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集体教学活动有哪些行为养成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幼儿快乐而又有效地学习。集体教学活动开展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幼儿知识技能的获得,智力、体力的发展,思想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在近三年开展来的“苏中地区幼儿秩序感养成之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感觉到:集体教学活动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它需要一定的秩序来维持。而秩序需要规则来维护,良好的规则是一切活动的保障。
一、存在问题
那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执行规则的情况是如何呢?课题组的老师在各项集体活动中对幼儿进行了跟踪观察和个案分析,发现:
(一)部分幼儿规则意识比较模糊,自制力较差,活动中难以安静地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述,常常打断别人的发言;有的幼儿的注意力会游离于活动之外,做与活动无关的事,影响集体活动顺利开展。
(二)不能按要求整理、收拾材料,动作无序。活动中,部分幼儿随心所欲,不会按老师的指令进行有序操作。有的幼儿在活动结束后,也不能及时将用过的一些操作材料如绘画工具、乐器等放回原处,做事无条理;
(三)不能很好地与他人合作。在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或体育活动中,有的幼儿找不到新朋友,不会找空地,容易碰撞他人,造成课堂秩序混乱。
纵观这些违规行为的发生,我们发现在集体教学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集体教学活动中的规则制定不明确,从而使幼儿不知其所以然,班级常规出现混乱,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幼儿没有真正了解遵守规则的价值和意义,如上课为什么不能随便说话?取放材料时为什么要有序等待等。还不能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遵守集体规则,从而干扰了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通过研究和实践,在搜集相关资料、信息,分析自身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我们不断思考着“如何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有效提高幼儿有序操作能力的策略?”和“怎样合理共享空间”等相关问题。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幼儿在亲历亲为中,逐渐理解规则、内化规则,从而自觉遵守规则,以保障集体教学活动的有序、有趣和有效。
一、多种途径,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我们发现在幼儿园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中,幼儿只有耐心倾听老师的讲述,倾听同伴的发言,才能有意识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也才能保证活动的有序进行。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他们的表现欲强,再加上多数是独生子女,常常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想说就说。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倾听别人发言的方面明显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为:不能安静地、集中注意力地倾听,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再加以反馈。我们分析:这些孩子其实并没有掌握倾听的具体要求,不知道倾听是一种参与学习的过程。我们试着从幼儿喜欢的文学作品入手,通过针对性的游戏,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提升倾听品质。
(一)故事解读,明了倾听的要求
故事、儿歌一类的文学作品,通俗易懂,幼儿喜欢,乐意倾听,而且注意的时间较长。因此,在集体教学中,我们常选择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情节有趣、富有教育内涵的作品作为教材,如《小青蛙听故事》、《大熊有一个小麻烦》、《我知道》、《小羊过桥》等,让幼儿在与作品的互动中,逐渐明白倾听的具体要求,学会耐心倾听。
案例:语言活动《小青蛙听故事》
