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八佰》观后感600字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八佰》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是属于历史的每一个人的故事,也是此刻我们所要铭记的的历史。电影很长,感人的地方也很多。下面是我整理的影片《八佰》 观后感 600字,以供参考。
影片《八佰》观后感1
如果说《1917》是偏向于个人英雄主义,凭借着一个人的英勇排除万难、坚持到底,传达了正确的消息。那么《八佰》是真正意义上的团体力量、民族力量,这种力量更有震撼力,也更能触动人心。
抗战中的上海,已经几乎沦陷,被困在四行仓库中的四佰多名中国士兵是这个城市最终的防线,如果他们失守,上海便真正的沦陷了。
隔着一座桥对岸的租界是另外一番景象,有歌舞升平,是完美的天堂。同时也有很多心怀国家危亡的各界人士,他们心中有着无奈、有着失望,更有着对中国士兵的期许。
日军扬言三小时之内攻下四行仓库,想要击溃这上海的最终一丝反抗,当日军试图经过工事摧毁墙体,让仓库中的中国士兵失去作战的阵地。紧要关头,有人身体上绑了炸弹,开启了自我牺牲式的爆破,去摧毁日军的工事。紧之后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士兵排成队,身体都绑了炸弹,只留下自我的姓名,然后就为国献身了。
不禁让人发出感叹,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天空中的飞机中有各国的观察员,为了向其他国家证明中国的立场,冒着挑衅敌军的危险,中国士兵决定升旗,护旗手被机枪扫射,旗杆将倒之际,中国士兵用身体继续护旗,不顾生命的成为旗杆下的水泥桩。
战斗机中的士兵对这种举动甚是惊讶,飞机的玻璃时不时被中国士兵打中,展示了我们的决心和大无畏的精神。
最终为了保存实力,去唤醒更多的中国人,四佰名士兵决定冲过桥的对面,冲到安全区。明明白会被机枪扫射,可是这是我们必须的选择,就好像那几个冒死将电话线送到仓库的英雄一样,多活一个就是多一分期望。
危难之际,我们能看到同胞之情,安全区的教授也会拿出自我的枪,不愿再忍受别人的欺负,混血后代也会贡献自我的一份绵薄之力,因为身体里流着一半中国人的血。无数的人们拿出最珍贵的物资,为的就是争一口气。
战争是万恶的,和平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吾辈不应忘记这血的教训,当以自强不息去敬慰先驱。这种近似残暴,令人发指的场面期望不要再有,那一幕幕血肉模糊,那一帧帧生离死别带来的仅有痛心与沉重。
记录不去忘记,是我们最大的尊重。珍惜好好生活,也是先驱们当初最真挚的期望。
影片《八佰》观后感2
在“九一八”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八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目的是让学生铭记民族的苦难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020年9月18日晚上7点30分,电影开播。断壁残垣、战火连天的场景一下子就让全场静悄悄的,瞬间安静下来。电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终一役,导演管虎将视角聚焦在战争中底层小人物身上——他们都是有父母子女,有兄弟姐妹的芸芸众生,这些普通士兵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展现出一幅英勇顽强的抗战群像。在观影过程中,同学们一次次被影片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所吸引,一次次被影片中的情节感动落泪,一次次被中国军人和人民群众为了抵抗外敌侵略、拯救民族危难而不惧牺牲的精神所震撼。
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用热血和生命守家卫国的故事深深感动和震撼了学生。“教师,你哭了吗”走出电影院,这是学生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普通士兵挥洒民族气概,小人物舍生取义哭倒学生是我真实的感受!”这就是教师的答案。到了泪点,整个影院抽泣声一片,中华民族的无畏精神是不可磨灭的。
看完电影后的学生被片中平民英雄的坚守感动,也被他们的家国情怀与民族大义振奋,有学生真挚表达:“电影《八佰》,异常棒异常感人的一部电影。这些感动,来自民族苦难的共情,也来自同胞向死而生的义气,小人物在家国大义面前,舍生取义。他们大多数没有名字,但他们真实地活过。”一位学生在回到的路上说:“看到那么多战士壮烈牺牲前喊娘,忍不住流泪,愿世界和平,永不再战。”我们生活在这个幸福的时代,没有战乱,没有饥饿,我们很多同学却不好好读书,沉迷手机,活在网络世界;也有同学在学校不想努力学习,只图安逸享受;更有同学在教室不认真学习,不尊重教师……我们不指望一部电影能够改变什么,我们只愿大家有所触动即可,哪怕是一丁点的都不枉费13元的电影票钱。
电影中,一条苏州河分隔了仓库与租界,地狱天堂,构成强烈比较,给予观众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我不由感叹:南岸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北岸炮火连天尸横遍野,这种直观视觉冲击太过于震撼,珍惜此刻来之不易的生活。在今后的日子里,同学们必须铭记历史教训,珍惜和平生活,立足学习,锤炼本领,奋发有为,以千万个“小我”之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我应有的贡献。
