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汽修写创新计划夸张1200字
1个回答
2015-11-20
展开全部
一。骑车主要结构综述:
1. 以内燃机为动力装置的汽车都是由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器设备和附属设备等组成。
发动机——发动机
底盘-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组成。
传动系:由离合器、变速箱、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等组成。
行驶系:由车架、车桥、车轮、悬架等组成。
转向系:由方向盘、转向器及转向传动装置组成。
制动系:由制动器,自动传动装置,制动助力辅助装置等组成。
车身——客车为整体车身,货车分驾驶室和货箱。
电气设备——由电源、启动系、点火系,以及汽车照明、信号、辅助电气设施等组成。
2.
1.前置引擎后轮驱动(FR)
它的优点是轴荷分配均匀,即整车的前后重量比较平衡,因此操控稳定性比较好。
2.前置引擎前轮驱动(FF)
可以免去传动轴,从而解决了FR布局的车厢地台问题。操控性方面具有优势,抗侧滑的能力也比FR强.
3.后置引擎后轮驱动(RR)
结构紧凑,既没有沉重的传动轴,又没有复杂的前轮转向兼驱动结构。缺点是后轴的负荷较大,在操控性方面会产生与FF相反的转向过度倾向,即高速过弯的稳定性差,容易侧滑。
4.中置引擎后轮驱动(MR)
优点显然是轴荷均匀,具有很中性的操控特性。缺点是引擎占去了坐舱的空间,降低了空间利用率和实用性。
5.四轮驱动
无论是前置、中置还是后置引擎,都可以采用四轮驱动。由于四个车轮均有动力,附着利用率最高,但重量大、占空间是它的显著缺点。
八。我国汽车发展问题及未来前景
1、中国汽车面临诸多挑战
虽然,“入世”对汽车生产与消费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六年里,中国本土的汽车工业并没有迅速成长壮大。尽管入世后中国汽车市场空前活跃,汽车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跃式发展,中国汽车业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一)数字背后的隐忧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汽车产量在5年内增长3倍,世界排名从第8位跃至前3位。中国国内汽车贸易出口额自2001年起每年增长15%,2005年达200亿元。2005年,中国汽车进口贸易额超过180亿美元。目前,中国的汽车和零部件合资合作企业已有800多家,累计资本约960亿美元。2006年7月1日,我国进口汽车关税从28%降低至25%,我国加入世贸时有关汽车及其零部件降税的承诺已经全部兑现,并成为世界汽车工业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汽车企业有充分理由对已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2006年前三个季度,虽然自主品牌的国产车销售量近两年逐步提高,但自主品牌轿车仍只占市场的两成左右;加上产品都是中低档轿车,销售额占市场不到一成;我国汽车进口量远远大于出口量,可出口额只有进口额的1/10。目前国际汽车巨头依然占领了3/4的中国市场,这些喜人的数字背后依然存在着不足,繁荣景象背后暗藏忧患:尽管汽车产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日本,中国仍不是一个汽车强国。
(二)自主创新成发展短板
入世后,我国汽车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繁荣的市场,但在5年间,用市场换技术并未让中国汽车得到更多的实惠,中国汽车产业仍不能自立。我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主要体现在载货汽车上,而轿车方面的自主品牌缺乏竞争力。自主创新的匮乏,依然是目前我国汽车的短板。
中国汽车制造业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提升自主产品开发能力,必须逐步积累完善产品开发流程。当前,国内生产和销售的轿车大部分是依靠技术引进和合资开发的国外品牌,实质上只是世界汽车巨头的“组装车间”。
2000年我国汽车工业的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达到最高,为1.9%,2001年下降为1.38%,之后几年变化不大。面对如此低的自主研发经费比例,有专家认为,入世后汽车零部件的价格更便宜,企业可以实行全球化采购,并且通过与跨国公司开展合作,用最低的成本获取先进的技术,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但若不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就只能掌握在外方手里。
(三)品牌未能形成竞争力
汽车销量在经历了5年的“井喷”之后,中国将迎来第一次的换车高潮。面对日益繁荣的市场,中国汽车的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依旧没有形成,品牌忠诚度已成为国产车的现实之忧。
“在车市井喷的2002年,汽车厂家降价至少有29次;2003年,先后60余次的降价涉及了国产车的全部品牌,近三分之二的进口车也大幅降价;如今降价的频次早就超出了消费者的预期。”汽车市场专家且小刚说。
降价的幅度不断的加大,消费者无疑尝到了不少甜头。同时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却削弱了。“降价太频繁,不注重培养品牌忠诚度,只能是得到眼前的利益,提高暂时的销量。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提高客户的忠诚度,这意味着更高的收入和更低的风险。”且小刚说。
(四)出口规模亟待翻番
入世后,中国汽车出口也迎来了机遇。从2006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情况来看,经过5年的蓬勃发展,我国汽车出口正在改变以国有企业为主渠道的局面,中外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汽车出口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
