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有哪些民俗?
2023-03-28 · 知道合伙人生活技巧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一、新春扫尘
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我国就已经有春节扫尘的习俗。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就赋予了新的含义,有“除陈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
二、贴对联、福字、门神
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小孩子们会踩着凳子,拿着糨糊和刷子,往门上贴对联,然后让下面的大人看看贴的是否端正。有的还横批,贴于门楣的横头上,对联贴在门的左右两边。还有的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福字,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还有人会把绘有门神的画帖贴在门板上,祈求一年平安无事,增添节日喜乐气氛。
三、祭祖、祭神
春节祭神,是一种遍及我国东西南北的习俗。全国各地祭神习俗大同小异,但目的基本相同,都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吉大利等等。
祭祖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祭神之后,各地风俗也不尽相同,在我们老家都是每天中午吃饭之前,各家各户派个代表,端上食物、供品去祠堂祭奠先祖,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祠堂才会关门。
四、吃水饺、吃汤圆、吃年糕
北方大部分地区,春节都有早晨吃水饺的习俗,还经常在水饺里面放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硬币,大家就说他是全家当年最有福的人。在江苏淮安,早上有吃汤团的习俗,河南开封一带,春节这天既吃饺子又吃汤圆。春节期间还有吃年糕的习惯,年糕口味因地而异。
五、守岁、给压岁钱
除夕守岁,也是最重要的春节活动之一,邻居朋友聚在一起,或者一家人在一起,有的打牌,有的看春节晚会,大家终日不眠,一起等待天明,迎接新年的到来。
压岁钱是小孩子和晚辈最喜欢的习俗。除夕吃过年夜饭后,长辈会向晚辈分别赠送钱币,并用红线穿编铜钱成串,挂在小孩胸前,说是能够压邪驱鬼。这个习俗自汉朝开始就已经流行,当然,现在已经没有铜钱了,一般都是拿个红包装现金了。
六、燃放炮竹
新春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辞旧迎新,以示吉庆。当然,现在很多地方都禁止燃放爆竹了,还是应该遵守国家规定,以安全为主。
七、拜年
拜年是春节最重要的活动和习俗之一。大年初一的早上,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问好,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一般是从自家开始,小辈给长辈拜完年后,人们在外出相遇时,再笑容满面地互相恭贺新年。
八、逛庙会
春节期间,一般在农村里都会有庙会。早期的庙会,仅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又逐渐增加了集市交易活动,还有一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九、舞龙、舞狮
龙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据说能够在天上呼风唤雨,也能为人间祈福消灾。早在汉代时期,就有舞龙求雨的活动。除了舞龙,还有舞狮子,也是春节期间比较普遍的习俗,在我们北方,也叫耍狮子,小时候经常见,现在也少了。
十、踩高跷
踩高跷,也是春节期间的一项娱乐活动,历史悠久,在《列子.说符篇》就有记载:“宋有兰子者……以双肢长倍其身,属其胫,并驱并驰。”踩高跷也叫“扎高脚”、“踏高跷”,表演的人在两只脚上绑上两三尺高的木质跷棍,表演各种古怪滑稽的动作,小时候基本村村都有这项活动,后来就越来越少了。
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我国就已经有春节扫尘的习俗。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就赋予了新的含义,有“除陈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
二、贴对联、福字、门神
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小孩子们会踩着凳子,拿着糨糊和刷子,往门上贴对联,然后让下面的大人看看贴的是否端正。有的还横批,贴于门楣的横头上,对联贴在门的左右两边。还有的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福字,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还有人会把绘有门神的画帖贴在门板上,祈求一年平安无事,增添节日喜乐气氛。
三、祭祖、祭神
春节祭神,是一种遍及我国东西南北的习俗。全国各地祭神习俗大同小异,但目的基本相同,都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吉大利等等。
祭祖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祭神之后,各地风俗也不尽相同,在我们老家都是每天中午吃饭之前,各家各户派个代表,端上食物、供品去祠堂祭奠先祖,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祠堂才会关门。
四、吃水饺、吃汤圆、吃年糕
北方大部分地区,春节都有早晨吃水饺的习俗,还经常在水饺里面放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硬币,大家就说他是全家当年最有福的人。在江苏淮安,早上有吃汤团的习俗,河南开封一带,春节这天既吃饺子又吃汤圆。春节期间还有吃年糕的习惯,年糕口味因地而异。
五、守岁、给压岁钱
除夕守岁,也是最重要的春节活动之一,邻居朋友聚在一起,或者一家人在一起,有的打牌,有的看春节晚会,大家终日不眠,一起等待天明,迎接新年的到来。