影片《八佰》观后感3
今日去看了电影“八佰”,期间哭得我直抽搐。拍得是真好,也十分感激电影这样的媒介,跨越时间,跨越现实和想象,把资料记录和展现出来,供人们观看欣赏。
看完我最终理解了些国旗和国歌的意义了,太沉了,因为背后是无数先人们的鲜血和尊严。教科书上有写,教师也有讲,但直到我自我看到这部电影了,我才切身领悟到了。同时也领悟到初中做操升旗时教导主任为何大骂来回走动的学生,还有战士们对国旗的那一份感情。数不清的先人们前赴后继所捍卫的他,在何时何地都是沉甸甸的。
再有就是这部电影让我觉得他很客观,片中应对日军的侵占和枪林弹雨,有顽强反抗的、有逃跑的、有崩溃的、更有在租界处唱戏的、卖艺的、拍照的、做买卖的、翻译的,等等等。看时虽可让人觉得恨其不争,但确实也是世间百态的真实写照。难道此刻不是这样吗?未来又怎会不是呢。
看的时候最大的冲动就是我也要做点什么,再不想只是一味的赚钱花钱,而是想做点能够让周边人们变好的,中国变好的,全世界变好的一些事情来做做。
影片《八佰》观后感4
9月7日,在队工会的统一组织下,全队职工观看了影片《八佰》,我觉得异常有意义。本片讲述了1937年10月淞沪战役后期日寇侵略上海,国民革命军88师524团为牵制日军,掩护主力军全线西撤,率领423名青年官兵,对外号称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英勇杀敌,牵制任务完成后,守军越过苏州桥后撤离的一段真实的历史。
近代的中国走过了一段痛苦的历史,晚清政府的腐朽和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中华民族的崛起之路,是这些不怕牺牲的壮士们用血肉之躯铺就的。应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侵略者,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展现出不畏强暴、敢于打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
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这是我看完《八佰》最真实的感受。尽管战争的残酷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法弥补的创伤,但中国军人的浴血奋战,疫情中医护人员的守护,他们保家卫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胜利的曙光,我始终坚信“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期望”。
影片《八佰》观后感1
如果说《1917》是偏向于个人英雄主义,凭借着一个人的英勇排除万难、坚持到底,传达了正确的消息。那么《八佰》是真正意义上的团体力量、民族力量,这种力量更有震撼力,也更能触动人心。
抗战中的上海,已经几乎沦陷,被困在四行仓库中的四佰多名中国士兵是这个城市最终的防线,如果他们失守,上海便真正的沦陷了。
隔着一座桥对岸的租界是另外一番景象,有歌舞升平,是完美的天堂。同时也有很多心怀国家危亡的各界人士,他们心中有着无奈、有着失望,更有着对中国士兵的期许。
日军扬言三小时之内攻下四行仓库,想要击溃这上海的最终一丝反抗,当日军试图经过工事摧毁墙体,让仓库中的中国士兵失去作战的阵地。紧要关头,有人身体上绑了炸弹,开启了自我牺牲式的爆破,去摧毁日军的工事。紧之后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士兵排成队,身体都绑了炸弹,只留下自我的姓名,然后就为国献身了。
不禁让人发出感叹,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天空中的飞机中有各国的观察员,为了向其他国家证明中国的立场,冒着挑衅敌军的危险,中国士兵决定升旗,护旗手被机枪扫射,旗杆将倒之际,中国士兵用身体继续护旗,不顾生命的成为旗杆下的水泥桩。
战斗机中的士兵对这种举动甚是惊讶,飞机的玻璃时不时被中国士兵打中,展示了我们的决心和大无畏的精神。
最终为了保存实力,去唤醒更多的中国人,四佰名士兵决定冲过桥的对面,冲到安全区。明明白会被机枪扫射,可是这是我们必须的选择,就好像那几个冒死将电话线送到仓库的英雄一样,多活一个就是多一分期望。
危难之际,我们能看到同胞之情,安全区的教授也会拿出自我的枪,不愿再忍受别人的欺负,混血后代也会贡献自我的一份绵薄之力,因为身体里流着一半中国人的血。无数的人们拿出最珍贵的物资,为的就是争一口气。
战争是万恶的,和平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吾辈不应忘记这血的教训,当以自强不息去敬慰先驱。这种近似残暴,令人发指的场面期望不要再有,那一幕幕血肉模糊,那一帧帧生离死别带来的仅有痛心与沉重。
记录不去忘记,是我们最大的尊重。珍惜好好生活,也是先驱们当初最真挚的期望。
影片《八佰》观后感2