据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国有企业汽车出口金额和出口数量占比分别为56.8%和47.7%;2005年为59.5%和59.4%。民营企业名列出口金额占比12.7%,出口数量占比12.6%,均比去年有所增加。国外一些研究机构也认为,尽管目前中国汽车还不能和欧洲、美国汽车形成竞争,但这种竞争的形成只是个时间问题,中国汽车批量进入欧洲市场,将不会超过5年的时间。
同时有专家认为,在看到汽车出口市场兴旺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危机。目前,亚洲、非洲仍然是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产品质量和档次都还比较低,价格仍然是最有力的竞争武器。目前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也仅占世界汽车贸易总额的0.7%,还要面对国际间技术性贸易壁垒、抑制恶性竞争等问题和挑战。
商务部2006年制定了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中国汽车出口占世界汽车贸易总额10%的目标,即实现1200亿美元的出口规模。为了促进中国汽车及零部件的出口,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公布了首批44家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的企业名单,这些挂牌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制定汽车出口的计划。
中国汽车出口的起始阶段面临困难与挑战在所难免,但这不会真正阻挡中国汽车的出口之路,良性出口有从量的增长向质的增长递进,才能完成飞跃。
2、中国汽车产业路在何方
(一)中国汽车需要自主创新
1、自主创新是一种体系化的能力。(1)自主品牌的核心是对品牌的定位、发展,后续一系列的规划是否有自主权,而非名称的中式或西式。因为现在很多国外品牌的车也用中文的名字,而一些中国的品牌恰恰使用洋文的名字。(2)自主研发即技术创新,对汽车的底盘、动力等等是否能够掌握核心技术,这是最关键的部分,也是现在讨论最多的也是最遗憾的方面,正是在这方面的差距导致中国的汽车制造业相对来说还比较落后。(3)完整的自主生产或自主创造体系显得非常重要,没有好的配件体系、质量控制过程、制造工艺、员工素质,就无法生产出好的产品。(4)自主论证,若不能掌握、实现标准,甚至都不知道这个标准的体系是什么,那么自主能力的提升将受到相当大的限制。一些发达国家常常用所谓先进的标准体系来限制中国的自主企业发展。所以中国汽车需要实现从比较的竞争优势到核心竞争力的转变,即通过自主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
2、从“中国自造”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智造”。(1)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学习型创新——“三联合”。对自主汽车制造业来说,必须考虑研发链和产业链(可以统称为创新链),必须有整体谋略。汽车制造领域的技术研发涉及多领域、多学科,需要有效组织分散于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的各类人才,实现人才的优势互补,通过建立高效的组织体系,寻求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上海华普汽车通过独特的“三联合”战略增强自身科技研发实力,“三联合”战略即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国外工程技术公司、联合知名供应商。通过这种创新模式,上海华普汽车保持了产品良好的科研优势。(2)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走充分竞争的产学研合作之路。在“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转变的过程中有很多途径,上海华普探索的是产、学、研联盟的这么一条路。他们和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紧密联盟,将高校和科研机构前沿技术的研究通过生产平台转化为一个有效的产品,开发适合国人的低成本混合动力环保车型、100%甲醇燃料汽车、柴油发动机车型以及高新车用电器技术,真正做到了技术领先和成本优势的平衡。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注重分析用户需求的分析和市场动向,将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各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可能有助于中国制造业的优势的形成。
(二)对汽车产业结构调整
1、打破“近亲配套”体系。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零部件产品规模和水平的竞争,零部件质量和技术直接关系到汽车的品牌和销售。目前,广东省零部件企业规模偏小、技术水平不高,处于只具备加工生产能力的层次,单家企业参与整车产品同步开发能力低。尽管汽车零部件的全球化采购战略是大势所趋,但大部分名牌外资汽车企业的配套体系“近亲化”十分明显,例如广州本田在国内的一级配套企业,全部是日本本田原配套企业在广州的合资、独资企业。由于日资整车厂原有配套网络中涉及复杂的股权控制和利益关系,一级配套企业又控制着二、三级上游企业,所以即使产品质量过关,国内一些零部件企业,仍然很难进入一级配套体系。业内人士提出,要在短期内壮大国内零部件产业,就应该以“移植嫁接”为主要途径,采用产业招商、品牌招商等方式,引入整车厂原配套的国外企业,但引进外资不是壮大本国汽车产业的根本出路。广东省汽车行业协会理事长李赐勋表示,坚决反对外商独资企业进入中国,中国的零部件产业发展应通过合资、合作消化和吸收国外技术,不断壮大本国自主研发力量,以促进本国零部件产业的升级。