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一遍故事后,用夸张的表情,学“月亮婆婆”皱着眉头、生气的样子,轻轻问幼儿:“为什么月亮婆婆躲起来不给小青蛙讲故事了?”沉浸在故事之中的幼儿在老师的情绪感染下,也皱着眉头,撅着嘴巴说:“因为月亮婆婆生气了,不高兴了,所以就不讲故事了!”“那月亮婆婆为什么会生气呢?”教师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小朋友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因为小青蛙不好好听故事,呱呱乱叫!吵死了!”有的说:“因为它没礼貌!”……接着,老师引导幼儿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在讲话的时候,被别人打断,你的心里是什么感受?让幼儿设身处地为发言者着想。接下来,老师与幼儿分别扮演“月亮婆婆”和“小青蛙”,通过语言对话和动作表演,让幼儿直接了解倾听的要求,即别人说话时要注意耐心倾听,不可以随便插嘴。要尊重发言者,学会控制自己的激动情绪,即使对他人的发言有意见,也得等别人把话讲完以后再发表,这才是有礼貌的行为。通过教师生动形象地解析,幼儿很快掌握倾听的要求和做法。
另外,我们还在教室里开设专栏,请幼儿轮流到集体面前讲述,如“我高兴的事儿”、“故事大王”、“天气预报员”、“新闻广播员”等。幼儿间互相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趣事儿,孩子们非常乐意倾听,既丰富了知识经验,又培养了耐心倾听的习惯。
(二)游戏强化,提升倾听的品质
《纲要》指出: “游戏是幼儿进行各方面学习的主要途径。”我们知道,游戏是孩子的最爱。因此,在游戏中进行倾听能力的训练时最为有效的。
1.“传声筒”。
游戏方法:幼儿分成若干组排好队,教师事先准备一句完整的话,(小班的语句注意要简短易记)轻轻告诉每组排头的幼儿,让排头的幼儿依次向后传话,看哪一组的幼儿传得又对又快。幼儿在这个游戏中会凝神倾听,时刻注意与同伴积极配合,经常玩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孩子仔细倾听的能力。
2.“奇妙的声音”。
游戏方法:带领幼儿到周围熟悉的环境中,让孩子们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数一数一共听到了多少种声音,并用语言进行描述。如我们带孩子们来到美丽的马洲公园,让他们仔细地分辨周围的声音:“听到一种声音就伸出一个手指。”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游戏。他们闭着眼睛,努力集中思想,排除干扰,专注倾听。有的孩子最多听出了六种声音:小朋友说话的声音、脚步声、汽车声、摩托车声、风声、鸟叫声等。
3.“找错误”,
游戏玩法:教师事先准备一段话,让幼儿仔细倾听,如:乌龟天上飞、白云水里飘、公鸡会下蛋等,让幼儿指出其中的错误并纠正,或者请个别幼儿说出一段话,让大家判断语言的对错。这个游戏诙谐有趣,能锻炼孩子专注倾听和即时辨别的能力。
4.“听指令”,
游戏玩法:老师发出指令,要求幼儿根据指令来完成任务,“摸摸**物品跑回来”,“用你的左手摸摸你的右耳朵”,“向前跳三步,往后退五步”等。这类游戏需要幼儿在倾听的同时还要正确判断做出反应,带有挑战性,颇受幼儿喜爱。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我们在活动中循序渐进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分步骤、有重点地训练,培养幼儿耐心听、细心听、善于听、喜欢听,同时与说的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使他们倾听的专注性、坚持性、持续性得到发展,从而保证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二、注重引导,提高有序的操作能力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 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操作活动不但能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使幼儿在自主、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且对于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发现:幼儿只有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操作,才能对材料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一)有序地操作材料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艺术性的语言指导能使幼儿形象地了解操作的顺序和方法,从而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主动探索、有序操作的活动中来。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思维(或者行动)特点,我们在语言指导方面各有侧重点:小班注重形象性,中班注重层次性,大班注重条理性。
如:小班美术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学会在轮廓线内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涂满、不涂出轮廓线外,我们用“油画棒宝宝溜冰”或“给小动物、水果娃娃穿衣服”等方法,使幼儿较好地掌握涂色的方法和顺序。
小班幼儿初次接触绘本,还没掌握按序翻书的技能,我们指导幼儿:书就像一列小火车,书的封面是火车头。书里面是一页一页的,就像许多小车厢,车厢里藏着很多秘密呢!我们把书一页一页地翻着看,就会发现书里有很多有趣的事儿,这就是车厢里的秘密。最后,把车子的“后门”(封底)关上,一本书就看好了。同时,我们还编了形象的儿歌:小小图书真神奇,前封面,后封底,一页一页翻过去,有趣的事儿在书里。用儿歌配以简单的动作,帮助幼儿学习有序翻看图书,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有序地取放材料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常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如:绘画活动前准备颜料、彩笔、画纸;手工活动时人手一份剪刀、浆糊;阅读活动时要准备图书;科学活动准备操作材料等等。活动过程中需要分发材料,活动结束后还需要进行收拾和整理。为了保证活动效率,避免消极等待,幼儿必需要学会有序地取放材料。
