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入门:笛子知识与介绍

 我来答
元气少女的生活记录
2023-01-12 · TA获得超过35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06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62.3万
展开全部
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回。古人谓"荡涤之声",故笛子原名为"涤"
  在强盛的唐朝也是竹笛的兴旺时期,笛曲丰富,人材辈出,随着唐朝歌舞音乐和大曲的盛行,出现了许多盛名的演奏家,如李暮、孙梦秀、尤承恩、许云封等一代神笛。汉代和晋代的马融、蔡邕、桓尹、绿株等演奏家。曲目有《武溪深》、《落梅花》、《梅花三弄》、《紫云回》、《云州曲》等,遗憾的是历代众多的笛曲却没有谱子能留传下来,就现在演奏《梅花三弄》即晋代桓尹的笛曲,也只能从古琴谱的《梅花三弄》中去翻版演奏了。
  滔滔江河,滚滚长江。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竹笛再次掘起,更放异彩。以北派冯子存、刘管乐,南派赵松庭、陆春龄为代表的南、北二派笛风均以深厚的民间音乐功底谱写及改编了一大批笛曲,为以后几十年的笛曲和笛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笛子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长江后浪推前浪,到了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人材辈出无穷。无论从演奏技法和曲目更是脱颖、创新,使笛子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并逐渐摆脱了南、北之分的概念。乐曲的内容从强调地方风格到追求意境的刻画,广泛吸取其它艺术品种及姐妹乐器的技法而融汇贯通,大大丰富了笛子本身的表现力,1991年朱践耳先生为竹笛和22件弦乐器而作的室内交响乐《第四交响曲》荣获瑞士玛丽。何塞皇后国际交响乐大赛奖。国外评赞为"具有如此奇妙的音响及不可替代的民族性",可见中国竹笛的可容性及它的广泛性正以它那不可抗拒的能量走向世界。
  笛曲中最有名的是〈姑苏行〉,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宁静的引子,是一幅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诱人画面。抒情的行板,使游人尽情的观赏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中段是热情的小快板,游人嬉戏,情溢于外。接着再现主题,在压缩的音调中,更感旋律婉转动听,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连忘返,令人寻味。此曲韵味深长,发挥了曲笛音色柔美,宽厚而圆润的特征,再结合南方笛子演奏常使用叠音、打音、颤音等技巧,使乐曲表现更加动人完美。
  竹笛基本吹奏法
  (一) 演奏姿势
