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机销量为什么不行了?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对手机的需求大幅下降,换机周期延长。
我们国家的智能手机用户已经达到了惊人的8.5亿,这是什么概念?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我们国家15-60周岁的人口数量为89.4亿人。
考虑到1-14周岁的幼儿以及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并非是智能手机的潜在消费群体,那么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我们国家,智能手机在适龄群体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95%以上,已经完全接近于饱和的状态。
也就是说,目前国内手机市场几乎没有太多的潜在消费群体可以被挖掘,这自然会带来手机出货量的下滑。所以,对于当下的手机品牌来说,出海是最合适的选择,但是相较于国内的市场,海外市场充满变数,很难在短时间内收获成效。
2、自2019年高刷屏,5G,全面屏彻底普及之后,智能手机行业尚未出现能够驱动消费者换机的重大创新。
除了机器老化所带来的自然换代之外,每一次驱动消费者换机的“核心动力”无外乎来自于如下两个方面:
01| 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即3G-4G,4G-5G)
02| 手机行业出现能够大幅改变或带来巨大体验提升的革新。
然而这两个方面在2019年,5G,高刷屏和全面屏完成普及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任何更有实质性的重大创新和技术革命。
就拿手机形态来说,自从目前这种全面屏的形态普及之后,2022年所推出的手机相比于2019年所推出的手机来说,几乎没有任何本质差异,唯一的不同之处只能体现在后摄矩阵的设计。
如下图所示,这分别是2019年发布的一加7Pro以及2022年发布的小米12Pro,单以正面显示效果而言,两款手机几乎可以用“难分秋毫”来形容。
现阶段唯一能够带来较大体凯核验提升的地方就是拍照,然而不管是1英寸还是2019年就出现过的1/2英寸的手机,都没有办法帮助手机摄影跨过横亘在娱乐向和专业向之间的沟壑。
用通俗的话来讲,现阶段旗舰手机的成像素质对于普通用户(做直播,拍Vlog等)已经完全过剩,但是对于专业用户来说又不够。所以,从2019到2022,手机摄影依旧只是一款只能用作记录生活的产品,很难被赋予更高的使命,依旧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境地,很难转化为真正的驱动力。
而近两年,手机厂商在其他方面的突破受到的边际效应递减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比如充电,从20W到65W所带来的体验感知非常明显,直接将原本需要一个多小时的充电周期压缩到了30分钟。而从65W-120W的提升则相对不那么明显,毕竟论实际所压缩的时间也就只有15分钟左右,而从120W到200W所带来的体验提升就更加微乎其微了,只是从15分钟压缩到了10分钟左右。
所以,总的来看,目前智能手机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瓶颈期,技术创新趋于停滞,给消费者所带来的实际体验提升也越来越小,这是在此前智能手机发展史上所不曾遇到的。
3、受制于当下手机的形态,移动生态的发展遭遇瓶颈,手机性能出现明显的溢出,性能升级所带来的用户体验提升越来越小,导致换机周期延长。
此前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为什么非常快?本质的原因其实就是移动生态的快速发展。手机APP的体积越来越大,图片越来越高清,游戏的画质越来越好,这些都会增加系统对于性能的要求,所以此前手机的淘汰速度非常快。
然而随着4G时代到来之后,基于手机的移动生态就遭到了瓶颈。就拿游戏画面的进化来看,在进入3D游戏(2.5D游戏)的时代之后,手机画面的进步就逐渐趋缓,原因倒不是因为手机的性能不够,其主要的因素还是因为所带来的体验提升和所需要的成本不成正比型携。
因为衡量游戏画面好坏的决定因素除了美术风格之外,其实就是细节的刻画和处理,但是由于手机屏幕实在太小了,就算给用户呈现出精彩绝伦的画面,用户也很难卜孙伏获得直观的体验感知。
我们国家的智能手机用户已经达到了惊人的8.5亿,这是什么概念?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我们国家15-60周岁的人口数量为89.4亿人。
考虑到1-14周岁的幼儿以及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并非是智能手机的潜在消费群体,那么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我们国家,智能手机在适龄群体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95%以上,已经完全接近于饱和的状态。
也就是说,目前国内手机市场几乎没有太多的潜在消费群体可以被挖掘,这自然会带来手机出货量的下滑。所以,对于当下的手机品牌来说,出海是最合适的选择,但是相较于国内的市场,海外市场充满变数,很难在短时间内收获成效。
2、自2019年高刷屏,5G,全面屏彻底普及之后,智能手机行业尚未出现能够驱动消费者换机的重大创新。
除了机器老化所带来的自然换代之外,每一次驱动消费者换机的“核心动力”无外乎来自于如下两个方面:
01| 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即3G-4G,4G-5G)
02| 手机行业出现能够大幅改变或带来巨大体验提升的革新。
然而这两个方面在2019年,5G,高刷屏和全面屏完成普及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任何更有实质性的重大创新和技术革命。
就拿手机形态来说,自从目前这种全面屏的形态普及之后,2022年所推出的手机相比于2019年所推出的手机来说,几乎没有任何本质差异,唯一的不同之处只能体现在后摄矩阵的设计。
如下图所示,这分别是2019年发布的一加7Pro以及2022年发布的小米12Pro,单以正面显示效果而言,两款手机几乎可以用“难分秋毫”来形容。
现阶段唯一能够带来较大体凯核验提升的地方就是拍照,然而不管是1英寸还是2019年就出现过的1/2英寸的手机,都没有办法帮助手机摄影跨过横亘在娱乐向和专业向之间的沟壑。
用通俗的话来讲,现阶段旗舰手机的成像素质对于普通用户(做直播,拍Vlog等)已经完全过剩,但是对于专业用户来说又不够。所以,从2019到2022,手机摄影依旧只是一款只能用作记录生活的产品,很难被赋予更高的使命,依旧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境地,很难转化为真正的驱动力。
而近两年,手机厂商在其他方面的突破受到的边际效应递减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比如充电,从20W到65W所带来的体验感知非常明显,直接将原本需要一个多小时的充电周期压缩到了30分钟。而从65W-120W的提升则相对不那么明显,毕竟论实际所压缩的时间也就只有15分钟左右,而从120W到200W所带来的体验提升就更加微乎其微了,只是从15分钟压缩到了10分钟左右。
所以,总的来看,目前智能手机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瓶颈期,技术创新趋于停滞,给消费者所带来的实际体验提升也越来越小,这是在此前智能手机发展史上所不曾遇到的。
3、受制于当下手机的形态,移动生态的发展遭遇瓶颈,手机性能出现明显的溢出,性能升级所带来的用户体验提升越来越小,导致换机周期延长。
此前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为什么非常快?本质的原因其实就是移动生态的快速发展。手机APP的体积越来越大,图片越来越高清,游戏的画质越来越好,这些都会增加系统对于性能的要求,所以此前手机的淘汰速度非常快。
然而随着4G时代到来之后,基于手机的移动生态就遭到了瓶颈。就拿游戏画面的进化来看,在进入3D游戏(2.5D游戏)的时代之后,手机画面的进步就逐渐趋缓,原因倒不是因为手机的性能不够,其主要的因素还是因为所带来的体验提升和所需要的成本不成正比型携。
因为衡量游戏画面好坏的决定因素除了美术风格之外,其实就是细节的刻画和处理,但是由于手机屏幕实在太小了,就算给用户呈现出精彩绝伦的画面,用户也很难卜孙伏获得直观的体验感知。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