1.借用标记,按序取放
图示法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容易引起幼儿注意,便于幼儿领会,有利于幼儿记住。
我们与幼儿一起设计了很多标记,如颜色标记、图形标记等,贴在水彩笔盒子和柜子上,让幼儿看着标记一一对应,学会按序整理。到了中大班,幼儿的认知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使用的标记范围就更广了,我们采用了数字标记、汉字标记、几何图形或者直接写上物品名称、幼儿的姓名等,让幼儿看着自己的名字就可以取放材料。
2.依次传递,迅速取放
为了保证教学环节紧凑、有效地进行,我们还让幼儿学会依次传递材料。
如数学活动中,当幼儿的座位呈纵向六组排列时,我们老师做“火车头”,小朋友做“车厢”,请“车厢”一节一节开动,练习从前往后或从后往前传递图书、画册等材料;音乐活动中,当幼儿的座位是半圆形时,请幼儿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一个接一个传递打击乐器,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加快了取放速度,还锻炼了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协调能力。
3.任用“组长”,积极取放
幼儿喜欢为集体服务,更喜欢做老师的小帮手。老师们采用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轮流担任“小组长”的方式,请他们协助老师做好集体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和活动后的整理工作,幼儿很乐意参加。分组活动时,由“小组长”按序分发一部分操作材料,带领小组成员参与活动,活动结束后,“小组长”安排大家一起收拾材料,孩子们都积极参加。时间久了,集体活动的秩序就大有改观。“小组长”的任用既激发了幼儿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学会合理取放材料,还培养了幼儿为同伴、集体服务的意识。
三、科学组织,保证空间的合理共享
集体活动一般是在有限的环境和空间内面向全体幼儿进行的。由于幼儿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辨认能力较弱,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由于不会合理利用空间,经常会发生碰撞、拥挤等无序现象。这既影响了幼儿的情绪,又干扰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培养幼儿的空间秩序感,发展幼儿与他人共享空间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幼儿在运动过程中的快速调控反应能力就显得很重要了。
(一)借助参照物,合理分享固定空间
在集体活动时,我们会根据活动的需要,组织幼儿围坐成半圆形、马蹄形、直线形等,这样的坐位既是为了便于教师指导、观察幼儿,同时幼儿也能自如地活动、游戏。
在小班时,由于他们的空间知觉发展不完善,我们借助固定的点和线,以此为目标,帮助幼儿快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如音乐活动中,教师请幼儿两两相对做律动,为了帮助幼儿快速找到自己的朋友,教师分别请男小朋友站到绿点上,面朝圆圈上站好,女小朋友站在红点上,和一个男孩子面对面。这样,幼儿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同伴。中班时,我们利用地面的直线或周围环境中的物品,如操场上的大树、篮球架或教室里的黑板、钢琴等作为参照物,引导幼儿迅速找到合适的位置。到了大班,幼儿的理解能力和空间知觉都有所发展,我们便取消外部条件的帮助,常借助语言指令发出提示:“你可以选择喜欢的小伙伴和他坐在一起游戏,但不能碰撞到别人!”或者引导他们用目测的方法找到合适的位置,给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幼儿共享有限的空间带来的快乐。
(二)巧妙引导,合理使用自由空间
当幼儿参与集体游戏时,需要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够与不同的伙伴交往和合作。但是在游戏中有些幼儿因交往得不到满足,或因不会及时避让,常会与同伴发生碰撞、拥挤,影响了游戏秩序。
因此,当幼儿因交往发生问题时,我们首先带领幼儿讨论:在游戏中怎样才能顺利找到好朋友?结合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幼儿通过交流,得出:在游戏中要想找到好朋友一起玩,首先要有礼貌,学会与别人友好协商,其次要遵守集体规则,这样别人才愿意和你合作游戏。为了教会幼儿学习避让,避免碰撞,我们常在幼儿集体活动前先规定一个合理、安全的空间范围,让每一个幼儿都在教师的视线内。
