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杨修及其被杀的原因
2013-12-11
一,杨修犯了古代皇室权力之争中的大忌,参与了夺嫡之争。
二,杨彪、杨修本人的身份及政治观念与曹魏政权的利益有冲突,杨彪夫人是袁术的女儿,杨修是袁术的外孙,而政治观念杨彪和杨修又都与孔融及祢衡等清议复古派是一路,所以又因此见忌。
扩展资料
杨修(175年—219年),字德祖,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
杨修为人恭敬,学问渊博,极聪慧,建安年间(196—220)被推选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改人丞相府仓曹属主簿。史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杨修
《三国演义》里描述了杨修因为"扰乱军心"的罪名被曹操诛杀,具体经过是:曹操与诸葛亮在斜谷对峙日久,正进退两难时,一日,部将夏侯惇问夜间口号,曹操以"鸡肋"应之。
杨修听说后,便叫军士收拾行装准备班师,夏侯惇惊问其故?杨修解释说:“鸡肋这东西,吃它又没有肉,丢了它却觉得可惜。现在我军进不能进,退又怕别人耻笑,还不如早早回去!”夏侯惇不由感叹杨修真知道曹操的肺腑!于是全军准备归程。曹操得知此事后,竟以“扰乱军心”之罪斩了杨修,后曹操进军,果然全军失利。
杨修的做法确实是不妥当的,但不管怎么说,杨修罪不至死,为什么曹操还要杀他?小说里另外交代了两个原因,原来曹操早有杀他之心,此次只是借口而已。其实杨修真正被杀的原因有以下两个:
1、杨修犯了古代皇室权力之争中的大忌,参与了夺嫡之争。
2、杨彪、杨修本人的身份及政治观念与曹魏政权的利益有冲突,杨彪夫人是袁术的女儿,杨修是袁术的外孙,而政治观念杨彪和杨修又都与孔融及祢衡等清议复古派是一路,所以又因此见忌。
扩展资料:
杨修(175年-219年),字德祖,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杨修为人恭敬,学问渊博,极聪慧,建安年间(196-220)被推选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改人丞相府仓曹属主簿 。史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
杨修一生著作颇丰,结集成册的两文稿已失,杨修著有赋、颂、碑、赞、诗、哀辞、表、记、书凡十五篇。今共存作品数篇,其中有《答临淄候笺》、《节游赋》、《神女赋》、《孔雀赋》等。
一,杨修犯了古代皇室权力之争中的大忌,参与了夺嫡之争。
二,杨彪、杨修本人的身份及政治观念与曹魏政权的利益有冲突,杨彪夫人是袁术的女儿,杨修是袁术的外孙,而政治观念杨彪和杨修又都与孔融及祢衡等清议复古派是一路,所以又因此见忌。
扩展资料
杨修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后汉书》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 。为人好学, 有俊才,建安年间被举孝廉,除郎中,后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当时曹操军国多事,杨修负责内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又《世说新语·捷悟篇》载四则杨修展才之事,他的才华曹操亦曾自叹不如。
后杨修数次助曹植通过曹操的考验,然而曹植日加高傲,杨修本想和他疏远却不能,亦不敢,曹操亦因知道曹植受杨修之助才通过考验,颇为气愤,后来他曾写信给杨彪中提到:“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
最终于建安二十四年秋天,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凡罪犯收杀,杨修叹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杨修之死,曹操虽赠赐许多物品给杨彪补偿,但他亦万分痛惜。《后汉书》记曹操问杨彪:“公何瘦之甚?”杨彪说:“愧无日磾(金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杨修出身名门,是太尉杨彪之子,担任曹操的主簿,管理丞相府内外的大小事务,很合曹操的心意。杨修为人好学,有过人的文采。但是杨修锋芒太露,他出众的才华令曹操不安,因此在一次出征中借故将杨修诛杀。
杨修被杀,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他没有看清楚自己的身份,不懂得韬光养晦。所谓伴君如伴虎,杨修成为一代枭雄曹操的谋士,首先就要学会夹起尾巴做人,否则事事太过聪明,难免被疑心病重的曹操猜忌。在这一点上,曾经留下过“孔融让梨”佳话的孔融就是最好的例子。
孔融也是当时的名士,同样在曹操的手下任职。他的名声很高,但为人恃才放旷,几次三番和推行新政的曹操打嘴仗,对曹操冷嘲热讽。而且他喜好结交朋友,家中经常是“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如此狂放的作风终于招致了曹操对其狠下杀手。有了孔融的前车之鉴,杨修还不引以为戒,经常炫耀自己能够看穿曹操心意的本领,终于自取其祸。
而且,杨修卷入了曹丕和曹植两兄弟争位的风波,他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将自己的命运押注在曹植的身上。曹植虽然文采出众且深受曹操的喜爱,但是他为人单纯,缺乏足够的政治斗争能力。他本人又不懂得收敛自己的言行,经常和几个朋友放浪形骸、好酒误事,最终引起曹操的强烈不满,丢掉了原本唾手可得的继承人之位。而作为曹植亦师亦友的杨修,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指导和约束曹植,使得曹操对杨修十分不满。同时杨修是袁氏之甥,多重负面因素叠加之下,终于让曹操对杨修痛下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