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有后代吗?后代叫什么??? 5
李清照没有后代。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合,由于李清照是奸党子女,圣旨规定不得在京城居住,李清照被迫离开丈夫赵明诚,回山东明水老家居住。新婚夫妇像牛郎织女一样两地分居,不得团圆。其相思之情,从李清照的两首词中可以看出。
一首词为《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覃秋。 轻解罗衣,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白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这首词是作者为怀念初婚不久离别的丈夫赵明诚而作。它抒发了词人对丈夫的身笃爱情,吐露了夫妇各居一方的相思之苦。 四十六岁时,李清照为丈夫办理完丧事,自己也大病一场,后离开人世。
扩展资料
创作风格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
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清照
李赵夫妇有不孕不育症?
李清照与赵明诚没有后代,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
在1108年,也就是李清照24岁的时候,赵明诚又和李清照一起回到青州乡里屏居,一共度过了十年时间。24-34岁,应该说,作为正常女人,正是怀孕生子的佳期,可是李清照没有。
更有趣的是,1118年,赵明诚也屏居结束,准备去外地赴职,按理说可以带李清照一起上任,可是赵明诚却没有带上去。李清照感到非常悲观和失望,于是便有了《凤凰台上忆吹箫》的下阙:
“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武陵人远”和“烟锁秦楼”是两个典故。汉明帝永平年间,剡县刘晨到天台山,遇上仙女,乐而忘返,即“武陵人远”,秦楼,则是秦穆公之女弄玉和萧史所属凤台(亦称秦楼),后来弄玉被萧史遗弃。
这两句话说,就说出了很多隐含的意思。不妨先作一个推断,再来考证:李赵过了一段十年日子,然而,李清照竟然不能为谪居的丈夫冲喜,生出一子半女出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赵明诚与李清照感情产生了裂痕,于是干脆独自赴任。而李清照对于老公会否包二奶,毫无把握,自己不能生育,也拿不出理由反对包二奶,只好忍气吞声。
推断的前提是:李清照为何无子?是不孕不育症,还是什么其它原因?
在与赵离别后,李清照写了最著名的《声声慢》,来为自己作辩护,其中有一句:“三杯两盏怎抵它,晓来风急”。
这个“晓”字,在很多版本中,被写成是“晚”,事实上,有学者通过训诂学,早期的《词宗》以及今人的俞平伯等,都作的是“晓来风急”,本是“独自怎么得黑”,原文为何是“晓来风急”,很蹊跷。
学者们己考证出,此句与庄姜有关,《左传·隐公三年》中说,卫庄公聚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庄姜无子,是因为庄公庞幸其它的妾,而冷落庄姜,不与其同房,导致无子。所以自己没有儿子,不是自己之过,而是赵明诚偏心。
赵明诚有否纳妾,都是从李清照词中推的。而当时李清照并没有捉奸在床,也没记录在案,拿不出铁证,学者现在考证不出来。从宋代风气估计,估计赵明诚偶尔采采野花,恐怕是有的,但还不致于招到家里来。这样一来,好象就只剩下一个选择题:是因为李清照生不出儿子,让赵明诚有了异心,还是赵明诚有了异心,久不跟李同床,所以生不出儿子?
这两者都应是伪问题,李赵二人新婚有两年好时光,李清照没有怀孕生子,其后在青州,又有十年时间,擦枪不断总有走火的机会吧,可是没有,李清照从其词集看来,连流产打胎的机会都没有。
我的判断是李赵两夫妇,肯定有一个人是有不孕不育症的,因为李清照不能怀有孕生子,夫妻两人产生裂痕,这才出现赵明诚狎妓冶游,李清照继续过着独守空房的局面。情变的根源,还是一个性问题!
推荐于2016-06-20 · 知道合伙人情感行家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李清照与赵明诚没有后代,因为她的丈夫赵明诚不能生育.这个事实公婆家蛮了李清照七年,她一直以为自己是"石女",徒增许多困扰,并计划为夫纳妾,这时赵明诚才说明了真相.
在1108年,也就是李清照24岁的时候,赵明诚和李清照一起回到青州乡里屏居,一共度过了十年时间。24-34岁,应该说,作为正常女人,正是怀孕生子的佳期,可是李清照没有。
更有趣的是,1118年,赵明诚也屏居结束,准备去外地赴职,按理说可以带李清照一起上任,可是赵明诚却没有带上去。李清照感到非常悲观和失望,于是便有了《凤凰台上忆吹箫》的下阙:
“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越十余年,大约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或者以后,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