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 不与少年贷资的翻译

富翁某,商甲多贷其资。一日出,有少年从马后。问之,亦假本者。翁诺之。至家,适几上有钱数几,少年即以手叠钱,高下自如。翁谢去,竟不与贷资。或诘其故,翁曰:‘此人必善博,非端... 富翁某,商甲多贷其资。一日出,有少年从马后。问之,亦假本者。翁诺之。至家,适几上有钱数几,少年即以手叠钱,高下自如。翁谢去,竟不与贷资。或诘其故,翁曰:‘此人必善博,非端人也。所熟之技,不觉形与手矣。’访之果然。 展开
 我来答
秋狸_
高粉答主

2019-09-06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5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0.1万
展开全部

译文:有一富翁,很多商人都向他(富翁)借贷资金。一天外出,有一个少年跟随在他(富翁)的后面,向他(富翁)借生意的本钱。富翁答应了。少年跟到了富翁家里。正好看见桌子上有数十枚铜钱,少年闲来无事,用手把钱自下而上垒高,手法甚为熟练。

富翁拒绝了他的要求,最终没有给他钱。有人问富翁问什么不借钱给他,富翁说:"这个人肯定是好赌而不是行为端正的人,赌博中熟悉的手法不自觉显露在手上。"问那个少年,果然是这样。

出处:明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之《不与少年贷资》

原文: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资。一日出,有少年从富翁后,亦假本者。翁诺之。既至家,适见几上有钱数十,少年因无事,以手叠钱,自下垒高,甚娴熟。翁谢之,竟不与。或问何以不贷,翁曰:“此必嗜博而非端人也。所熟之技不觉形于手。”询之果然。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大约在四十岁时,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创作《聊斋志异》。

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

二、赏析

《聊斋志异》在艺术上代表着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它博采中国历代文言短篇小说以及史传文学艺术精华,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造奇设幻,描绘鬼狐世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三、启发

借钱给赌徒,不仅有借无还,而且等于纵容赌博。要从细节观察一个人,细节能看出人的品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与少年贷资

球球大作战78966662
2014-06-05 · TA获得超过620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2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8万
展开全部
有一个富翁,很多商人都向他借贷资金。一天富翁外出时,有一个少年跟随在富翁的后面,也是向他借做生意的本钱的人。富翁答应了。少年跟到了富翁家里,恰巧看到桌子上有数十枚铜钱,少年因为没有事做,用手把钱自下而上垒高,手法很熟练。富翁拒绝了他的要求并让他离开,最终没有给他钱。有人问富翁为什么不借钱给他,富翁说:“这个人肯定是好赌而不是行为端正的人,赌博中熟悉的手法不自觉显露在手上。”问那个少年,果然是这样。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4-01-02
展开全部
nothing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4-01-02
展开全部
hengjindnde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4-01-02
展开全部
不好意思,找不到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