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的来历
国庆节的来历是为纪念国家成立而欢庆的日子。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在中国的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等。因而中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
国庆节是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假日。它们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宪法的签署、元首诞辰或其他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周年纪念日;也有些是这个国家守护神的圣人节。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全国政协的建议,,决定每年10月1日为中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国国庆日。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国庆的庆祝形式曾几经变化。
国庆节节日意义
1、国家象征: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2、功能体现: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
3、基本特征: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国庆节庆典活动有利于引导人们传承中华文化精神,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是一个国家独特的精神标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国庆节
2024-11-18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