如玩体育游戏“揪尾巴”时,我们要求幼儿在画有跑道线的范围内自由活动,玩音乐游戏《熊和兔子》时,要求幼儿在圆圈线内自由活动等,这样既便于我们及时观察和指导幼儿,也可以随时注意幼儿的安全。其次,我们要求幼儿做动作时不影响他人,也不让他人影响自己,学会避让和保护自己。如小班体育游戏“战胜灰太狼”中,活动开始部分“小羊羊”跟着“妈妈”出来,一窝蜂地拥挤到一起,这时,“妈妈”举起手臂,一边转,一边带着幼儿念起儿歌:手插腰,慢慢转,不要碰到好伙伴;手伸平,慢慢转,不要碰到好伙伴;慢慢转,慢慢转,碰到朋友让一让。儿歌念完了,幼儿也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活动顺利有序进行,充分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一、存在问题
那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执行规则的情况是如何呢?课题组的老师在各项集体活动中对幼儿进行了跟踪观察和个案分析,发现:
(一)部分幼儿规则意识比较模糊,自制力较差,活动中难以安静地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述,常常打断别人的发言;有的幼儿的注意力会游离于活动之外,做与活动无关的事,影响集体活动顺利开展。
(二)不能按要求整理、收拾材料,动作无序。活动中,部分幼儿随心所欲,不会按老师的指令进行有序操作。有的幼儿在活动结束后,也不能及时将用过的一些操作材料如绘画工具、乐器等放回原处,做事无条理;
(三)不能很好地与他人合作。在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或体育活动中,有的幼儿找不到新朋友,不会找空地,容易碰撞他人,造成课堂秩序混乱。
纵观这些违规行为的发生,我们发现在集体教学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集体教学活动中的规则制定不明确,从而使幼儿不知其所以然,班级常规出现混乱,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幼儿没有真正了解遵守规则的价值和意义,如上课为什么不能随便说话?取放材料时为什么要有序等待等。还不能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遵守集体规则,从而干扰了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通过研究和实践,在搜集相关资料、信息,分析自身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我们不断思考着“如何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有效提高幼儿有序操作能力的策略?”和“怎样合理共享空间”等相关问题。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幼儿在亲历亲为中,逐渐理解规则、内化规则,从而自觉遵守规则,以保障集体教学活动的有序、有趣和有效。
一、多种途径,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我们发现在幼儿园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中,幼儿只有耐心倾听老师的讲述,倾听同伴的发言,才能有意识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也才能保证活动的有序进行。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他们的表现欲强,再加上多数是独生子女,常常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想说就说。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倾听别人发言的方面明显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为:不能安静地、集中注意力地倾听,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再加以反馈。我们分析:这些孩子其实并没有掌握倾听的具体要求,不知道倾听是一种参与学习的过程。我们试着从幼儿喜欢的文学作品入手,通过针对性的游戏,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提升倾听品质。
(一)故事解读,明了倾听的要求
故事、儿歌一类的文学作品,通俗易懂,幼儿喜欢,乐意倾听,而且注意的时间较长。因此,在集体教学中,我们常选择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情节有趣、富有教育内涵的作品作为教材,如《小青蛙听故事》、《大熊有一个小麻烦》、《我知道》、《小羊过桥》等,让幼儿在与作品的互动中,逐渐明白倾听的具体要求,学会耐心倾听。
案例:语言活动《小青蛙听故事》
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一遍故事后,用夸张的表情,学“月亮婆婆”皱着眉头、生气的样子,轻轻问幼儿:“为什么月亮婆婆躲起来不给小青蛙讲故事了?”沉浸在故事之中的幼儿在老师的情绪感染下,也皱着眉头,撅着嘴巴说:“因为月亮婆婆生气了,不高兴了,所以就不讲故事了!”“那月亮婆婆为什么会生气呢?”教师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小朋友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因为小青蛙不好好听故事,呱呱乱叫!吵死了!”有的说:“因为它没礼貌!”……接着,老师引导幼儿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在讲话的时候,被别人打断,你的心里是什么感受?让幼儿设身处地为发言者着想。接下来,老师与幼儿分别扮演“月亮婆婆”和“小青蛙”,通过语言对话和动作表演,让幼儿直接了解倾听的要求,即别人说话时要注意耐心倾听,不可以随便插嘴。要尊重发言者,学会控制自己的激动情绪,即使对他人的发言有意见,也得等别人把话讲完以后再发表,这才是有礼貌的行为。通过教师生动形象地解析,幼儿很快掌握倾听的要求和做法。
