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的习俗是什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饮食
以大米为主,清中叶以前还以糯米为主食,此后粘稻种植逐步推广,粘米逐步变成主食。包谷、大麦、小麦、红稗、荞子、饭豆、红薯等是辅助食物。蔬菜以青菜、广菜、罗卜、南瓜及豆类最为普遍。辣椒、蕃茄、葱蒜为主要佐料。水族人民有南方生活的特性,喜吃酸辣味的开胃食品,因此家家常备糟辣、酸汤、盐酸菜等。副食品中的内类牲口有猪、牛、狗、鸡、鸭,鱼类在水族地区有悠久的喂养历史,并且以鱼作为祭典和待客的珍品。水族人民喜糯食,通常以之和为待客上品,糯米饭、糯米粑、棕子常作为馈赠口,甜酒、腊酒和汤粑也多以糯米为原料。水族人民喜饮酒,从制曲到酿酒的工艺,家家户户的妇女都掌握。酒类有大米酒,糯米酒、杂粮酒、甜酒等。其中以九阡地区所产的糯米酒为上品。九阡酒都要窖藏,下窖时间越长越佳。上好的九阡酒其色泽棕黄,状若稀释的蜂蜜,香味馥郁,清甜可口,适量饮服能助兴提神,舒筋活血。即使误饮过量,也不打头伤胃,是远近闻名的特产。
水族饮食分便餐、客餐两种。日常多为酸汤菜及米饭。造饭多用木曾蒸,少数地区也有鼎罐焖饭。客人到家多以豆腐、肉或鸡鸭招待,上客多以小猪及鱼招待。
饮食有吃火锅的习惯,味鲜而营养丰富。
婚姻
水族实行“同宗不娶”的族外婚。水族多“聚族而居”,汉文化传播输入之后,才出现姓氏,但同一姓氏并不一定是同血缘关系。因此个别地区虽出现同姓通婚现象,但依然格守“同宗不娶”的原则,即使相距千里之外,相隔数十代之久也依旧不能通婚。违者要受舆论的谴责和习惯法的惩治。
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但在旧中国,也出现一些富裕之家或无子嗣的男子讨小纳妾的现象。
姑舅表婚习俗,过去较盛行。姑母的女儿应嫁给舅父的儿子作“回头亲”。如果舅父无儿子或者年龄不相称,才允许对外开亲,但是应自觉地付给舅父一分外甥出嫁资财,叫“外甥钱”。现在这种血表婚习俗巳极少出现,“外甥钱”巳演变为一般的应酬礼物。
寡妇有改嫁的权利,没有夫家兄弟转房的习俗。解放前,寡妇改嫁受的约束不少。如出嫁就不能享有原夫家固定产业的继承权,而由其子或叔伯独生子继承;不能嫁到夫家宗族的村寨;出嫁后,要交一分寡嫁金。现在,寡妇享有充分的再婚自由权。
婚姻的缔结,基本上是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长到十五六岁就订婚,随后一、二年即结婚。男女恋爱多利用场期、节庆日或走亲访友的对歌活动进行。恋爱方式较为隐秘,要避女方同宗的父兄,彼此对话要靠男方同宗的女性为媒介传递串联。经过多次接触了解之后,男女方才可单独见面对话。双方即使同意组建家庭,也必须通过媒妁途径婚娶,否则会被认为不合礼规而受到谴责和轻视。
