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奖学金该如何评定

 我来答
历岁橙7237
2013-10-17 · TA获得超过11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6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51.9万
展开全部
大学里每年都有发放奖学金。维基百科中给出的解释是:“獎學金,是提供給特定學生的金錢獎勵
,頒發對象包括學業成績優異、操行良好或課外活動如體育、藝術等方面表現傑出者。”奖学金的形式多种多样,反映了奖学金设立之初捐助者对于获奖者的各种各样的要求。就我而言,我所在的大学和学院颁发的大部分奖学金都是用来奖励学习优秀的同学。当然,学习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所以奖学金的要求是“品学兼优”。问题当然不在这里,而是在于如何评定一个人是否“品学兼优”?
在我实际参与到的奖学金评定中,“品”的衡量方法十分简单:只要在该学年内没有受到学校和院系的处分,“品”的要求就达到了。这么看来,“品”的要求只是底线以上一点点。“学”呢?绩点,也就是同学在该学年的成绩按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由此看来,“学”的要求则是“最优”。问题初露端倪:在一个到处都要“拼人品”的时代,为什么大学里评定奖学金的标准却是“低品高学”呢?
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
第一,贵“学”而贱“品”。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因此,尽管是“品学兼优”,“学”占的权重更大,理所应当。
第二,“品”难衡而“学”易量。学校有成绩单,学生的成绩从上到下排列的干干净净,清清楚楚,这是“学”的铁据。相较之下,“品”没有明确衡量标准,所言之意是没有可以量化的指标,空口无凭。
且不论上述的两个原因正确与否,它们的的确确是存在的。仔细推敲一番倒是可以得到不少收获。逐一探讨。“学”贵于“品”。是这样吗?关于这一问题的探讨说的最好的要数司马光了,他在一千年前这样写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
,才胜德谓之'小人'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这里的才与德正是“学与品”。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首先,你是一个人,然后,你才是一个学生;作为一个人,要“品德”;作为一个学生,要“才学”。孰轻孰重,立见分晓。进一步说,学做人(品),学做事(学)都是“学”的应有之意,本末倒置,则有失偏颇。话至于此,道理明彻,但具体实行还是会遇到麻烦,
“品”难衡而“学”易量就是很现实的问题。而现实的解决办法却是惹不起但躲得起,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于是就出现了文章一开头提到的“低品高学”的怪象。但是,难以衡量的东西却是更加重要的东西,这里的“品”就是其中之一。怎么办?既然“品”无法用数字准确表达,那么何必强求?一物量一物,既然“学”可以用分数量,那么“品”当然可以用人心称。人人心中一杆秤,这是怎么都跑不了的。至于什么样的秤称出什么样的价,这就得看人心所向了。人心向善,那么称出来的一定是品学兼优;人心向恶,那么此处略去一些字。
其实,至此所说的一切,评奖制度上都有考虑,比方说成绩之外要加上同学之间的互评,要考虑到有些同学在某些方面的额外成绩予以加分,例如班级干部,社团骨干,科研成绩……但是这却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同学们要坐在一起填表格,然后是核计,然后是考虑加分项,然后结合成绩……其实,每个同学的心目中早已有了他们认为最该获奖的同学,而通过一番加减乘除却未必能得出他们想要的人选,为什么不让一起的同学投票选出获奖者呢?!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2020-03-25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4万
采纳率:2%
帮助的人:4946万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