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艺术的俄罗斯人

 我来答
爱读书的吕老师
2022-12-07 · TA获得超过482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1.3万
展开全部

 崇尚艺术的俄罗斯人

  刚来圣彼得堡的时候,曾被俄罗斯表演和音乐艺术界的“功勋艺术家”和“人民艺术家”称号弄得晕头转向——几乎所有中国人都以为前者在地位上要高于后者,或者至少与后者持平。曾见到国内媒体经常在报道俄罗斯某某“功勋艺术家”访华时倾尽溢美之词,窃以为是俄罗斯业界罕见的功臣大腕,甚至在某些媒体上竟然惊现“俄罗斯人民功勋艺术家”的称谓!

  前两天,在网络上偶然发现先期回国的同门师弟们在简历上竟然把声乐老师的名头写成:“玛琳大剧院首席男高音、俄罗斯功勋艺术家阿列克赛·斯捷伯连科”。读后,大为惊诧!他们有的在俄罗斯甚至待了六七年之久,居然还没有弄清这两个称号的区别和高下,以至于把自己的授业恩师硬生生降下去一级,还像其他貌似可以原谅的同胞那样误认为“功勋艺术家”才是俄罗斯艺术界的“九五至尊”。

  其实,俄罗斯的“功勋艺术家”(Заслуженный Aртист)和“人民艺术家”(Народный Aртист)称号类似于国内“二级演员”和“一级演员”的级别认定。作出一定的贡献,到了规定的年限,正常从业者一般都会如愿获得,当然有特殊贡献者也会破格(提前)晋级(比如,前苏联著名男中音歌唱家穆斯里木·玛伽玛耶夫31岁获得“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具有世界声誉的女高音歌唱家安娜·尼特列布科37岁获得“俄罗斯人民艺术家”的称号都属于破格晋升)。但是与国内体制不同的是:国内职称级别评定后会直接与工资福利等待遇挂钩,而在俄罗斯因为国家政体以及单位体制上的原因,称号实际上并未与工资待遇相关联,有的“人民艺术家”甚至不演出就没有工资,它们如今更像是名副其实的“荣誉称号”。辨识同一级别中的翘楚,基点之一在于是不是国家奖的获得者,比如:前苏联时期的“斯大林奖”、“列宁奖”,俄罗斯联邦时期的“文化国家奖”、“科技国家奖”等等。所以,若是见到“苏联人民艺术家(或是俄罗斯人民艺术家)、国家奖获得者”头衔的友邦人士访华,按照国人的见解,那才是拜到“真佛”、见到实实在在的“功勋”大家了。而在前苏联时期,这两个称号,特别是最高级别“苏联人民艺术家”的获得相对要困难许多(比如,作曲家斯坦尼洛夫·柳德科维奇在80岁时才获得这一称号),从1936年首批被授予者起,每年获得称号的人数数量不一,有的年度甚至只授给1人。当今俄罗斯联邦艺术家荣誉称号的授予政策是:“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是艺术家(演艺界)最高荣誉称号,在本人被授予“俄罗斯联邦功勋艺术家”称号10年后才有资格和机会获得(芭蕾演员年限减半);“俄罗斯联邦功勋艺术家”称号至少要在本人实际从业20年后才有资格和机会获得(芭蕾演员年限减半)。也就是说,最高荣誉“人民艺术家”称号要在实际从事本专业活动30年后(芭蕾演员年限减半)才有机会获得。

  就这样,我的师弟们大笔一挥,把我们的“人民艺术家”老师“荣耀”地发回到了10年前!笔者以为,国人善混淆这两个荣誉称号的高低顺序,其原因之一是因为不自觉地颠倒了“功勋”和“人民”的主次,潜意识中前者凌驾于后者之上了。

  “功勋”的《辞海》意解为:功绩。尤指对国家、人民作出的重大贡献。的确,在某些人眼中“功勋”流光溢彩,成为至尊的代名词,但他们却忽略了一点:人民才是至高无上的,一切“功勋”为了人民,一切“功勋”源自人民。俄罗斯人并没有忘记人民才是建立“功勋”的土壤和基石,所以“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从制度建立起就高于“功勋艺术家”,成为艺术家荣誉的巅峰。而我们却淡忘了,虽然我们把“人民”一词经常挂在嘴边。

  而无论“人民”还是“功勋”,皆崇高厚重,它们实在不适合穿行在投机家们的智慧之脑和伶牙俐齿间。

  [查看更多请点击俄罗斯衣食住行相关链接]

  1.先过语言关。去国外留学,80%的人最难过的就是语言关,如果语言不好,就很难跟上那边的课程,所以我建议,如果你去留学,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学好留学国的语言,在国内准备好,再出去。另外,留学最好是去读专业课程,而不是语言课程,去一些有名气的学校。

  2.了解当地的宗教。90%的美国人是有宗教信仰的,我建议学生在高中的时候读《圣经》,要懂得一个国家的文化,就必须从这些方面去了解。另外,美国人很尊重法律,人权意识强烈,他们90%都是中产阶层,没有什么特权,而在中国,家庭背景比较好的人,都会有一种特权意识,到了美国就会不习惯。

  3.不搞华人小圈子。有些刚去美国留学的孩子,跟当地的学生总处不来。其实,和当地人交往,最主要的相处之道就是,不要搞华人小圈子。要想别人不歧视你,首先自己不能“歧视”人家,要主动和他们交往,去融入他们。美国人很注重群体活动,从小就习惯面对失败,这也是我们的学生需要去学习的。

  (略)

  到外国人办公室或住所,均应预先约定、通知,并按时抵达。如无人迎候,进门先按铃或敲门,经主人应允后方得进入。如无人应声,可稍等片刻后再次按铃或敲门(但按铃时间不要过长)。无人或未经主人允许,则不得擅自进入。

  因事急或事先并无约定,但又须前往时,则应尽量避免在深夜打搅对方;如万不得已,非得在休息时间约见对方时,则应见到约见人后立即先致歉意,说“对不起,打搅了”,并说明打搅的原因。

  (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