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力特为何无法复制浙江经验?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据伊力特内部人士透露,伊力特在浙江的销售一直持续稳定发展,估计今年浙江的销售额可能高达3亿元。从2000年开始畅销以来,历经七年伊力特在浙江始终红旗不倒。然而,同时我们要问,为什么历经七年,伊力特在疆外始终只有一个浙江呢?当然,这个问题还可以换一个问法:伊力特为什么无法复制浙江经验? 曾经的全国化梦想
应该说,伊力特是有资本进行全国化的,浙江市场的样板、驰名商标、新疆上市公司甚至“英雄本色”这种比较新鲜的文化卖点,都可以支撑其在广大内地市场上驰骋一番。事实上,在四年前,也许是受到浙江市场成功的激励,伊力特曾经大张旗鼓地进行过全国扩张,目前很多省份的办事处应该是那段时间全国化后的产物,因为多数办事处成立时间在四五年左右。
约在前年的时候,北京曾经被当作重点市场运作过一次,当时的投入比较大。但是从现在来看,北京的运作是不成功的,虽然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据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北京的年销售额恐怕只有1000万元左右,现在北京的投入已经收缩了。其他地方比如上海、广东、山东、河南等地,虽然也有办事处,但是销量不大,一个省几百万元或者一千多万元的销量。目前大多数地方都处于自然销售状态,伊力特几乎没有市场投入。
目前伊力特在新疆及疆外市场的销售比例为4∶6,疆外市场的销售额主要由浙江和西安完成,估计浙江市场的贡献要占到70%以上。从伊力特内部的布局来看,疆外大多数地方应该都是保持“维持”状态。而浙江是重点维护市场,北京虽然没有成效,但是鉴于其战略地位,还会扶植,另外被扶植的还有山东和江苏等市场。另外,西安和广州等市场将准备重整旗鼓。
可以说,虽然伊力特在全国化上有过努力,但是到目前为止,疆外市场依然是浙江一枝独秀。很多人都把浙江市场的成功归结于伊力特浙江经销商——商源公司,并且认为,在浙江以外的市场无法成功主要是很难再找到商源那样的大户了。
伊力特在浙江的成功以及稳定,商源是关键因素吗?笔者认为,浙江市场当初的成功,商源不是唯一原因。除了经销商这个因素外,七年前中国的白酒市场竞争环境还比较“干净”,费用投入比较少,终端竞争才刚开始,这个时候的伊力特刚好在杭州遇到了比较有思路的商源。
当然,伊力特在浙江市场持续稳定增长,商源还是有贡献的。但是这种稳定增长同时还是建立在厂商合作关系的特殊性上。商源在浙江做的产品基本上属于买断型的,伊力特主要提供品牌和酒水,在包装以及价格制订方面商源拥有更多的主导权。正是由于拥有更多主导权,商源才会用心维护市场。当然,伊力特公司也在维护浙江市场,不希望这面红旗倒下。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杭州乃至浙江没有强势地产品牌,这才会让伊力特和泰山特长期立足于浙江市场。正是因为没有强势地产品牌,所以伊力特目前在浙江刚好充任了地产品牌的角色。
所以我们说,伊力特浙江奇迹有双方主观上的努力,也有一定的偶然性。现在各省类似于商源这样有规模有思路的经销商还是比较多的,但是伊力特这么长时间还是无法造就出第二个浙江市场来。当然,这里也有企业战略布局上的规划。从四年前那一段时间的全国化来看,伊力特奉行了高举高打的策略,主要在大城市运作,包括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地方。这种策略的成本是巨大的,而且收效也甚微。与此同时,全国大多数的区域品牌策略是扎根本地市场,逐步向外围扩张,都先后取得成功。
另外,从伊力特本身来看,无论是疆内市场还是浙江市场,都越来越类似于汾酒,汾酒身上体现的就是一种弱营销、强生产(品牌)的症状。在疆内,伊力特主要依靠四大买断品牌支撑市场,其自有品牌除了伊力老窖尚有不错形势外,其他的几个产品状况均不佳。浙江的产品其实也近似于买断产品。这些都导致伊力特对经销商的依赖较强,当然大经销商对伊力特的议价能力也非常强,这就导致了一个直接后果:企业利润不够理想,无法支持其自身发展。更为糟糕的是,与汾酒比起来,伊力特的品牌力还不是那么强大,所以伊力特要想获得大发展难度会更大。
从区域品牌全国化的角度来讲,伊力特属于远征一派。区域品牌外拓分为周边渗透型和远征型,周边渗透型比如枝江,本土市场湖北发展成熟后,开始重点发展湖南;衡水老白干准备做河北王,打算先从河北南部做起。而远征型则有伊力特、泰山特、江口醇诸葛酿等少数品牌。令人遗憾的是,远征型品牌多数进展缓慢。毫无疑问,伊力特案例有助于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区域品牌全国化这一大问题。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