和修改,要有创新的理念来支撑。……是的,许多老师都怀疑自己的专业性,夸张点说不能做到像主刀医生一样不可代替,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从专业的角度,以专业的知识训练自己,达到精业。如果你能深入自己的专业,深入自己的教学水平,那样你也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形成自己的专业,成为不可替代的老师!快来加入余老师的倾囊相授的专业知识吧,语文老师们都行动起来!
(二)我读第三辑——治学智慧
关键词——借鉴
“研究”二字,应该就是为了治学,在工作中坚持治学,谋求进步,就是智慧。研究,能让语文老师做得更好。在这一辑中,余老师介绍了自己多年积累的学习方法,供读者借鉴,促读者思考。
课文读写发中余老师结合了问题清晰显示了“预感体味”“精妙概括”“变体研读”等方法来解读文本,余老师强调语文老师一定要钻研教材,读写教材,才能深入教材,为教学打好铺垫。余老师还结合自己的经验传授“自建仓库法”“精品收藏法”“案例分析法”等等,这些方法我们都可以有效借鉴,让我们受益终身。
三、感受其真——倾情与专注
作为一名一线老师,我们可以看到他工作的扎实,作为一名教研员,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教学研究工作的热爱,作为一名长者,我可以体会到他对年轻语文老师的殷切希望,所以他在书中能倾囊相授!他对语文老师提出了希望:作为年轻的中学语文教师,如果能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积累资料、提炼经验,可能于一生的教学研究都有好处;他分享了自己教学研究上成功的秘诀:那种笔墨写的文字固然能够长久地保存,然而更重要的是那种刻骨铭心的咬牙坚持的历练,是那种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与行为,是那种在教学研究中朝迎彩霞、夜送星星、日有收获的幸福与愉悦。本书余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经历,分享着自己的智慧经验,无不透露着余老师的真情、朴实。
余老师在书中提到他一身之最:
最欣慰的是有卓有成效的中学语文教研工作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最好的性格是淡看几十年中的挫折、烦恼与屈辱。
最倾心最投入的是钻研实用的中学语文教学艺术。
最细心严谨的是中考语文命题20年没有出错一题。
最有特色的是我坚持多年的抓好五支队伍的教研工作模式。
最自豪的是我几十年独力支持,将一个以农村为主的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最实在的贡献是用我自己的大量课例神东地诠释了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每天做一点,一直向前走。有了一种追寻的勇气,生命便永远年轻”是余老师执着追求事业的真实写照。希望这2句朴实的话也能激励我的教学生涯,也希望能与同行们共勉!在读完书后,我才想起关注了书前关于作者的简介,才发现,余老师是语文特级教师,他是全国中语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语会名师教研中心主任,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培训专家之一,他还是一名教研员。
后记
怀着愉悦的心情读完了这本书,作为一名一线语文老师碰到这本书如久旱逢甘霖,我可以贪婪的吸收里面的知识,我可以尽情地分享着余老师的经验……不过读书时也有点小遗憾,书中列举了许多教材解读,无论角度还是深度都很吸引人,只可惜大多是中学语文教材,如果有小学语文教材的深入解读与剖析就更好了。直至翻到封底,才发现该书属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部分),看到大夏书系之语文之道所推荐的基本书,在当当网搜索了一番,结果又有《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一书映入了眼帘。待我读完之时与君共探讨分享。
《致语文教师》的读后感范文篇3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总会说,做一名智慧的老师。
那么,怎样做才能成为智慧的老师,什么才是智慧的教师呢?当我一遍又一遍地品读余映潮的《致语文教师》,突然有一种感动甚至一种写的冲动。
余映潮说:我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工作中都充满智慧。教师的智慧,初步的诠释是成长智慧、教学智慧、治学智慧。当我读到这儿时,不禁感慨成长也有智慧。
耐力是一种成长智慧。余映潮用自己的耐力塑造着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坚持着自己的坚持,潜心研究与思考,他总有那么多的事情做。他说,当你面对书桌几个小时写不出一个字的时候,当你翻阅大量资料而精疲力竭的时候,你都得平静地坚持,将生命、时间化为工作中、研究中无数优美的细节。
发展自己是我们每个人真正的大事。我们发展自己了吗?我们训练自己了吗?我们可以自己训练自己,磨练的尝试与广度决定着我们的高度,在业务上追求高度的人,就是奋斗方向正确的人。
我们可以随时把思想所得变成文字,渐行渐远,渐行渐深。原来,身为老师有这么多地方需要成长,这么多地方需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