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断层名词解释
转换断层名词解释如下:
岩石圈板块的守恒型边界,三大板块边界类型之一。
加拿大人J.T.威尔逊1965年创立的一个断层新类型。岩石圈板块沿转换断层相对运动,但板块体积恒定不变。意思是断层的运动方向和运动性质在断层的两端发生了转换,由平措变化为拉开,表现为以脊轴为界,左右两侧的地质体整体的做同步的分离运动。
释义
转换断层(transform fault)横切洋中脊或俯冲带的一种巨型水平剪切断裂。此称为加拿大地质学家威尔逊于1965年提出。其长度可达数千公里,影响宽度可达100—200公里。断裂两侧洋中脊脊轴相对错断距离可达数百至千余公里。转换断层的存在是海底扩张说的有力证据。
起源与发展
论证“地质史诗”的学者,还有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威尔孙。1965年他提出“转换断层”概念,是验证海底扩张的有力证据。
所谓“转换断层”,是指大洋中脊的横向断裂带。这种断裂带过去一直认为是平移断层,没有重视。可是威尔逊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概念。事实上,平移断层与转换断层是根本不同的两种类型的断层。转换断层产生的原因是大洋中脊轴部向两侧扩张所引起的相对运动。
威尔逊不只是对转换断层作了力学分析,而且用地球物理资料加以验证。后来根据地震资料,充分说明转换断层是地壳组成单位(后来叫“板块”)的接合边界之一,其错动方向指示海底扩张方向(也就是板块运动方向)。
这为后来板块学说的建立,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与资料来源。
2024-04-02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