婚姻缔结的步骤较繁杂。当男方特色到女方之后,通常先托人给对方父母转个口信,使其有思想准备,再托人送礼品去提亲。女方应允之后,才带酒肉去定亲。此后在恰当时候就抬小猪去吃小酒。接亲时要抬大肥猪去吃大酒。这时,男女双方至少要请族下弟妹或兄姐各二个作为接亲、送亲的陪伴。出阁时,新娘披挂雅领、戴项圈、手镯,打着一把特地撕开一条缝的红纸伞走在最前头,接送亲的陪男、陪女紧随着。此后就是抬着箱柜、被盖和折糯米粑等陪嫁物的长队伍。是夜,伴娘陪新娘同宿,第二天新娘即回门。待到吉日才把新娘请来,从此开始夫妻生活。婚嫁忌打雷,所以婚期多安排在秋冬季节。洞房对歌:水家人的习俗,新娘出阁不兴拜堂,也不准闹洞房。但当晚男方青年歌手们可以找女方陪娘对歌。对歌时,男歌手只能在洞房外面唱,女方歌手就在洞房里面唱,一里一外,一唱一答。所唱的歌都是传统古歌,不能乱编唱。场面严肃而热烈。唱到深更半夜,男家就摆酒席请歌手们吃夜宵,双方就在酒席边相对而坐,继续对唱,欢歌达旦。
哥弟送亲:水族姑娘出阁,必须有亲哥弟或堂哥弟陪同往返。按习俗新娘出大门两脚不能着地,就由弟弟打伞,哥哥背出家门。然后与陪娘一道步行。若在途中遇到重踩别人脚印的时候,哥弟又需背新娘走过交叉路口。进入男方家门时,仍由哥弟两人,一个打伞,一个背新娘进门。这种习俗,体现兄弟姊妹互相关心的手足深情,亦为水家人独有。
新娘拜井,挑水认亲:新娘到男家的头一两天,要去拜井,这是水家的例规。抽空邀约几个亲姑娘一道悄悄地去拜井,一则了解水井的位置和远近,二则为几天后挑水认亲作好思想准备。有的地区新娘去拜井时,必须随身带去两个鸡蛋放在水井里,若两个蛋是相依相靠,就说明夫妇白头到老,姻缘美满。待新娘回门归来,就履行挑水认亲义务。由新郎妹妹陪同,挑着水桶给家族伯叔兄弟每家每户送一挑水,表示认亲。这种习俗至今仍然保持不变。
丧葬
丧葬是水族众多习俗中保留原始信仰较为全面的一种活动。其程序大致分为报丧、入殓、择吉、安葬、立碑、除服等六个阶段。如有人过世,即速通报同宗村寨及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使其忌荤以表致哀并共同来协理丧事。女丧一般要待其外家来视察之后才入殓。水族
以大米为主,清中叶以前还以糯米为主食,此后粘稻种植逐步推广,粘米逐步变成主食。包谷、大麦、小麦、红稗、荞子、饭豆、红薯等是辅助食物。蔬菜以青菜、广菜、罗卜、南瓜及豆类最为普遍。辣椒、蕃茄、葱蒜为主要佐料。水族人民有南方生活的特性,喜吃酸辣味的开胃食品,因此家家常备糟辣、酸汤、盐酸菜等。副食品中的内类牲口有猪、牛、狗、鸡、鸭,鱼类在水族地区有悠久的喂养历史,并且以鱼作为祭典和待客的珍品。水族人民喜糯食,通常以之和为待客上品,糯米饭、糯米粑、棕子常作为馈赠口,甜酒、腊酒和汤粑也多以糯米为原料。水族人民喜饮酒,从制曲到酿酒的工艺,家家户户的妇女都掌握。酒类有大米酒,糯米酒、杂粮酒、甜酒等。其中以九阡地区所产的糯米酒为上品。九阡酒都要窖藏,下窖时间越长越佳。上好的九阡酒其色泽棕黄,状若稀释的蜂蜜,香味馥郁,清甜可口,适量饮服能助兴提神,舒筋活血。即使误饮过量,也不打头伤胃,是远近闻名的特产。
水族饮食分便餐、客餐两种。日常多为酸汤菜及米饭。造饭多用木曾蒸,少数地区也有鼎罐焖饭。客人到家多以豆腐、肉或鸡鸭招待,上客多以小猪及鱼招待。
饮食有吃火锅的习惯,味鲜而营养丰富。
婚姻
水族实行“同宗不娶”的族外婚。水族多“聚族而居”,汉文化传播输入之后,才出现姓氏,但同一姓氏并不一定是同血缘关系。因此个别地区虽出现同姓通婚现象,但依然格守“同宗不娶”的原则,即使相距千里之外,相隔数十代之久也依旧不能通婚。违者要受舆论的谴责和习惯法的惩治。
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但在旧中国,也出现一些富裕之家或无子嗣的男子讨小纳妾的现象。
