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第一批国人近代报刊的情况及特点。

考试资料网
2023-04-16 · 百度认证:赞题库官方账号
考试资料网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答案】:(1)办报情况: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产生了一批资本主义企业和民族资产阶级,也产生了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批近代报刊。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国人自办了约20种近代报刊。除倡州、厦门各一种外,其余主要在上海、香港、广州和汉口。最早的国人自办报刊是1872年在广州创刊的《羊城采新实录》。上海的国人自办报刊有《西国近事汇编》、《汇报》、《新报》等。香港的国人自办报刊有《循环日报》、《维新日报》、《粤报》,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循环日报》。此外,原属外人的3家中文商业报纸,也在80年代中期以后陆续转归中国人所有,成为国人自办报纸最多的地方。广州除了《羊城采新实录》外,还出版有《述报》(1884年)、《广报》(1886年)、《岭南日报》(1891年)。汉口最早的一份报纸是1873年创刊的《昭文新报》,甲午战争前,还有《公论报》、《汉报》。
(2)特点:①报刊创办者身份比较复杂,有知识分子、商人和洋务派官员。骨干是知识分子,但他们大多兼有官员、买办等身份或经历。他们投资办报,既有政治上的考虑,也是一种经营性活动,多数属于资本主义私营性质的民办报刊。②这些报刊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对洋务运动进行了积极宣传,鼓吹“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强兵富国。但对洋务运动的弊端又有所批评。③都表现出明确的反侵略爱国立场,将自己和外报区别开来。④对洋商和洋务派集团有着一定的依赖关系。有的以外国人为挂名总主笔,有的挂着外商的招牌,有的以洋务派官员为后台。⑤这些报刊处境十分困难,动辄得咎,经常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政府两方面的冲击。国人在内地办的报纸,大多时间不长即告夭折。⑥在形式上大多模仿当地中文外报的模式,少数报纸如《循环日报》在政论的写作上有所革新。
总体评价:数量不多,寿命不长,只限于上海、广州、汉口等少数地区,而且往往挂着洋牌,托庇于租界,总体上社会影响不大。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