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总共有多少人,有一百万吗?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任何不提准确年头而单提三国各有多少人口的说法都是不科学的。因为三国是中国人口急剧减少的战乱时代,每年的人口都在剧烈变化中。 据《通典卷第七.食货七.历代盛衰户口》的记载: 三国前的东汉汉桓帝永寿二年(156年),统一的东汉有10679600户,56486856人。 三国分裂中: 蜀汉汉昭烈帝章武元年(221年)治下有200000户,900000人。 蜀汉汉后主炎兴元年(263年)有280000户,1082000人。 蜀亡之际,人口数含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孙吴吴大帝赤乌元年(238年)有520000户,2567000人。 孙吴吴末帝天纪四年(280年)有530000户,2535000人。 吴亡之际,人口数含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后宫五千余人。 曹魏曹元帝景元元年(260年)有663423户,4432881人。 而三国归晋后,统一的西晋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有2495804户,16163863人。 考虑到战乱时人口统计的误差,实际人口比上述统计应该略多些。但我们也应该考虑到,只有统计到的人口才是纳税人口,才能算做国家实力的组成部分。 由此可知,从东汉到三国战乱最频时,中国人口总数从近6千万直降到约1000万,确实空前惨烈。直到西晋成立休养生息若干年后,才勉强恢复到1600万。再其后又赶上八王之乱、南北分裂和五胡乱华,中国的人口一直拖到隋朝统一天下,才逐渐恢复到东汉的水平。 三国鼎立形成后,人口大体上是魏440万,吴250万,蜀100万,虽然这些数字在变动中,但这个比例大体差不多。在那个年代,人口就是生产力,人口就是战斗力。这个比例形象地说明了为何人才济济的蜀会先亡,而吴能多坚持较久时间,而魏的继承者晋却能一统天下,实力使然也。 诸葛亮通过厉行屯田制,以区区百万人口长期保持约10万常备军,真的很不容易,所以他知道时间不在他这边,必须选择进攻性策略,指望通过军事冒险取胜,而绝对不能陷入长期消耗战。你看看今天仍毕握存的蜀汉发行的剪轮五铢钱多么简陋,就知当年蜀汉的国力已经被榨干到什么地步。而蜀军多次打击魏国未能如愿,蜀汉灭亡的命运就注定了。 东吴的地盘足够大,发展潜力应该很大的。但东吴当时几乎是未开发的处女地,人口太少。东吴初建时,吸引和迁移了大量从中原避乱的人口,如能假以时日励精图治,可以与魏抗衡。所以本来时间也是在东吴一边的,可惜孙权S后出了几代无能之主,未能全力发展经济增长人口,最终没能扛住。 魏的地盘不仅大,而且是当时中国人口最密集的中原地区。数代明主苦心经营,实行屯田,兴修水力,迁移人口,发展经济,其实力本来就超过吴蜀之和,所以时间站在魏一边,只要不犯错误,抵挡住蜀的攻势争取时间,它就铁定能在消耗战中淘汰蜀汉。但魏对吴却拖不起,还好孙权死后无人,这为魏争夺了最宝贵的时间。蜀灭后,晋迅速解决东吴问题,兄数亏一点喘息发展羡神的时间都没留给后者。 楼主说的第一个版本不可信,因为从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到三国建立稳定的政权开始经营这段时间,正好是中国人口急剧减少的时间,三国建立稳定政权后则开始逐渐恢复了。曹操诗中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正是三国政权建立前的惨状,此时说魏就有2400万人,你信吗?这资料显示三国总人口有3700万,可西晋建立时全国才1600万啊。3700万只可能是东汉末年战乱初起时的人口数,那时还没建立三国政权,不可能分别统计出魏吴蜀各自的人口的。
采纳哦
采纳哦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