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中的谢是什么意思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中的“谢”的意思是:道歉。
原文: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译文:
齐国有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的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
那个饥民抬起头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但他最终因为不吃而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就可以去吃。”
注释:
1、黔敖:春秋时期齐国的贵族。
2、食(sì):给吃,喂养。给……吃。
3、蒙袂( mèi):用衣袖遮着脸。袂,衣袖。辑屦(jù):身体沉重迈不开步子的样子。辑,拖。屦,古代用麻、葛制成的鞋。蒙袂辑屦:用衣袖蒙着脸步拖拉。
4、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双眼无神)
5、奉:同“捧”,端着。
6、执:拿
出处:《礼记.檀弓》——西汉·戴圣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不食嗟(jiē)来之食》,选自《礼记.檀弓》。《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之一。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学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全书共有1250个小故事,在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仕者必读之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食嗟来之食
不食嗟(jiē)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古文翻译: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抬起眼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被轻蔑所给予得来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仍然可以去吃。”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