2、自主研发能力是关键。中国的汽车产业要可持续发展,就要从合作、合资开始,培养一批拥有自主创新、管理、品牌和生产能力的零部件生产企业。据了解,广州东凌集团与本田核心配套商日本旭株式会社、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戴卡旭铝合金轮毂有限公司,首期生产轮毂规模达150万只/年,整个项目投资完成后,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轮毂生产研发和销售基地。广州最大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有限公司与世界知名零部件企业合资组建了十多家企业,其中与日本最大的零部件公司日本电装中国投资公司合资的广州电装有限公司,建成了广州本田轿车空调系统生产线,年产24万台套,新增产值7.3亿元。在国家一系列鼓励政策的基础上,广东省政府还将集中力量鼓励一些有资金积累的企业进行关键零部件技术的研发,由龙头企业牵头、主要零部件企业参与成立技术攻关联合体,或设立多企业参股的技术开发中心。据报道,首期投资3.3亿元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乘用车公司研发中心于2006年底建成投入使用。该中心不仅是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的研发基地,也是华南地区第一个真正具有现代竞争意义的汽车研发中心,同时还将是日产公司全球汽车研发体系的重要研发中心。此外,广州汽车工业集团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首期投资7000多万元,共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目前也已经进入验收阶段。广州市经贸委透露,广州约有五成零部件企业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其中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已拥有省级研发中心。有关专家指出,对于开发难度较大、投资风险较高的汽车电子产品,尽量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引进国际知名企业,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汽车电子行业的竞争力。
(三)中国汽车业应借鉴德国经验
世界上汽车品牌主要集中在德国。据德国一位参加展会的业内人士介绍,2005年德国前20位最有价值的品牌中,戴姆勒-克莱斯勒、奔驰、宝马、大众、奥迪等汽车品牌都榜上有名。德国的一家研究所从十几年前开始对汽车品牌进行专门评估。主要评估依据是市场占有率、产品形象和企业经营状况等。作为全球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德国各大汽车厂商十分重视品牌价值,使得德国汽车在竞争激烈的全球高档车市场中占据7/10的份额。
同样,德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也有自己的品牌,如博世、大陆、ZF、蒂森·克虏伯、西门子VDO、巴斯夫等。在过去六年里,德国汽配工业的销售增幅均超过整车工业,但市场主要被少数大型汽配企业占据。
(四)开启农村汽车市场的大门
1、“新农村建设”契机。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实施,“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将是我国农村汽车市场的黄金发展期。这些年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但农村现有交通工具仍是载货汽车、农用运输车、拖拉机、摩托车、畜力车、人力车并存,相对比较落后。新农村建设将促进农村汽车需求的增长和汽车市场的形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投资重点将转向农村。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国家每年用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将达到数千亿元。二是农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将逐年提高。三是农村公路进一步改善。四是农村机动车开始升级换型,汽车逐渐成为首选。五是新农村建设对运输工具的需求旺盛。目前,我国农村低速汽车和拖拉机的保有量约为2000万辆,摩托车保有量近4000万辆,远高于城市汽车的保有量,且基本为农民个人拥有,仅保有量更新和升级换型的市场就相当可观。
2、生产适合农民的汽车。我国拥有13亿人口,农村人口有7.7亿,另有2万多个小城镇,人口约为1.8亿,这些地域蕴藏着巨大的汽车产品消费潜力。但到目前为止,没有真正意义上适合农村、农民使用的汽车。在目前的农村地区,农用车和轻卡有比较明晰的分工:农用车适应农村复杂路况,主要承担从田间地头到公路边界的短途运输任务;而轻卡不受相关道路交通法规的限制,因此可以负责相对长途的跨区域运输工作。显然,农用车、轻卡两者都不可能单独满足农村生产运输的充分需求。因此,专家提示,对于农村用车市场的开发,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做出特色。从目前看,农村用车需要既能载货又能拉人、经济实用,装饰不用很讲究,有些功能不必具备。同时,汽车厂商在开发适合农村使用的车型时应注意不同地域的特点,地理、道路的差别也造成了地区要求的差异。此外,生产厂商还要改变以往品种过于单调的状况,给农民一个选择的空间。不可否认,受经济条件影响,价格仍然是农民买车时最关注的部分。而所有这些因素,汽车制造商在开发产品时都应该事先考虑到,以便开发出适销对路的农村用车。
3、期待政府的具体措施。显然,目前,单纯依靠农用车和汽车生产企业的热情和对未来市场的期待去开拓农村汽车市场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和相关专家也期待政府出台更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此促进农村汽车市场的发展。而对于农用车及小排量汽车生产企业,国家在政策上应给予一定的倾斜与扶植。现在单单依靠行政命令是不够的,企业都在向市场要效益。对生产农村用车的企业减免一定的税收,给予一定的优惠,可以提高生产企业对新产品开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农民用车不能与城市用车一视同仁,要适当减免购置税和使用环节的收费。2005年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减免了三轮农用车的养路费和购置税,而有关专家也正在积极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在第三者责任险等保险内容上对农民实施一定的优惠政策。在国家大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下,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有更多的惠农政策出台,而国家对于农村汽车市场的引导性政策也值得我们期待。