另外,我们还在教室里开设专栏,请幼儿轮流到集体面前讲述,如“我高兴的事儿”、“故事大王”、“天气预报员”、“新闻广播员”等。幼儿间互相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趣事儿,孩子们非常乐意倾听,既丰富了知识经验,又培养了耐心倾听的习惯。
(二)游戏强化,提升倾听的品质
《纲要》指出: “游戏是幼儿进行各方面学习的主要途径。”我们知道,游戏是孩子的最爱。因此,在游戏中进行倾听能力的训练时最为有效的。
1.“传声筒”。
游戏方法:幼儿分成若干组排好队,教师事先准备一句完整的话,(小班的语句注意要简短易记)轻轻告诉每组排头的幼儿,让排头的幼儿依次向后传话,看哪一组的幼儿传得又对又快。幼儿在这个游戏中会凝神倾听,时刻注意与同伴积极配合,经常玩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孩子仔细倾听的能力。
2.“奇妙的声音”。
游戏方法:带领幼儿到周围熟悉的环境中,让孩子们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数一数一共听到了多少种声音,并用语言进行描述。如我们带孩子们来到美丽的马洲公园,让他们仔细地分辨周围的声音:“听到一种声音就伸出一个手指。”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游戏。他们闭着眼睛,努力集中思想,排除干扰,专注倾听。有的孩子最多听出了六种声音:小朋友说话的声音、脚步声、汽车声、摩托车声、风声、鸟叫声等。
3.“找错误”,
游戏玩法:教师事先准备一段话,让幼儿仔细倾听,如:乌龟天上飞、白云水里飘、公鸡会下蛋等,让幼儿指出其中的错误并纠正,或者请个别幼儿说出一段话,让大家判断语言的对错。这个游戏诙谐有趣,能锻炼孩子专注倾听和即时辨别的能力。
4.“听指令”,
游戏玩法:老师发出指令,要求幼儿根据指令来完成任务,“摸摸**物品跑回来”,“用你的左手摸摸你的右耳朵”,“向前跳三步,往后退五步”等。这类游戏需要幼儿在倾听的同时还要正确判断做出反应,带有挑战性,颇受幼儿喜爱。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我们在活动中循序渐进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分步骤、有重点地训练,培养幼儿耐心听、细心听、善于听、喜欢听,同时与说的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使他们倾听的专注性、坚持性、持续性得到发展,从而保证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二、注重引导,提高有序的操作能力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 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操作活动不但能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使幼儿在自主、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且对于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发现:幼儿只有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操作,才能对材料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一)有序地操作材料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艺术性的语言指导能使幼儿形象地了解操作的顺序和方法,从而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主动探索、有序操作的活动中来。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思维(或者行动)特点,我们在语言指导方面各有侧重点:小班注重形象性,中班注重层次性,大班注重条理性。
如:小班美术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学会在轮廓线内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涂满、不涂出轮廓线外,我们用“油画棒宝宝溜冰”或“给小动物、水果娃娃穿衣服”等方法,使幼儿较好地掌握涂色的方法和顺序。
小班幼儿初次接触绘本,还没掌握按序翻书的技能,我们指导幼儿:书就像一列小火车,书的封面是火车头。书里面是一页一页的,就像许多小车厢,车厢里藏着很多秘密呢!我们把书一页一页地翻着看,就会发现书里有很多有趣的事儿,这就是车厢里的秘密。最后,把车子的“后门”(封底)关上,一本书就看好了。同时,我们还编了形象的儿歌:小小图书真神奇,前封面,后封底,一页一页翻过去,有趣的事儿在书里。用儿歌配以简单的动作,帮助幼儿学习有序翻看图书,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有序地取放材料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常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如:绘画活动前准备颜料、彩笔、画纸;手工活动时人手一份剪刀、浆糊;阅读活动时要准备图书;科学活动准备操作材料等等。活动过程中需要分发材料,活动结束后还需要进行收拾和整理。为了保证活动效率,避免消极等待,幼儿必需要学会有序地取放材料。