在“九一八”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八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目的是让学生铭记民族的苦难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020年9月18日晚上7点30分,电影开播。断壁残垣、战火连天的场景一下子就让全场静悄悄的,瞬间安静下来。电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终一役,导演管虎将视角聚焦在战争中底层小人物身上——他们都是有父母子女,有兄弟姐妹的芸芸众生,这些普通士兵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展现出一幅英勇顽强的抗战群像。在观影过程中,同学们一次次被影片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所吸引,一次次被影片中的情节感动落泪,一次次被中国军人和人民群众为了抵抗外敌侵略、拯救民族危难而不惧牺牲的精神所震撼。
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用热血和生命守家卫国的故事深深感动和震撼了学生。“教师,你哭了吗”走出电影院,这是学生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普通士兵挥洒民族气概,小人物舍生取义哭倒学生是我真实的感受!”这就是教师的答案。到了泪点,整个影院抽泣声一片,中华民族的无畏精神是不可磨灭的。
看完电影后的学生被片中平民英雄的坚守感动,也被他们的家国情怀与民族大义振奋,有学生真挚表达:“电影《八佰》,异常棒异常感人的一部电影。这些感动,来自民族苦难的共情,也来自同胞向死而生的义气,小人物在家国大义面前,舍生取义。他们大多数没有名字,但他们真实地活过。”一位学生在回到的路上说:“看到那么多战士壮烈牺牲前喊娘,忍不住流泪,愿世界和平,永不再战。”我们生活在这个幸福的时代,没有战乱,没有饥饿,我们很多同学却不好好读书,沉迷手机,活在网络世界;也有同学在学校不想努力学习,只图安逸享受;更有同学在教室不认真学习,不尊重教师……我们不指望一部电影能够改变什么,我们只愿大家有所触动即可,哪怕是一丁点的都不枉费13元的电影票钱。
电影中,一条苏州河分隔了仓库与租界,地狱天堂,构成强烈比较,给予观众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我不由感叹:南岸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北岸炮火连天尸横遍野,这种直观视觉冲击太过于震撼,珍惜此刻来之不易的生活。在今后的日子里,同学们必须铭记历史教训,珍惜和平生活,立足学习,锤炼本领,奋发有为,以千万个“小我”之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我应有的贡献。
影片《八佰》观后感3
今日去看了电影“八佰”,期间哭得我直抽搐。拍得是真好,也十分感激电影这样的媒介,跨越时间,跨越现实和想象,把资料记录和展现出来,供人们观看欣赏。
看完我最终理解了些国旗和国歌的意义了,太沉了,因为背后是无数先人们的鲜血和尊严。教科书上有写,教师也有讲,但直到我自我看到这部电影了,我才切身领悟到了。同时也领悟到初中做操升旗时教导主任为何大骂来回走动的学生,还有战士们对国旗的那一份感情。数不清的先人们前赴后继所捍卫的他,在何时何地都是沉甸甸的。
再有就是这部电影让我觉得他很客观,片中应对日军的侵占和枪林弹雨,有顽强反抗的、有逃跑的、有崩溃的、更有在租界处唱戏的、卖艺的、拍照的、做买卖的、翻译的,等等等。看时虽可让人觉得恨其不争,但确实也是世间百态的真实写照。难道此刻不是这样吗?未来又怎会不是呢。
看的时候最大的冲动就是我也要做点什么,再不想只是一味的赚钱花钱,而是想做点能够让周边人们变好的,中国变好的,全世界变好的一些事情来做做。
影片《八佰》观后感4
9月7日,在队工会的统一组织下,全队职工观看了影片《八佰》,我觉得异常有意义。本片讲述了1937年10月淞沪战役后期日寇侵略上海,国民革命军88师524团为牵制日军,掩护主力军全线西撤,率领423名青年官兵,对外号称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英勇杀敌,牵制任务完成后,守军越过苏州桥后撤离的一段真实的历史。
近代的中国走过了一段痛苦的历史,晚清政府的腐朽和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中华民族的崛起之路,是这些不怕牺牲的壮士们用血肉之躯铺就的。应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侵略者,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展现出不畏强暴、敢于打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
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这是我看完《八佰》最真实的感受。尽管战争的残酷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法弥补的创伤,但中国军人的浴血奋战,疫情中医护人员的守护,他们保家卫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胜利的曙光,我始终坚信“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期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