(五)汽车业需要政府援手
中国汽车产业经过50多年的成长,2005年产销量已分列全球第四和第三,成为世界公认的汽车工业大国。但由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至今并未成为汽车工业强国。
产业政策引导不力和支持不够是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采取鼓励合资合作的政策,但该政策早已不适应今天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却没有得到及时的调整和修正。鼓励性的政策支持不完善,措施不配套。企业在自主创新上获得的具体政策支持少,自主创新能力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没有形成系统竞争能力。政策协调,政出多门,缺乏协调和延续性,往往使企业不知所措,影响企业技术发展方向。一个政策出台前,没有对企业现有基础技术水平对政策实施的支撑能力、政策实施需要的准备时间和技术来源进行充分的评估、论证,特别是在整车企业自主开发能力不足和零部件企业技术支撑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导致企业一次次把满足新政策规定和新法规要求的希望寄托于跨国公司,依靠不断的合资、引进或直接购买国外相关的零部件来确保其市场地位。
因此,在2007年结束的全国“两会”上,诸多汽车界代表呼吁“国家对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的产品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他们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自主品牌希望内外公平税负、政府采购不能忽视自主品牌、支持企业成为研发主体。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认为:“目前,汽车的自主创新主体是企业,但为企业创新提供环境和条件主要在于政府。因为很多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上,包括政策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工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其他资源。”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指出,自主创新是新的国家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核心词汇。作为基础工业和支柱产业,汽车业的自主创新对整个工业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据他介绍,国家正抓紧研究激励创新的政策措施。
综上所述,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参考文献:
1、蓝朝晖.中国汽车入世后得到跳跃式发展 仍面临诸多挑战[N].北京商报,2006-12-12.
2、跨国巨头完成布阵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路在何方[N].解放日报,2003-04-21.
3、中国汽车业应借鉴德国经验[N].经济参考报,2006-09-22.
4、开启农村汽车市场的大门[N].机电商报,2006-03-31.
5、徐刚.中国汽车如何面对自主创新[N].中国经济周刊,2006-02-13.
6、金晶.汽车产业结构调整路在何方?[N].中国工业报,2005-06-01
二-------七:
汽车主要结构新技术特点及应用:(1)蓄电池,蓄电池是汽车上两个供电设备之一,,是汽车电器系统的心脏,在发动机为运转时,蓄电池供给用电设备所需的电能;在发动机运转时,主要用途有,启动供电,低速供电,超载供电。,储存电能,稳定电网。(2)发电机及调节器,在汽车中发电机是主要的汽车电气系统主要供电设备;调节器用来调稳定发电机输出的电压。(3)点火设备,启动汽车用途。(4)起动机,使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发动机曲轴旋转,其汽车启动。(4)照明与信号设备,方便汽车行驶和保证行车安全。(5)仪器与显示设备,指示汽车运行以及包括汽车正常运转的状况。(6)辅助电器,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经济性和舒适性。(7)娱乐电器(8)电子控制技术,包括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电控制动变速系统、驱动防滑电控系统、电控悬架。
汽车电子新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在发动机上(1)电子燃油喷射配制相应的空燃比和数量的可燃混合气攻入发动机各汽缸中。(2)电子点火控制,使火花塞产生火花,使电火花适时、 按次序地送到各个汽缸之中;在底盘上,(1)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2)四轮系统,(3)ABS刹车系统的组成与压力调节器,(4)ABS的控制方法与工作过程;在车身上,(1)SRS系统(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减少事故对人体的伤害。(2)GPS导航系统,确定汽车的位置及为汽车指示最佳路线。除此之外,还有只能记录仪,雷达试距离报警器、中央控制门锁、自动空调、汽车防盗系统、汽车检测和自诊系统、汽车主动式防撞系统以及汽车音响。声像,通信系统等等。
1. 以内燃机为动力装置的汽车都是由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器设备和附属设备等组成。
发动机——发动机
底盘-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组成。
传动系:由离合器、变速箱、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等组成。
行驶系:由车架、车桥、车轮、悬架等组成。
转向系:由方向盘、转向器及转向传动装置组成。
制动系:由制动器,自动传动装置,制动助力辅助装置等组成。
车身——客车为整体车身,货车分驾驶室和货箱。
电气设备——由电源、启动系、点火系,以及汽车照明、信号、辅助电气设施等组成。
2.
