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一定要是专业的学术方面的话语,不要说什么洗脑,折磨摧残孩子的话,要专业的。是幼儿教育,不是幼儿园教育!不是下面写的这些,是要有专业术语的,最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回答。... 一定要是专业的学术方面的话语,不要说什么洗脑,折磨摧残孩子的话,要专业的。是幼儿教育,不是幼儿园教育!
不是下面写的这些,是要有专业术语的,最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回答。
展开
 我来答
久久得六
高粉答主

2019-08-28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96
采纳率:18%
帮助的人:34.6万
展开全部

一、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二、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

三、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四、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1981年10月中国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提出了幼儿教育8个方面的内容,即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和美术。纲要还指出,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要贯穿在游戏、体育活动、上课、观察、劳动、娱乐等全部生活与活动之中。

扩展资料: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抓紧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有人认为,幼儿在2-3岁期间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年龄;外语学习最迟也不能超过4-5岁,因为在这时幼儿学习外语不会与本国语言相混淆;5-5岁半则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6岁是发展大小、方位知觉最佳年龄。

人的智力或心理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认为,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即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

早期教育能促进大脑的发育一些研究者曾经用动物的大脑和生化的变化。事实说明,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与学习机会不但不会伤害大脑的发育,而且还会促进大脑的发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幼儿教育

叫叫阅读
2022-01-10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3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1.1万
展开全部
一、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二、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

三、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四、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抓紧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学习成效。

例如有人认为,幼儿在2-3岁期间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年龄;外语学习最迟也不能超过4-5岁,因为在这时幼儿学习外语不会与本国语言相混淆;5-5岁半则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6岁是发展大小、方位知觉最佳年龄。

人的智力或心理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认为,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即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

早期教育能促进大脑的发育一些研究者曾经用动物的大脑和生化的变化。事实说明,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与学习机会不但不会伤害大脑的发育,而且还会促进大脑的发育。

叫叫阅读作为一个幼儿教育线上平台,尊重孩子的学习规律,分级教学,这样的教学设计能达到更好的成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真正以孩子为中心,全方面保障学习成效。从线上的阅读课、纸质教材、课后的1对1辅导,从输入、消化,再到输出,三步让孩子高效吸收知识,内化为能力和素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醉笑弃854
2018-01-11 · TA获得超过175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64.5万
采纳率:53%
帮助的人:3.5亿
展开全部
教育的目的
        
  这是一个严肃、宏大甚至偏于沉重的话题。作为这个行业的一分子,我自然不是无话可讲,不过真要说得详细、明确,恐怕也不那么容易。读Whitehead的The Aids of Education,受到不少的教益。
     
  这是三联书店出的有关他的教育方面演讲的集子,译者是徐汝舟,集子翻译过来给了中文的题目:《教育的目的》,其实或许翻译为“教育的功用”会更好吧。如果说起这么严肃的话题,也大概只有Whitehead的整个演讲集子才能系统的回答了。既不是简单明了的几句话,也不是浅显功利的低级要求。在这位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教育家看来,教育上的两条戒律:一,“不可教太多的科目”;二,“所教科目务须透彻”值得商榷。他提出异议,有其原因,他说,在众多的科目中选择一小部分进行教授,会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不连贯的思想概念,没有任何生命的火化闪烁。
     
  单从这一点来看,Whitehead对于教育的思考是人本的,从着眼于个体发展来进行的。仔细想来,选取一部分学科,谁人来选,怎么选,什么标准?又由谁来制定这些标准,实际上都是值得认真反思的问题。现行的学科的学习将决定了未来若干年内社会人群的思维、科学、文学素养和水平,甚至是偏重的类型,比如:科学受到重视的时代,那么社会上人群的科学素养平均水平是较高的。但是人们对于所教授学科的选取总是有局限性的,对于所教的学科给出过于具体的限制,使原本整体的学科知识被人为地划分成几个小学科,这样粗鲁的行为不仅割裂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而且还会破坏学生既有经验、生活体验与所学知识的结合,破坏他们对于知识的思维上的体验。与之对应,他提出的解决办法就是要“根除各科目之间那种致命的分离状况,因为他扼杀了现代课程的生命力。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Whitehead认为现代的学科分类没有向学生们展示生活这个独特的统一体,而是教他们代数、几何、科学、历史不同的学科,或者语言等。而这样的分类教学的结果就是,课程丧失了生命力、变得枯燥无味,而学生也将会丧失自主观察、思考、学习能力,他们掌握的仅仅是书本固有的经验和理论。学科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问题在今天早已经不再新鲜,而正在成为教育改革者们努力革新的重点:学科学习必须向生活实践适当延伸。
     
  在教育这条大道上,今天的中国与当时的英国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多重的困难。许多部门、政府机构都似乎认为可以把学校机械地分为两三种死板的类型,并强迫每一类学校采取一种刻板的课程。而这样的制度,对于教育本身来说就是灾难性的;当然,或许,在今日之中国来说,有其特殊的情况,比如全国范围内统一的高考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存在。可是,如果不给学校、老师一定的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特点来设计课程、学习行为的权利,那么,要从根本上革新教育,只不过如同Whitehead所说“从一种形式主义陷入另一种形式主义,从一团陈腐呆滞的思想陷入另一团同样没有生命的思想中。”
     
