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出自于哪里?
鲍叔牙和管仲是经商时的好友,后来管仲做了齐襄公大弟弟公子纠的师傅,鲍叔牙做了齐襄公小弟弟公子小白的师傅。当齐国将要大乱时,管仲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保护公子小白逃到莒...
鲍叔牙和管仲是经商时的好友,后来管仲做了齐襄公大弟弟公子纠的师傅,鲍叔牙做了齐襄公小弟弟公子小白的师傅。当齐国将要大乱时,管仲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保护公子小白逃到莒(举)国。
齐襄公被叔伯兄弟公孙无知杀死而代之,之后公孙无知又被国人杀死。当立新国君时,鲍叔牙保护公子小白从莒国奔向齐国,管仲保护公子纠从鲁国也奔向齐国,管仲怕公子小白提前到达,便带兵卒在路上设伏,等公子小白的车马走近了,管仲拿起箭,朝公子小白的心射去,公子小白倒地装死。管仲认为大功告成,便飞跑而回。结果公子小白提前到达齐国,当上了国君,即齐桓公。
齐桓公杀了公子纠,欲杀管仲拜鲍叔牙为相,鲍叔牙认为管仲才是治国的良才,自己不如管仲,便极力推荐管仲。齐桓公终拜管仲为相,在管仲辅佐下,齐桓公成就了春秋霸主伟业。这应当归功于鲍叔牙甘于让贤和齐桓公不计杀身之仇礼遇贤才的宽阔胸襟。
公元前645年,管仲生了重病。管仲对齐桓公说:“要罢免易牙、竖习、开方三个小人。”齐桓公说:“易牙烹其子为我做肉羹吃,竖习自割生殖器做太监侍奉我,开方他父亲去世都不回,专心侍奉我,这样的人还值得怀疑吗?”管仲回答说: “易牙、开方连自己的亲人都不关心,他们怎么会关心你呢?竖习连自己的身体都不顾惜,他怎么会在乎你的身体呢?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都有野心。”管仲去世三年后,齐桓公就被易牙、竖习、开方三人害死了。从此齐国霸主地位结束了。
从历史角度来讲是怎么样的。? 展开
齐襄公被叔伯兄弟公孙无知杀死而代之,之后公孙无知又被国人杀死。当立新国君时,鲍叔牙保护公子小白从莒国奔向齐国,管仲保护公子纠从鲁国也奔向齐国,管仲怕公子小白提前到达,便带兵卒在路上设伏,等公子小白的车马走近了,管仲拿起箭,朝公子小白的心射去,公子小白倒地装死。管仲认为大功告成,便飞跑而回。结果公子小白提前到达齐国,当上了国君,即齐桓公。
齐桓公杀了公子纠,欲杀管仲拜鲍叔牙为相,鲍叔牙认为管仲才是治国的良才,自己不如管仲,便极力推荐管仲。齐桓公终拜管仲为相,在管仲辅佐下,齐桓公成就了春秋霸主伟业。这应当归功于鲍叔牙甘于让贤和齐桓公不计杀身之仇礼遇贤才的宽阔胸襟。
公元前645年,管仲生了重病。管仲对齐桓公说:“要罢免易牙、竖习、开方三个小人。”齐桓公说:“易牙烹其子为我做肉羹吃,竖习自割生殖器做太监侍奉我,开方他父亲去世都不回,专心侍奉我,这样的人还值得怀疑吗?”管仲回答说: “易牙、开方连自己的亲人都不关心,他们怎么会关心你呢?竖习连自己的身体都不顾惜,他怎么会在乎你的身体呢?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都有野心。”管仲去世三年后,齐桓公就被易牙、竖习、开方三人害死了。从此齐国霸主地位结束了。
从历史角度来讲是怎么样的。? 展开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你的这个问题可以分成两个来回答,第一个是叔牙荐相,在《国语·齐语》里有,原文如下: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 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 ,齐使受之而退。在《中国通史》里好像也有。第二个故事是管仲病榻论相,这个比较多记载《史记.管晏列传》里面有记载,还有在《东周列国记》第二十九回也有记载。自己找下吧,呵呵希望能帮到你。 第一个故事赞扬了鲍叔牙之人能让、举贤荐能的高风亮节和齐桓公重视人才、不计前嫌的博大胸怀。第二个故事说明:君主不要轻易表现出自己的欲望,君主一旦表现出自己的欲望,臣下们就会雕琢自己的言行以适应君主的好恶;君主也不应随便地流露出自身的意愿,君主倘若流露出自己的意愿,臣下们就会根据君主的意愿去表现,这样就与他们的实际不相符了。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自古至今,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因此,君主要想对于身边的一切有真实的了解,进而对之进行客观的评价,平日里必须注意掩饰自身的欲望与好恶,臣下们也就会表现出其更为本色的一面;同时在观察和评价时也要摒弃自身的成见,无欲心清,以功的效用为依据,以法律规程为准绳,才能够进行客观而真实地评价。作为领导在征求别人意见时,亦是如此,如果你真的想聆听下属建议时,请一定要做到“内清自身好恶,外掩个人欲求”,如果在会上先抛出己见的话,西方人所谓的“头脑风暴”绝对是形同虚设,毫无意义。
展开全部
《史记·管仲列传》以及《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
《国语·齐语》中:“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 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 ,齐使受之而退。”
别的什么嘛,人家都说了,你自己可以查查。
《国语·齐语》中:“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 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 ,齐使受之而退。”
别的什么嘛,人家都说了,你自己可以查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故事春秋——病榻论相—做事违背常理就有问题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史记·管仲列传》中有全部的管鲍之交的故事 还有《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 说的也是他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管鲍之交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