1.前置引擎后轮驱动(FR)
它的优点是轴荷分配均匀,即整车的前后重量比较平衡,因此操控稳定性比较好。
2.前置引擎前轮驱动(FF)
可以免去传动轴,从而解决了FR布局的车厢地台问题。操控性方面具有优势,抗侧滑的能力也比FR强.
3.后置引擎后轮驱动(RR)
结构紧凑,既没有沉重的传动轴,又没有复杂的前轮转向兼驱动结构。缺点是后轴的负荷较大,在操控性方面会产生与FF相反的转向过度倾向,即高速过弯的稳定性差,容易侧滑。
4.中置引擎后轮驱动(MR)
优点显然是轴荷均匀,具有很中性的操控特性。缺点是引擎占去了坐舱的空间,降低了空间利用率和实用性。
5.四轮驱动
无论是前置、中置还是后置引擎,都可以采用四轮驱动。由于四个车轮均有动力,附着利用率最高,但重量大、占空间是它的显著缺点。
八。我国汽车发展问题及未来前景
1、中国汽车面临诸多挑战
虽然,“入世”对汽车生产与消费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六年里,中国本土的汽车工业并没有迅速成长壮大。尽管入世后中国汽车市场空前活跃,汽车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跃式发展,中国汽车业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一)数字背后的隐忧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汽车产量在5年内增长3倍,世界排名从第8位跃至前3位。中国国内汽车贸易出口额自2001年起每年增长15%,2005年达200亿元。2005年,中国汽车进口贸易额超过180亿美元。目前,中国的汽车和零部件合资合作企业已有800多家,累计资本约960亿美元。2006年7月1日,我国进口汽车关税从28%降低至25%,我国加入世贸时有关汽车及其零部件降税的承诺已经全部兑现,并成为世界汽车工业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汽车企业有充分理由对已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2006年前三个季度,虽然自主品牌的国产车销售量近两年逐步提高,但自主品牌轿车仍只占市场的两成左右;加上产品都是中低档轿车,销售额占市场不到一成;我国汽车进口量远远大于出口量,可出口额只有进口额的1/10。目前国际汽车巨头依然占领了3/4的中国市场,这些喜人的数字背后依然存在着不足,繁荣景象背后暗藏忧患:尽管汽车产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日本,中国仍不是一个汽车强国。
(二)自主创新成发展短板
入世后,我国汽车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繁荣的市场,但在5年间,用市场换技术并未让中国汽车得到更多的实惠,中国汽车产业仍不能自立。我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主要体现在载货汽车上,而轿车方面的自主品牌缺乏竞争力。自主创新的匮乏,依然是目前我国汽车的短板。
中国汽车制造业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提升自主产品开发能力,必须逐步积累完善产品开发流程。当前,国内生产和销售的轿车大部分是依靠技术引进和合资开发的国外品牌,实质上只是世界汽车巨头的“组装车间”。
2000年我国汽车工业的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达到最高,为1.9%,2001年下降为1.38%,之后几年变化不大。面对如此低的自主研发经费比例,有专家认为,入世后汽车零部件的价格更便宜,企业可以实行全球化采购,并且通过与跨国公司开展合作,用最低的成本获取先进的技术,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但若不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就只能掌握在外方手里。
(三)品牌未能形成竞争力
汽车销量在经历了5年的“井喷”之后,中国将迎来第一次的换车高潮。面对日益繁荣的市场,中国汽车的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依旧没有形成,品牌忠诚度已成为国产车的现实之忧。
“在车市井喷的2002年,汽车厂家降价至少有29次;2003年,先后60余次的降价涉及了国产车的全部品牌,近三分之二的进口车也大幅降价;如今降价的频次早就超出了消费者的预期。”汽车市场专家且小刚说。
降价的幅度不断的加大,消费者无疑尝到了不少甜头。同时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却削弱了。“降价太频繁,不注重培养品牌忠诚度,只能是得到眼前的利益,提高暂时的销量。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提高客户的忠诚度,这意味着更高的收入和更低的风险。”且小刚说。
(四)出口规模亟待翻番
入世后,中国汽车出口也迎来了机遇。从2006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情况来看,经过5年的蓬勃发展,我国汽车出口正在改变以国有企业为主渠道的局面,中外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汽车出口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
据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国有企业汽车出口金额和出口数量占比分别为56.8%和47.7%;2005年为59.5%和59.4%。民营企业名列出口金额占比12.7%,出口数量占比12.6%,均比去年有所增加。国外一些研究机构也认为,尽管目前中国汽车还不能和欧洲、美国汽车形成竞争,但这种竞争的形成只是个时间问题,中国汽车批量进入欧洲市场,将不会超过5年的时间。
