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的来历
清明节吃青团是因为纪念先人。
清明节前后吃青团是江南地区独有的一种食俗,清明期间江南人祭祀也喜欢捎上青团端于坟前,这款时令性极强的传统点心同时“包裹”着食俗文化和祭祀文化。在唐代以前,清明节并不是一个大节日。邻近的节日中,比较重要的有寒食节,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产生的。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文公的大臣,和母亲一起隐居至死。晋文公遍寻介子推不到,就把绵上的田地封给他,作为对自己过失的铭刻。战国以来的记载则把介子推的事迹越放越大,且和寒食习俗附会上。在寒食节被清明节取代后,寒食节习俗也被并入清明中,青团实际上就是一种寒食。
节日渊源
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与干支时间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谓之一岁(摄提)。天维建元,是从寅开始的,如《淮南子·天文训》收录:“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