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的作文怎么写
一、新闻启发,找到作文切入口XX年9月,我校开设了“新闻文化”校本课程,本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锻炼学生采集、整理、传播各种信息的能力为目标,我每周都开展一系列“新闻”主题活动,学生参与新闻活动的兴趣也很浓。同时,我又参加了校“作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的子课题研究,仔细研读了新课标中中年段习作目标及综合性学习目标后,我觉得新闻关注的是社会(生活)现象,而作文又来源于生活,准确、真实地记录生活,何不把新闻文化引入作文教学,让学生有机地融入社会,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呢?
二、新闻引路,引出作文活水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家都懂得作文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怎样让学生的习作鲜活起来,首先要让其生活丰富起来,其中最关键的是老师和学生都有一颗关注的心,有一个思考的脑。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纯净的心灵去触摸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用眼睛去发现大千世界的真善美,用耳朵去倾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用心去体验成长道路的的点点滴滴。而“新闻”是社会的晴雨表,现实的温度计,时代脉搏的记录仪,有着鲜活的内容,若以此为引子,还怕引不出学生作文的活水源?于是我带着学生用“新闻眼”探索起作文路。记得前苏联教育家赞克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诱导学生写作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只有当学生对作文话题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他们才会用心去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写作。记得在一次《阳光三月》作文公开指导课上,我先让学生谈自己关注的新闻现象,当学生谈到“雷锋现象”时,有的说学雷锋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有的说学雷锋要看别人是否真的需要帮助,有的说现在的“学雷锋”有“造假”现象,还有的说学雷锋不能“三月里来四月里走”,不要只在3月5日才做……你看,这“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就打开了学生写作的活水源了吗?
三、新闻架桥,架起作文七彩虹1、积累素材——有东西可写(1)给学生一个看电视、看报的机会,让他们班事、校事、国家事,事事关心。这是一个信息社会,我们的小课堂已满足不了学生的信息需求。正如也像大人一般,我们的学生也需要有饭后的谈资,而新闻文化课的开设既丰富了学生的精神家园,同时又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社会信息,因此,我们不妨给学生这样一个看电视、看报的机会,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信息采集起来,找到一个感兴趣的谈话主题。因此,我还发动家长允许并引导学生看一些新闻类节目。记得在一次“三月新闻回顾”中,学生感兴趣的新闻话题各式各样,有的是“常州来了新市长”;有的是“苏丹红事件”,有的是“我身边的好党员”;有的是“我们班级的小雷锋”;有的是“关爱残疾人”;有的是“加油——校运动队”……这些新闻有的是他们搜集的,有的是自己编写的,件件说得头头是道,谈得津津乐道。正是由于这些新闻,有些是他们亲眼目睹的,有些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有些是与自己家庭息息相关的,调动了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热情,也为学生习作选材做了一定的向导作用。(2)丰富的新闻活动,使学生多角度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作文素材库。无论是学生在采集新闻,还是整理新闻,或是在参与小记者活动进行新闻采访和报道的时候,丰富的实践活动,新鲜的新闻人物和事件都会成为他们作文的源头活水。文字稿件、图画、照片就是他们作文的“小仓库”。生活中精彩的镜头、难忘的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片段等无形中就组成了写作素材,帮助学生彻底解决“无米下炊——没东西写”的尴尬。2、学习方法——有内容会写(1)认认真真整理新闻现象自从开设了新闻文化课,我们班同学都越来越喜欢看新闻类的电视节目了,每人都有一本新闻采集本。但有时他们采集到的新闻内容比较长,不利于播报,这就需要一个整理加工信息的过程。由于学生还处在中年级,这方面能力比较薄弱,因此,我引导学生抓住中心,找关键词,把时间、地点、主要事件归纳一下,正如作文中的总起句一样力求做到简明扼要。我还在整理新闻的基础上,在班级开设了“新闻早点”,每天有队员把当天国内外重大事件整理出“一句话新闻”作为早点奉献给大家。(2)热热闹闹开展新闻播报作文教学中,在写之前,我们常常引导学生充分交流新闻内容,因为只有在交流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学会写作。因此,我引导学生模仿节目主持人及新闻记者进行新闻播报。播报时注意清楚地说清时间、地点、主要事件;还要注意播报时的举手投足,神态语气,俨然把自己当作一名小记者。于是,我想到了把同学们最爱看的“社会写真”栏目搬到课堂上,以推选、自荐、开火车或击鼓传花或社团形式轮流让全员参与新闻播报,并在活动中评选最佳新闻播报员,使学生在一次次的练习中懂得如何说清新闻现象,既训练了学生“听、说、读”的能力,也为写作打好基础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