同时有专家认为,在看到汽车出口市场兴旺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危机。目前,亚洲、非洲仍然是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产品质量和档次都还比较低,价格仍然是最有力的竞争武器。目前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也仅占世界汽车贸易总额的0.7%,还要面对国际间技术性贸易壁垒、抑制恶性竞争等问题和挑战。
商务部2006年制定了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中国汽车出口占世界汽车贸易总额10%的目标,即实现1200亿美元的出口规模。为了促进中国汽车及零部件的出口,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公布了首批44家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的企业名单,这些挂牌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制定汽车出口的计划。
中国汽车出口的起始阶段面临困难与挑战在所难免,但这不会真正阻挡中国汽车的出口之路,良性出口有从量的增长向质的增长递进,才能完成飞跃。
2、中国汽车产业路在何方
(一)中国汽车需要自主创新
1、自主创新是一种体系化的能力。(1)自主品牌的核心是对品牌的定位、发展,后续一系列的规划是否有自主权,而非名称的中式或西式。因为现在很多国外品牌的车也用中文的名字,而一些中国的品牌恰恰使用洋文的名字。(2)自主研发即技术创新,对汽车的底盘、动力等等是否能够掌握核心技术,这是最关键的部分,也是现在讨论最多的也是最遗憾的方面,正是在这方面的差距导致中国的汽车制造业相对来说还比较落后。(3)完整的自主生产或自主创造体系显得非常重要,没有好的配件体系、质量控制过程、制造工艺、员工素质,就无法生产出好的产品。(4)自主论证,若不能掌握、实现标准,甚至都不知道这个标准的体系是什么,那么自主能力的提升将受到相当大的限制。一些发达国家常常用所谓先进的标准体系来限制中国的自主企业发展。所以中国汽车需要实现从比较的竞争优势到核心竞争力的转变,即通过自主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
2、从“中国自造”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智造”。(1)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学习型创新——“三联合”。对自主汽车制造业来说,必须考虑研发链和产业链(可以统称为创新链),必须有整体谋略。汽车制造领域的技术研发涉及多领域、多学科,需要有效组织分散于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的各类人才,实现人才的优势互补,通过建立高效的组织体系,寻求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上海华普汽车通过独特的“三联合”战略增强自身科技研发实力,“三联合”战略即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国外工程技术公司、联合知名供应商。通过这种创新模式,上海华普汽车保持了产品良好的科研优势。(2)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走充分竞争的产学研合作之路。在“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转变的过程中有很多途径,上海华普探索的是产、学、研联盟的这么一条路。他们和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紧密联盟,将高校和科研机构前沿技术的研究通过生产平台转化为一个有效的产品,开发适合国人的低成本混合动力环保车型、100%甲醇燃料汽车、柴油发动机车型以及高新车用电器技术,真正做到了技术领先和成本优势的平衡。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注重分析用户需求的分析和市场动向,将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各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可能有助于中国制造业的优势的形成。
(二)对汽车产业结构调整
1、打破“近亲配套”体系。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零部件产品规模和水平的竞争,零部件质量和技术直接关系到汽车的品牌和销售。目前,广东省零部件企业规模偏小、技术水平不高,处于只具备加工生产能力的层次,单家企业参与整车产品同步开发能力低。尽管汽车零部件的全球化采购战略是大势所趋,但大部分名牌外资汽车企业的配套体系“近亲化”十分明显,例如广州本田在国内的一级配套企业,全部是日本本田原配套企业在广州的合资、独资企业。由于日资整车厂原有配套网络中涉及复杂的股权控制和利益关系,一级配套企业又控制着二、三级上游企业,所以即使产品质量过关,国内一些零部件企业,仍然很难进入一级配套体系。业内人士提出,要在短期内壮大国内零部件产业,就应该以“移植嫁接”为主要途径,采用产业招商、品牌招商等方式,引入整车厂原配套的国外企业,但引进外资不是壮大本国汽车产业的根本出路。广东省汽车行业协会理事长李赐勋表示,坚决反对外商独资企业进入中国,中国的零部件产业发展应通过合资、合作消化和吸收国外技术,不断壮大本国自主研发力量,以促进本国零部件产业的升级。