  吹笛子首先要讲究姿势正确、自然,一是要有堂正的仪表;二是要适应人体本身的生理特点,姿势分立势和坐势两种。在个人练功和上*奏时采用立势,即两腿宜立,两脚分开同肩宽,呈外八字形;一脚稍前,另一脚稍后(右边持笛者,左脚在前,左边持笛者,右脚在前),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之间;身体稍微侧向右方(左方持笛者侧向左方),面向正前方,两眼平视、头正、肩平、挺胸、收腹、双手持笛,两时自然下垂;用右手的无名指、中指、食指的第一节指肚分别按住笛子的第一、二、三孔,大拇指托于笛身下方(即食指与中指之间的下方),小指轻轻按在笛身上;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的第一节指肚分别按住笛子的四、五、六孔,大拇指托在笛身下端食指对面稍靠上的地方(以舒服、放松为准);小指也轻轻按在笛身上,这样用左右两手的小指和大指就能将笛身持住。
  在吹曲笛和更大的低音笛时,也可用左手的食指第三节下端靠大拇指一侧和小指一起与大拇指相对将笛持住。用这种方法持笛,在右手进行飞指抹音时,即使左手三孔全打开,笛子也不会动摇。
  在合奏和伴奏时一般采用坐势。坐势要求上身和立势相同,椅子高低要适度,以免妨碍吹奏和呼吸。坐时不要架腿,两腿自然分开才能坐得安稳。
  持笛方向在左边右边都可以,但加键笛和国际上波姆按键系统都是以右边为准制作,初学者还是以右边持笛为宜。
  (二) 呼吸方法
  呼吸是人体生理的正常活动,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吹奏者非常重要,方法不对既不能吹好笛子,还会影响身体健康;方法正确符合人体生理的自然规律,不但能很好地演奏,还能锻炼吹奏者的肺扩量,使人体得到更多的氧气,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的能力。腹肌和横膈膜的运动能促使肠胃的蠕动,增强食物的消化,促进人体的健康。
  呼吸的生理机制由胸廓的节律性扩大和缩小,以及由此引起的肺被动地扩张(吸气)和回缩(呼气)而实现。以肋骨运动为主的呼吸运动形式称为“胸式呼吸\主要依靠胸廓中、上部肋间肌的运动使气吸人胸腔。其明显特征是肩向上抬,呼吸运动主要在胸廓中进行,吸气时横膈膜有些向上收,不能主动帮助呼吸动作,影响了胸腔容积向下扩展,因胸廓扩张受肋骨制约,所以吸气量不能达到人体吸气的容量,加上抬肩使上部肌肉紧张,呼气时也不易控制,因此容易使人紧张、疲劳。
  以膈和腹壁肌肉运动为主的呼吸运动形式称为“腹式呼吸”。它的特点是整个腹腔(包括平常讲的“小肚子”,也称丹田)向外扩张。腹部无骨骼包围,伸缩范围大,吸气量较大。但由于胸部没充分运动,整个腹部运动内脏移位较大,气吸在下部,呼气时较费力,容易使人疲劳。用胸的下部和腹的上部同时运动力主的呼吸称为“胸腹式呼吸”,它是人体在自然状态下呼吸的有意识扩大。吸气时胸腔的下部和腹腔的上部同时向四周扩张,胸腔与腹腔之间的横隔膜同时下沉,随着肌肉运动,鼻子吸气,肺内进入空气。吸气时下腹(小肚子)肌肉同时收缩,不便小肚向外扩张,而让气在上腹和下胸吸满。呼气时胸下部肌肉和腹上部肌肉同时收缩,横服膜向上顶,下腹肌肉和臀部肌肉以至提肛肌都处于收缩状态,使吸人的气形成压力,源源不断地从口腔中吹出。
  开始体会胸腹式呼吸的方法,可以平静地躺在床上仔细琢磨身体平常自然呼吸时的方法,然后再将其扩大,进行深呼吸。这样就能正确掌握胸腹式呼吸的要领。
  吹奏时的呼吸与平时的呼吸是有所不同的,因吹奏中吸气量大,一般都用口鼻同时吸气,以加快速度。吸气也分慢吸和快吸两种,一般在乐曲开始前和演奏速度慢、旋律优美的曲子中可用慢吸的方法。要求吸气饱满充足,但也不要吸到不能再吸的极限,以免肌肉紧张,吹奏时无法控制。快吸一般用在快速乐曲中和没标换气记号的连续吐音之间(俗称“偷吸”)。
  吸气时间有长有短,肌肉紧张度有大有小,但吸气方法都使用胸腹式。
  吹奏时的呼气不是平常从两个鼻孔和口腔中自然呼出去的,而是从由嘴控制的“风门”(上下嘴唇之间,气息经过的空隙)吹出去的,所以胸腹肌肉收缩形成的压力和两颊以及嘴唇的有力控制(又称”嘴劲”、“口劲”),使吹出的一股气息(又称,旧风U形成均匀的、有节制的、有压力的气柱将笛子吹响。