压岁钱是小孩子和晚辈最喜欢的习俗。除夕吃过年夜饭后,长辈会向晚辈分别赠送钱币,并用红线穿编铜钱成串,挂在小孩胸前,说是能够压邪驱鬼。这个习俗自汉朝开始就已经流行,当然,现在已经没有铜钱了,一般都是拿个红包装现金了。
六、燃放炮竹
新春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辞旧迎新,以示吉庆。当然,现在很多地方都禁止燃放爆竹了,还是应该遵守国家规定,以安全为主。
七、拜年
拜年是春节最重要的活动和习俗之一。大年初一的早上,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问好,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一般是从自家开始,小辈给长辈拜完年后,人们在外出相遇时,再笑容满面地互相恭贺新年。
八、逛庙会
春节期间,一般在农村里都会有庙会。早期的庙会,仅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又逐渐增加了集市交易活动,还有一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九、舞龙、舞狮
龙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据说能够在天上呼风唤雨,也能为人间祈福消灾。早在汉代时期,就有舞龙求雨的活动。除了舞龙,还有舞狮子,也是春节期间比较普遍的习俗,在我们北方,也叫耍狮子,小时候经常见,现在也少了。
十、踩高跷
踩高跷,也是春节期间的一项娱乐活动,历史悠久,在《列子.说符篇》就有记载:“宋有兰子者……以双肢长倍其身,属其胫,并驱并驰。”踩高跷也叫“扎高脚”、“踏高跷”,表演的人在两只脚上绑上两三尺高的木质跷棍,表演各种古怪滑稽的动作,小时候基本村村都有这项活动,后来就越来越少了。
展开全部
在春节期间,有很多的民俗,比如贴年画,挂对联,放鞭炮,除了这些常见的民俗,还有哪些不常见的民俗?小编就将七样不常见的民俗,给您“打包”讲一下,让您一次看个够,瞧个过瘾。
1、门薄
民国的时候非常流行飞帖拜年。就是大户人家每年需要拜年的对象众多,他们就发明了一种写着吉祥话的“飞贴”,派家人给需要拜年的人家送过去,而当时的大户人家,为了接“飞贴”,就在家门口,设置了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这就是门薄,基本和邮筒的功能差不多。
2、白头对联
我们都知道,对联的底色一般都是红色的,可是在福建的莆田,却流行贴白头对联,这是与当年倭寇在春节期间,屠杀莆田人有关,这也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意思。
3、血社火
血社火和现代的社火大不相同,血社火取材于武松斗杀西门庆的故事,在血社火上演时,扮演西门庆的演员头上,会插上一把刀,一把剪子等利器,并以血淋淋的样子出现,这样做,充分地表现了人民群众对坏人坏事的憎恨。
4、躲债戏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可是有些人却真的没有还钱的能力,为防止债主在年三十晚上讨债,欠债人会在大年夜跑到城隍庙看戏躲债。
如果债主不明情况,到戏台底下去追债,不好意思,会被看戏的欠债人们,合起伙来,狠狠地揍上一通!躲债戏会一直演到天亮,天亮之后,欠债人可以安心地回家过年去了!
5、垒旺火
为了让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很多地方都有垒旺火的习俗,就是用大块煤,在门外堆砌成为塔状,一般会在除夕或者是元宵节的时候点燃,虽然红彤彤的煤火,看着很吉利,可是因为有污染,还有危险,故此,即使在民国的时候,垒旺火都在被禁之列。
6、鞭春牛
春牛是纸糊的假牛,牛的肚子里装满糖果、日用品等物,在立春前一日,将春牛放置于府衙前迎春馆内,在立春日,挥鞭打破春牛,围观的青壮年后生们,即开始哄抢春牛腹内的物品,因为时常因为抢物不均,会发生械斗,故此,这项民俗,已经被取缔了。
1、门薄
民国的时候非常流行飞帖拜年。就是大户人家每年需要拜年的对象众多,他们就发明了一种写着吉祥话的“飞贴”,派家人给需要拜年的人家送过去,而当时的大户人家,为了接“飞贴”,就在家门口,设置了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这就是门薄,基本和邮筒的功能差不多。
2、白头对联
我们都知道,对联的底色一般都是红色的,可是在福建的莆田,却流行贴白头对联,这是与当年倭寇在春节期间,屠杀莆田人有关,这也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意思。
3、血社火
血社火和现代的社火大不相同,血社火取材于武松斗杀西门庆的故事,在血社火上演时,扮演西门庆的演员头上,会插上一把刀,一把剪子等利器,并以血淋淋的样子出现,这样做,充分地表现了人民群众对坏人坏事的憎恨。
4、躲债戏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可是有些人却真的没有还钱的能力,为防止债主在年三十晚上讨债,欠债人会在大年夜跑到城隍庙看戏躲债。
如果债主不明情况,到戏台底下去追债,不好意思,会被看戏的欠债人们,合起伙来,狠狠地揍上一通!躲债戏会一直演到天亮,天亮之后,欠债人可以安心地回家过年去了!
5、垒旺火
为了让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很多地方都有垒旺火的习俗,就是用大块煤,在门外堆砌成为塔状,一般会在除夕或者是元宵节的时候点燃,虽然红彤彤的煤火,看着很吉利,可是因为有污染,还有危险,故此,即使在民国的时候,垒旺火都在被禁之列。
6、鞭春牛
春牛是纸糊的假牛,牛的肚子里装满糖果、日用品等物,在立春前一日,将春牛放置于府衙前迎春馆内,在立春日,挥鞭打破春牛,围观的青壮年后生们,即开始哄抢春牛腹内的物品,因为时常因为抢物不均,会发生械斗,故此,这项民俗,已经被取缔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买年货、扫尘、贴年红、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禳灾、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等。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底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