2、自主研发能力是关键。中国的汽车产业要可持续发展,就要从合作、合资开始,培养一批拥有自主创新、管理、品牌和生产能力的零部件生产企业。据了解,广州东凌集团与本田核心配套商日本旭株式会社、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戴卡旭铝合金轮毂有限公司,首期生产轮毂规模达150万只/年,整个项目投资完成后,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轮毂生产研发和销售基地。广州最大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有限公司与世界知名零部件企业合资组建了十多家企业,其中与日本最大的零部件公司日本电装中国投资公司合资的广州电装有限公司,建成了广州本田轿车空调系统生产线,年产24万台套,新增产值7.3亿元。在国家一系列鼓励政策的基础上,广东省政府还将集中力量鼓励一些有资金积累的企业进行关键零部件技术的研发,由龙头企业牵头、主要零部件企业参与成立技术攻关联合体,或设立多企业参股的技术开发中心。据报道,首期投资3.3亿元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乘用车公司研发中心于2006年底建成投入使用。该中心不仅是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的研发基地,也是华南地区第一个真正具有现代竞争意义的汽车研发中心,同时还将是日产公司全球汽车研发体系的重要研发中心。此外,广州汽车工业集团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首期投资7000多万元,共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目前也已经进入验收阶段。广州市经贸委透露,广州约有五成零部件企业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其中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已拥有省级研发中心。有关专家指出,对于开发难度较大、投资风险较高的汽车电子产品,尽量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引进国际知名企业,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汽车电子行业的竞争力。
(三)中国汽车业应借鉴德国经验
世界上汽车品牌主要集中在德国。据德国一位参加展会的业内人士介绍,2005年德国前20位最有价值的品牌中,戴姆勒-克莱斯勒、奔驰、宝马、大众、奥迪等汽车品牌都榜上有名。德国的一家研究所从十几年前开始对汽车品牌进行专门评估。主要评估依据是市场占有率、产品形象和企业经营状况等。作为全球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德国各大汽车厂商十分重视品牌价值,使得德国汽车在竞争激烈的全球高档车市场中占据7/10的份额。
同样,德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也有自己的品牌,如博世、大陆、ZF、蒂森·克虏伯、西门子VDO、巴斯夫等。在过去六年里,德国汽配工业的销售增幅均超过整车工业,但市场主要被少数大型汽配企业占据。
(四)开启农村汽车市场的大门
1、“新农村建设”契机。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实施,“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将是我国农村汽车市场的黄金发展期。这些年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但农村现有交通工具仍是载货汽车、农用运输车、拖拉机、摩托车、畜力车、人力车并存,相对比较落后。新农村建设将促进农村汽车需求的增长和汽车市场的形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投资重点将转向农村。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国家每年用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将达到数千亿元。二是农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将逐年提高。三是农村公路进一步改善。四是农村机动车开始升级换型,汽车逐渐成为首选。五是新农村建设对运输工具的需求旺盛。目前,我国农村低速汽车和拖拉机的保有量约为2000万辆,摩托车保有量近4000万辆,远高于城市汽车的保有量,且基本为农民个人拥有,仅保有量更新和升级换型的市场就相当可观。
2、生产适合农民的汽车。我国拥有13亿人口,农村人口有7.7亿,另有2万多个小城镇,人口约为1.8亿,这些地域蕴藏着巨大的汽车产品消费潜力。但到目前为止,没有真正意义上适合农村、农民使用的汽车。在目前的农村地区,农用车和轻卡有比较明晰的分工:农用车适应农村复杂路况,主要承担从田间地头到公路边界的短途运输任务;而轻卡不受相关道路交通法规的限制,因此可以负责相对长途的跨区域运输工作。显然,农用车、轻卡两者都不可能单独满足农村生产运输的充分需求。因此,专家提示,对于农村用车市场的开发,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做出特色。从目前看,农村用车需要既能载货又能拉人、经济实用,装饰不用很讲究,有些功能不必具备。同时,汽车厂商在开发适合农村使用的车型时应注意不同地域的特点,地理、道路的差别也造成了地区要求的差异。此外,生产厂商还要改变以往品种过于单调的状况,给农民一个选择的空间。不可否认,受经济条件影响,价格仍然是农民买车时最关注的部分。而所有这些因素,汽车制造商在开发产品时都应该事先考虑到,以便开发出适销对路的农村用车。
3、期待政府的具体措施。显然,目前,单纯依靠农用车和汽车生产企业的热情和对未来市场的期待去开拓农村汽车市场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和相关专家也期待政府出台更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此促进农村汽车市场的发展。而对于农用车及小排量汽车生产企业,国家在政策上应给予一定的倾斜与扶植。现在单单依靠行政命令是不够的,企业都在向市场要效益。对生产农村用车的企业减免一定的税收,给予一定的优惠,可以提高生产企业对新产品开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农民用车不能与城市用车一视同仁,要适当减免购置税和使用环节的收费。2005年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减免了三轮农用车的养路费和购置税,而有关专家也正在积极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在第三者责任险等保险内容上对农民实施一定的优惠政策。在国家大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下,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有更多的惠农政策出台,而国家对于农村汽车市场的引导性政策也值得我们期待。
