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细胞周期?各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 我来答
教育小百科达人
2019-02-09 · TA获得超过15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828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413万
展开全部

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分裂间期的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主要变化为: 

前期:

(1)核仁解体、核膜消失;

(2)形成纺锤体;

(3)出现染色体。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末期:

(1)纺锤体消失;

(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

(3)由细胞板形成新细胞壁

扩展资料:

细胞的生命开始于产生它的母细胞的分裂, 结束于它的子细胞的形成,或是细胞的自身死亡。通常将子细胞形成作为一次细胞分裂结束的标志,细胞周期是指从一次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为止所经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复制并均等地分配给两个子细胞。

间期又分为三期、即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与DNA合成后期(G2期)。

1、G1期:从有丝分裂到DNA复制前的一段时期,又称合成前期,此期主要合成RNA和核糖体。该期特点是物质代谢活跃,迅速合成RNA和蛋白质,细胞体积显著增大。这一期的主要意义在于为下阶段S期的DNA复制作好物质和能量的准备。

2、S期:即DNA合成期,在此期,除了合成DNA外,同时还要合成组蛋白。DNA复制所需要的酶都在这一时期合成。

3、G2期:期为DNA合成后期,是有丝分裂的准备期。在这一时期,DNA合成终止,大量合成RNA及蛋白质,包括微管蛋白和促成熟因子等。

在一个增殖的细胞群中,所有细胞并非是同步增殖的,它们在细胞周期运行中,可能有四种命运:

1、细胞经M期又开始第二次周期;

2、停止于G2期,称为G2期细胞(R2),它受某种刺激后可进入周期;

3、停止在G1期,称为休止细胞或G0期细胞,这类细胞受某种刺激后仍能进入周期,继续进行有丝分裂;

4、丧失生命力近于死亡的细胞,称为丢失细胞,或称不再分裂的细胞。继续分裂的细胞沿着细胞周期从一个有丝分裂期到下一个分裂期。不再分裂的细胞离开了细胞周期不再分裂,最终死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细胞周期

听风99
高粉答主

2015-08-08 · 静听竹长花开的声音!
听风99
采纳数:9653 获赞数:101206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细胞周期(cell cycle)是指细胞从前一次分裂结束起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的活动过程,分为间期与分裂期两个阶段。 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一) 间期
  间期又分为三期、即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与DNA合成后期(G2期)。
  1. G1期 此期长短因细胞而异。体内大部分细胞在完成上一次分裂后,分化并执行各自功能,此G1期的早期阶段特称G0期。在G1期的晚期阶段,细胞开始为下一次分裂合成DNA所需的前体物质、能量和酶类等。
  2. S 期 是细胞周期的关键时刻,DNA经过复制而含量增加一倍,使体细胞成为4倍体,每条染色质丝都转变为由着丝点相连接的两条染色质丝。与此同时,还合成组蛋白,进行中心粒复制。S期一般需几个小时。
  3. G2期 为分裂期做最后准备。中心粒已复制完毕,形成两个中心体,还合成RNA和微管蛋白等。G2期比较恒定,需用1~1.5小时。
  (二)分裂期
  细胞的有丝分裂(mitosis)需经前、中、后,末期,是一个连续变化过程,由一个母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一般需1~2小时。
  1. 前期(prophase)染色质丝高度螺旋化,逐渐形成染色 体(chromosome)。染色体短而粗,强嗜碱性。两个中心体向相反方向移动,在细胞中形成两极;而后以中心粒随体为起始点开始合成微管,形成纺锤体。随着核仁相随染色质的螺旋化,核仁逐渐消失。核被膜开始瓦解为离散的囊泡状内质网。
  2. 中期(metaphase)细胞变为球形,核仁与核被膜已完全消失。染色体均移到细胞的赤道平面,从纺锤体两极发出的微管附着于每一个染色体的着丝点上。从中期细胞可分离得到完整的染色体群,共46个,其中44个为常染色体,2个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染色体组型为46个,XY,女性为46,XX。分离的染色体呈短粗棒状或发夹状,均由两个染色单体借狭窄的着丝点连接构成。
  3.后期(anaphase)由于纺锤体微管的活动,着丝点纵裂,每一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分开,并向相反方向移动,接近各自的中心体,染色单体遂分为两组。与此同时,细胞波拉长,并由于赤道部细胞膜下方环行微丝束的活动,该部缩窄,细胞遂呈哑 铃形。
  4.末期(telophase)染色单体逐渐解螺旋,重新出现染色质丝与核仁;内质网囊泡组合为核被膜;组胞赤道部缩窄加深,最后完全分裂为两个2倍体的子细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chuangyong28
推荐于2017-09-29 · TA获得超过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062
采纳率:95%
帮助的人:1883万
展开全部
※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分裂间期的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主要变化为: 前期:(1)核仁解体、核膜消失(2)形成纺锤体(3)出现染色体。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末期:(1)纺锤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由细胞板形成新细胞壁。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九九z3r
2019-12-21 · TA获得超过43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8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3.3万
展开全部
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分裂间期的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主要变化为:

前期:

(1)核仁解体、核膜消失;

(2)形成纺锤体;

(3)出现染色体。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末期:

(1)纺锤体消失;

(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

(3)由细胞板形成新细胞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c5e5fe9
2015-08-09 · TA获得超过18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4.4万
展开全部
详见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周期(cell cycle)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分为间期与分裂期两个阶段。(细胞分裂(cell division)是指活细胞增殖其数量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前的细胞称母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称子细胞。通常包括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两步。在核分裂过程中母细胞把遗传物质传给子细胞)(有丝分裂...1 、核分裂(时间长):核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叙述的方便,人为地把核分裂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以及末期四个时期。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如下(以植物细胞为例):间期:分为G1,S,G2,主要进行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合成,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前期:核内的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核仁解体彻底消失,核膜破裂以及纺锤体开始形成。中期:中期是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上,纺锤体完全形成时期。后期:后期是各个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由赤道移向细胞两极的时期。末期:为形成二子核和胞质分裂的时期。染色体分解,核仁、核膜出现,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将来形成新的细胞壁。赤道板上堆积的纺锤丝,称为成膜体。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似,不同的是动物细胞是有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植物细胞是从两级直接发出纺锤丝。有丝分裂末期动物细胞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是在赤道板(虚拟想象)位置形成细胞板,将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2 、细胞质分裂(时间短):核分裂后期,染色体接近两极时,细胞质分裂开始。在两个子核之间的连续丝中增加了许多短的纺锤丝,形成一个密集着纺锤丝的桶状区域,称之为成膜体。微管的数量增加,成膜体中有来自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泡囊(含多糖类物质),沿着微管指引方向,聚集,融合,释放出多核物质,构成细胞板,从中间开始向周围扩展,直至与母细胞壁相连,成为胞间层——初生壁,新质膜由泡囊的被膜融合而成。新细胞壁形成后,把两个新形成的细胞核和它们周围的细胞质分隔成为两个子细胞。3、有丝分裂的特点:通过细胞分裂使每一个母细胞分裂成两个基本相同的子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形状、大小一样,每一染色单体所含的遗传信息与母细胞基本相同,使子细胞从母细胞获得大致相同的遗传信息。使物种保持比较稳定的染色体组型和遗传的稳定性。)减数分裂大致相同,无丝分裂是微生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