  反复被提到的生命力,不仅仅是存在于课程、学科学习中,更重要的是渗透在学校、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当中,教育的目的或许无法简单明示,但是至少,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激活生命对于生活的灵感、感悟和创造,这样人类才能不断地前进;陷入程序化、机械化、模式化的教育扼杀了许多天才、创造力乃至生命力。有多少“天之骄子”有过轻生念头?大学生最担心什么?中国社会调查所日前公布对北京、上海等2000名大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数据显示,大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就业,逾九成学生对自己毕业后的生活没有明确目标,8.3%的学生曾想过轻生。(《新京报》8月16日)
  坊间流传甚广的“毕业等于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很艰难,很多人不得不采取“零工资就业”的方式,放弃应有的劳动收入和社会保障权益,让我更倾向于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真不小。与“大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就业”相对的是,高校的盲目扩招已经影响到了高等教育协调发展,而就业岗位的相对匮乏更是加剧了教育与社会的矛盾。
什么是教育,所谓教育,广义指以影响人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进行的学校教育。教育是作为个体的人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约,也对社会整体及其诸多方面产生影响。教育还受制于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强有力的工具。
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及教育均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与此同时,各种社会矛盾也接踵而至,而其中较为突出的正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脱节。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教育、文化和社会的再生产》一书中指出,社会,仅仅拥有教育资本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使教育资本能够成功转换成一种社会或文化资本,行动者还必须同时拥有一定数量由支配精英的惯习——只能通过家庭所获得——生产的象征资本。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由于文凭的获取变得越来越容易,学校颁发的文凭和各种资格证书的价值已大不如前。在这种情形下,文凭以外的其他各种选择标准便成为象征资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选择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开始由文凭转向能力等更为实在的判断标准上。
所以现在越来越熟悉一个新名词“早期教育”早期教育,这个词中“早期”二字应该说是一个属于时间性的概念,这是与人们受教育的中期和晚期相对而言的。因此,早期教育的性质,与以等级划分性质的初等教育不同,早期教育的时限包括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三个时期,它的教育对象是三岁前和到六岁的儿童,而初等教育对象是六岁以后的学龄儿童。早期接受基础教育,也就更早的步入大学。
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读大学,究竟要读什么?毕业后,又能做什么?高校怎样培养人格健全、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高校专业设置怎样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薛涌在《大学属于谁》中谈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而不是制造社会工程的“零件”;大学是提供精神资源的地方,而不是训练技能的场所,应“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人格和才智,还能帮助他们应付各种环境和挑战”。
  说到教育目的是什么,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中提出了“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目的。斯宾塞认为,生活应当是教育价值的核心,教育的目的应当围绕“完满生活”展开。这里所说的“完满生活”不仅指物质条件方面,还包括怎样对待自己的身体,怎样培养心智,怎样处理教育子女,怎样做一个好公民,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而增进人类幸福等广阔内容。反观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我们提倡全面发展和个体个性及自由的发展,但片面追求智育发展而忽视德育教育及品格塑造的倾向,使得教育严重背离了当初的目的。
教育不是一个事物,而是一个永远无止境的过程。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而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培养人,造成了极大的人才浪费。怎样看待高校培养的毕业生“结构不合理”和“人才浪费”?全国有多少高校在重复着“不求回报”的无效教育,还在不计成本地重复生产着不为社会所需的“产品”?眼下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毕业生就业遭遇尴尬,问题的症结就在于,目前高校的专业设置、学科结构与社会需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没有致力于完善人格的塑造,未能着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有这样一种现状,因缺乏动手能力而求职困难,不少大学生开始踏上继续教育之路。不是说我们培养出来的不是人才,而是说没有塑造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而如今大家的解决方式就算是不断的受再教育,即深造。不断的增加首教育的时间。但现今这种终身式的教育会将我们这个原本聪明繁荣的种族走向灭亡,大家要认识到我们要接受教育没错,但是我们是要用知识来丰富自己,使其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工具,而不是累赘,更不时一味的片面的依靠知识。
古人云,知识就是力量没错,但这力量是要靠人去驱使,而不是自己就可以变成力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老师娜娜6
推荐于2017-11-27 · TA获得超过63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1.4万
展开全部
这是幼儿教育的意义,也可以视作是教育目的
一、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二、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
三、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四、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
亲,你说的学前教育专业不就是幼儿园嘛?幼儿教育目的一般都是以幼儿园为主体,社会与家庭为辅助共同实现的,你说的不要幼儿园的是什么意思啊?还是你要早教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cheers19989
2013-08-30 · TA获得超过152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71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84万
展开全部
这个题目太大了。不过确实值得我们深思。据说教育的含义很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且从不同的立场、角度或出发点来讲,其定义也不尽相同。教育从来就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

通常说来,我们说的教育是教书育人。指的是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让受教育者接受传统文化知识与经验,并在认同和遵守社会道德、法律法规等社会规则的基础上,鼓励受教育者持续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过程。

那么教育的目的,就是支持和鼓励受教育者持续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教育过程中学习什么?文化、知识、经验、规则。文化是一种传承,知识包含各个领域已经或正在探索的世界,经验是他人的积累,规则是社会个体之间的相互约束。

教育给予了我们什么?各个时期都有差异的,但不外乎学习的内容。

你想说的是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确实,从大陆和台湾对于教育的目的上不同的说法,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我更尊崇台湾的说法,崇尚台湾的教育体制。大陆的教育体制给予了我们的是盲从、奴性,而抹杀了个性化发展空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0)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