  吹奏中的呼气也不要呼到不能再呼的极限,以免肌肉紧张发颤,而应留二分余气,便于下次吸气迅速,使乐曲吹奏能自然连贯地进行。为了增大肺扩量,使气息更充足,平常可坚持长跑、游泳和做深呼吸运动。
  (三) 吹奏口形
  吹奏笛子的口形与笛子发出的音色有直接关系。同一支笛膜松紧度一样的笛子,不同口形吹出的音色就截然不同。
  笛子是用气来吹奏的,所以首先要求做到呼和吸气路都要畅通,它包括吹气和吸气时颈部、喉部和口腔都要放松、打开(即扩张),像平常打哈欠时那样,上下嘴唇对齐,使“风门”(即上下嘴唇之间气息经过的空隙)位于嘴唇中央,两颊和嘴角向“风门”中间收,使“风门”呈椭圆形(自我感觉是要使风门成圆形)。上唇稍微靠前,使“口风”向下吹入轻轻靠在下唇正中的、约被下唇盖住四分之一的吹孔中。这样经胸腹肌肉的收缩形成的气流通过打开的喉部、口腔及自我感觉圆形的“风门”中吹出。
  此外,要避免另一些不正确的方法,如:将两嘴角向后收(像微笑时一样),将唇部肌肉向两边拉紧,使“风门”扁小、窄长,同时引起口腔前后压缩,喉头紧张,有时还造成喉咙发响,这样吹出的气流是挤压、喷发、扁小的“口风”。与正确的方法相比较,前者吹出的气流像个完全打开的自来水龙头,管径大、流量大,流出的是饱满结实的水住。后者像一根扁小的自来水管,水流出龙头时被人用手抵住大半个龙头口,水挤压喷出时丝丝作响,四处飞溅,速度虽快但流量小。
  前一种方法吹出的笛音明亮、结实、圆润、杂音少、发音低(经测频仪测量吹同一支笛子,比后种方法低10音分左右,这对以后练习强弱变化、音高控制时用处极大)。后一种方法吹出的笛音发闷、发沙,各种杂音多,发音高。
  笛子发音原理是:由“风门”吹出的气柱被吹孔边沿剖开而激发管内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
  吹笛子有了正确的口形,还要用一定的角度。一般是嘴唇和吹孔成九十度直角。
  尽量使吹孔剖开气往后的漏气声减到最小,使进入吹孔的气畅通无阻,灌响笛子。这就要求吹奏者在吹长音时认真琢磨喉部、口腔以及嘴唇各部位的形状、音色的好坏、跑气声的大小,从而找到的方法和音色。
  (四) 舌头的运用
  舌生在口腔底部,由三种方向排列的横纹肌组成。吹奏时舌在口腔中的各种运动对笛子的发音有各种影响。舌体横纹肌的不同收放,使舌体向各个方向弯曲、伸展,吹奏中由于舌体横纹肌的交替收放,使舌与上颚时而贴近,时而离开,对呼气起着“开关”的作用,造成呼气的时断时续,使吹奏的笛音产生分奏的音乐效果,如吐青、垛音、叠音等。舌尖在放松的条件下利用气的冲击与上颚有弹性地时抵时开,使笛声产生“碎音”效果,如花舌音、弹音等。
  舌在不用时应自然放松地收于口腔下部,以使口腔打开,增大气流的通道。
  (五) 呼吸与口形的相互配合及气息控制
  要吹出美妙动听的笛音,需要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口形。要吹出笛子的高音、低音、强音、弱音,需要呼吸与口形的变化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在吹奏中首先接触到的是笛子每个发音孔(包括筒音)的缓吹(平吹)和急吹(超吹)的呼吸与口形的相互配合问题。吹笛子最低的七个基音时,从全按的筒音向上到第六孔用缓吹(平吹)的方法,这时呼吸肌肉组织的收缩力较小,”风门”比较放松,呼出的气流较粗,速度较为缓慢、平稳。
  吹比七个基音高八度的音时用急吹(超吹)的方法。这时呼吸肌肉组织的收缩力加强,气的压力增大,“风门”相应缩小(自我感觉保持圆形,不是用上下嘴唇向两旁拉来压缩“风门”,而是两嘴角向中间收,增强嘴四周向中间收缩的压力),控制“风门”的嘴劲加大,呼出的气流急促有力。
  当吹比基音高两个八度以上的音时,则在急吹(超吹)的基础上,再加强呼吸肌肉的收缩,进一步加强嘴劲和加快“口凤”的流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