姑舅表婚习俗,过去较盛行。姑母的女儿应嫁给舅父的儿子作“回头亲”。如果舅父无儿子或者年龄不相称,才允许对外开亲,但是应自觉地付给舅父一分外甥出嫁资财,叫“外甥钱”。现在这种血表婚习俗巳极少出现,“外甥钱”巳演变为一般的应酬礼物。
寡妇有改嫁的权利,没有夫家兄弟转房的习俗。解放前,寡妇改嫁受的约束不少。如出嫁就不能享有原夫家固定产业的继承权,而由其子或叔伯独生子继承;不能嫁到夫家宗族的村寨;出嫁后,要交一分寡嫁金。现在,寡妇享有充分的再婚自由权。
婚姻的缔结,基本上是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长到十五六岁就订婚,随后一、二年即结婚。男女恋爱多利用场期、节庆日或走亲访友的对歌活动进行。恋爱方式较为隐秘,要避女方同宗的父兄,彼此对话要靠男方同宗的女性为媒介传递串联。经过多次接触了解之后,男女方才可单独见面对话。双方即使同意组建家庭,也必须通过媒妁途径婚娶,否则会被认为不合礼规而受到谴责和轻视。
婚姻缔结的步骤较繁杂。当男方特色到女方之后,通常先托人给对方父母转个口信,使其有思想准备,再托人送礼品去提亲。女方应允之后,才带酒肉去定亲。此后在恰当时候就抬小猪去吃小酒。接亲时要抬大肥猪去吃大酒。这时,男女双方至少要请族下弟妹或兄姐各二个作为接亲、送亲的陪伴。出阁时,新娘披挂雅领、戴项圈、手镯,打着一把特地撕开一条缝的红纸伞走在最前头,接送亲的陪男、陪女紧随着。此后就是抬着箱柜、被盖和折糯米粑等陪嫁物的长队伍。是夜,伴娘陪新娘同宿,第二天新娘即回门。待到吉日才把新娘请来,从此开始夫妻生活。婚嫁忌打雷,所以婚期多安排在秋冬季节。洞房对歌:水家人的习俗,新娘出阁不兴拜堂,也不准闹洞房。但当晚男方青年歌手们可以找女方陪娘对歌。对歌时,男歌手只能在洞房外面唱,女方歌手就在洞房里面唱,一里一外,一唱一答。所唱的歌都是传统古歌,不能乱编唱。场面严肃而热烈。唱到深更半夜,男家就摆酒席请歌手们吃夜宵,双方就在酒席边相对而坐,继续对唱,欢歌达旦。
哥弟送亲:水族姑娘出阁,必须有亲哥弟或堂哥弟陪同往返。按习俗新娘出大门两脚不能着地,就由弟弟打伞,哥哥背出家门。然后与陪娘一道步行。若在途中遇到重踩别人脚印的时候,哥弟又需背新娘走过交叉路口。进入男方家门时,仍由哥弟两人,一个打伞,一个背新娘进门。这种习俗,体现兄弟姊妹互相关心的手足深情,亦为水家人独有。
新娘拜井,挑水认亲:新娘到男家的头一两天,要去拜井,这是水家的例规。抽空邀约几个亲姑娘一道悄悄地去拜井,一则了解水井的位置和远近,二则为几天后挑水认亲作好思想准备。有的地区新娘去拜井时,必须随身带去两个鸡蛋放在水井里,若两个蛋是相依相靠,就说明夫妇白头到老,姻缘美满。待新娘回门归来,就履行挑水认亲义务。由新郎妹妹陪同,挑着水桶给家族伯叔兄弟每家每户送一挑水,表示认亲。这种习俗至今仍然保持不变。
丧葬
丧葬是水族众多习俗中保留原始信仰较为全面的一种活动。其程序大致分为报丧、入殓、择吉、安葬、立碑、除服等六个阶段。如有人过世,即速通报同宗村寨及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使其忌荤以表致哀并共同来协理丧事。女丧一般要待其外家来视察之后才入殓。水族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