1.借用标记,按序取放
图示法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容易引起幼儿注意,便于幼儿领会,有利于幼儿记住。
我们与幼儿一起设计了很多标记,如颜色标记、图形标记等,贴在水彩笔盒子和柜子上,让幼儿看着标记一一对应,学会按序整理。到了中大班,幼儿的认知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使用的标记范围就更广了,我们采用了数字标记、汉字标记、几何图形或者直接写上物品名称、幼儿的姓名等,让幼儿看着自己的名字就可以取放材料。
2.依次传递,迅速取放
为了保证教学环节紧凑、有效地进行,我们还让幼儿学会依次传递材料。
如数学活动中,当幼儿的座位呈纵向六组排列时,我们老师做“火车头”,小朋友做“车厢”,请“车厢”一节一节开动,练习从前往后或从后往前传递图书、画册等材料;音乐活动中,当幼儿的座位是半圆形时,请幼儿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一个接一个传递打击乐器,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加快了取放速度,还锻炼了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协调能力。
3.任用“组长”,积极取放
幼儿喜欢为集体服务,更喜欢做老师的小帮手。老师们采用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轮流担任“小组长”的方式,请他们协助老师做好集体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和活动后的整理工作,幼儿很乐意参加。分组活动时,由“小组长”按序分发一部分操作材料,带领小组成员参与活动,活动结束后,“小组长”安排大家一起收拾材料,孩子们都积极参加。时间久了,集体活动的秩序就大有改观。“小组长”的任用既激发了幼儿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学会合理取放材料,还培养了幼儿为同伴、集体服务的意识。
三、科学组织,保证空间的合理共享
集体活动一般是在有限的环境和空间内面向全体幼儿进行的。由于幼儿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辨认能力较弱,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由于不会合理利用空间,经常会发生碰撞、拥挤等无序现象。这既影响了幼儿的情绪,又干扰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培养幼儿的空间秩序感,发展幼儿与他人共享空间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幼儿在运动过程中的快速调控反应能力就显得很重要了。
(一)借助参照物,合理分享固定空间
在集体活动时,我们会根据活动的需要,组织幼儿围坐成半圆形、马蹄形、直线形等,这样的坐位既是为了便于教师指导、观察幼儿,同时幼儿也能自如地活动、游戏。
在小班时,由于他们的空间知觉发展不完善,我们借助固定的点和线,以此为目标,帮助幼儿快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如音乐活动中,教师请幼儿两两相对做律动,为了帮助幼儿快速找到自己的朋友,教师分别请男小朋友站到绿点上,面朝圆圈上站好,女小朋友站在红点上,和一个男孩子面对面。这样,幼儿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同伴。中班时,我们利用地面的直线或周围环境中的物品,如操场上的大树、篮球架或教室里的黑板、钢琴等作为参照物,引导幼儿迅速找到合适的位置。到了大班,幼儿的理解能力和空间知觉都有所发展,我们便取消外部条件的帮助,常借助语言指令发出提示:“你可以选择喜欢的小伙伴和他坐在一起游戏,但不能碰撞到别人!”或者引导他们用目测的方法找到合适的位置,给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幼儿共享有限的空间带来的快乐。
(二)巧妙引导,合理使用自由空间
当幼儿参与集体游戏时,需要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够与不同的伙伴交往和合作。但是在游戏中有些幼儿因交往得不到满足,或因不会及时避让,常会与同伴发生碰撞、拥挤,影响了游戏秩序。
因此,当幼儿因交往发生问题时,我们首先带领幼儿讨论:在游戏中怎样才能顺利找到好朋友?结合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幼儿通过交流,得出:在游戏中要想找到好朋友一起玩,首先要有礼貌,学会与别人友好协商,其次要遵守集体规则,这样别人才愿意和你合作游戏。为了教会幼儿学习避让,避免碰撞,我们常在幼儿集体活动前先规定一个合理、安全的空间范围,让每一个幼儿都在教师的视线内。
如玩体育游戏“揪尾巴”时,我们要求幼儿在画有跑道线的范围内自由活动,玩音乐游戏《熊和兔子》时,要求幼儿在圆圈线内自由活动等,这样既便于我们及时观察和指导幼儿,也可以随时注意幼儿的安全。其次,我们要求幼儿做动作时不影响他人,也不让他人影响自己,学会避让和保护自己。如小班体育游戏“战胜灰太狼”中,活动开始部分“小羊羊”跟着“妈妈”出来,一窝蜂地拥挤到一起,这时,“妈妈”举起手臂,一边转,一边带着幼儿念起儿歌:手插腰,慢慢转,不要碰到好伙伴;手伸平,慢慢转,不要碰到好伙伴;慢慢转,慢慢转,碰到朋友让一让。儿歌念完了,幼儿也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活动顺利有序进行,充分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