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依据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现以第三周期(第11-18号元素)为例,
试依据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现以第三周期(第11-18号元素)为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后回答下列问题:①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11...
试依据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现以第三周期(第11-18号元素)为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后回答下列问题:①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11~18号元素排在一行的依据是______;②在此周期中从左到右,原子结构变化情况是______;③在此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变化情况是______;(2)上图中硫元素的核电荷数Z=______;氯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Y=______(填数值).(3)核电荷数为12的元素的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______.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与______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4)钙元素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它在人体内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该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常见化合价为______.该元素在上表中位于______(选A、B、C)处.
展开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11~18号元素排在一行,周期数和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在同一周期内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易得到电子,故这一周期的原子由易失电子过渡到容易得电子;
(2)根据元素周期律: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序数的逐渐递增,硫元素的核电荷数介于15与17 之间;所以硫元素的核电荷数z=16;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得 17=2+8+y,则y=7;
(3)根据离子符号的表示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电荷数及电性,所以核电荷数为12的元素的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的符号为:Mg2+,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与Ne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4)钙的质子数为20,属于金属元素.因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在形成化合物时,失去最外层电子,化合价为+2价,应该排在19号元素之后,所以应该在B处.
故答案为:(1)①原子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③由易失电子过渡到容易得电子;(2)16;7;
(3)Mg2+;Ne;
(4)20;金属;+2;B.
(2)根据元素周期律: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序数的逐渐递增,硫元素的核电荷数介于15与17 之间;所以硫元素的核电荷数z=16;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得 17=2+8+y,则y=7;
(3)根据离子符号的表示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电荷数及电性,所以核电荷数为12的元素的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的符号为:Mg2+,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与Ne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4)钙的质子数为20,属于金属元素.因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在形成化合物时,失去最外层电子,化合价为+2价,应该排在19号元素之后,所以应该在B处.
故答案为:(1)①原子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③由易失电子过渡到容易得电子;(2)16;7;
(3)Mg2+;Ne;
(4)20;金属;+2;B.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