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是什么意思
沙龙一词原指的是法国上层社会人物在住宅中的豪华会客厅,这一词语是源自于意大利单词“Salotto”,并且是法语Salon一字的译音。
在17世纪左右,巴黎的名媛贵妇通常把自家的会客厅变成著名的社交场所,一般进出者多为诗人、音乐家、画家、评论家以及小说家等。他们汇聚一堂,一边饮用着高级名酒一边欣赏着典雅音乐,抱膝长谈。后来人们将这种形式聚会称为“沙龙”,并在19世纪风靡欧美,并成了一个鼎盛时期。
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林徽因也曾主办过著名的沙龙活动,并将这种社交活动流传于之后的文学圈中。但在现代,“沙龙”一词更多的是延伸到会议、书展层面,只要指规模较小、议题简要的非正式会议或小型书展。一般都会提供有酒水、糖茶或下午茶点心等,甚至还有歌舞表演。
沙龙发展历史
第一个举办文学沙龙的是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1588—1655,又译为“朗布伊耶”)。由于集中了当时法国的许多名流、学者,成为当时巴黎,乃至整个法国最有名的沙龙。她出身贵族,因厌倦烦琐粗鄙的宫廷交际,但又不愿意远离社交,于是在家中举办聚会。她的沙龙从1610年起开始接待宾客,很快就声名鹊起。
在她的沙龙里,成员彬彬有礼,使用矫揉造作却又不失典雅优美的语言,话题无所不包,学术、政治、时尚,甚至是流言蜚语。此后,这类沙龙通常由出身贵族的女性主持,她们才貌双全,机智优雅,被称为“女才子”。
18世纪后,沙龙的性质有所变化,谈论的话题更为广泛,不仅有文学艺术还有政治科学,有时也会出现激进的思想言论,因而那时的沙龙往往成为革命的温床。随后不久,由沙龙派生出来了只讨论政治问题的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