(五)汽车业需要政府援手
中国汽车产业经过50多年的成长,2005年产销量已分列全球第四和第三,成为世界公认的汽车工业大国。但由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至今并未成为汽车工业强国。
产业政策引导不力和支持不够是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采取鼓励合资合作的政策,但该政策早已不适应今天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却没有得到及时的调整和修正。鼓励性的政策支持不完善,措施不配套。企业在自主创新上获得的具体政策支持少,自主创新能力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没有形成系统竞争能力。政策协调,政出多门,缺乏协调和延续性,往往使企业不知所措,影响企业技术发展方向。一个政策出台前,没有对企业现有基础技术水平对政策实施的支撑能力、政策实施需要的准备时间和技术来源进行充分的评估、论证,特别是在整车企业自主开发能力不足和零部件企业技术支撑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导致企业一次次把满足新政策规定和新法规要求的希望寄托于跨国公司,依靠不断的合资、引进或直接购买国外相关的零部件来确保其市场地位。
因此,在2007年结束的全国“两会”上,诸多汽车界代表呼吁“国家对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的产品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他们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自主品牌希望内外公平税负、政府采购不能忽视自主品牌、支持企业成为研发主体。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认为:“目前,汽车的自主创新主体是企业,但为企业创新提供环境和条件主要在于政府。因为很多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上,包括政策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工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其他资源。”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指出,自主创新是新的国家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核心词汇。作为基础工业和支柱产业,汽车业的自主创新对整个工业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据他介绍,国家正抓紧研究激励创新的政策措施。
综上所述,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参考文献:
1、蓝朝晖.中国汽车入世后得到跳跃式发展 仍面临诸多挑战[N].北京商报,2006-12-12.
2、跨国巨头完成布阵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路在何方[N].解放日报,2003-04-21.
3、中国汽车业应借鉴德国经验[N].经济参考报,2006-09-22.
4、开启农村汽车市场的大门[N].机电商报,2006-03-31.
5、徐刚.中国汽车如何面对自主创新[N].中国经济周刊,2006-02-13.
6、金晶.汽车产业结构调整路在何方?[N].中国工业报,2005-06-01
二-------七:
汽车主要结构新技术特点及应用:(1)蓄电池,蓄电池是汽车上两个供电设备之一,,是汽车电器系统的心脏,在发动机为运转时,蓄电池供给用电设备所需的电能;在发动机运转时,主要用途有,启动供电,低速供电,超载供电。,储存电能,稳定电网。(2)发电机及调节器,在汽车中发电机是主要的汽车电气系统主要供电设备;调节器用来调稳定发电机输出的电压。(3)点火设备,启动汽车用途。(4)起动机,使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发动机曲轴旋转,其汽车启动。(4)照明与信号设备,方便汽车行驶和保证行车安全。(5)仪器与显示设备,指示汽车运行以及包括汽车正常运转的状况。(6)辅助电器,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经济性和舒适性。(7)娱乐电器(8)电子控制技术,包括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电控制动变速系统、驱动防滑电控系统、电控悬架。
汽车电子新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在发动机上(1)电子燃油喷射配制相应的空燃比和数量的可燃混合气攻入发动机各汽缸中。(2)电子点火控制,使火花塞产生火花,使电火花适时、 按次序地送到各个汽缸之中;在底盘上,(1)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2)四轮系统,(3)ABS刹车系统的组成与压力调节器,(4)ABS的控制方法与工作过程;在车身上,(1)SRS系统(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减少事故对人体的伤害。(2)GPS导航系统,确定汽车的位置及为汽车指示最佳路线。除此之外,还有只能记录仪,雷达试距离报警器、中央控制门锁、自动空调、汽车防盗系统、汽车检测和自诊系统、汽车主动式防撞系统以及汽车音响。声像,通信系统等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