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04
展开全部
你好我就是土生土长的人
先说我们镇的地理位置
荆紫关镇位于豫、鄂、陕三省结合部,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地理坐标为北纬33度14分,东经111度1分。距淅川县城75公里,东至本县的西簧乡、西接湖北郧县白浪镇和陕西商南县白浪镇,南和本县的寺湾镇接壤,北与西峡县西平镇相联,南北长约42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总面积168平方公里,丹江河穿境而过
旅游景点 紫关地处三省交界处,境贯丹江,道扼隘口,西汉时始为草桥关,元为荆籽口,明为荆籽关口,清为荆子关,民国初取荆花呈紫色之祥意,改"子"为"紫",荆紫关之名遂延续至今。
淅川荆紫关镇是河南省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为唐代后期形成的商业古街,座落在丹江岸边。巍巍荆紫关,背负群山,下临清流,"西接秦川,南通鄂渚",它凭着优越而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历代贾客竞商云集和兵家逐鹿之地。丹江发源于商洛山,注入汉水,汇入长江,因而使之成为历史上可与运河、蜀栈并称的我国南北三大通道之一。丰富的丹江水力资源,使得荆襄沪杭巨商大贾,直挂云帆,溯江而来。明、清时期,是荆紫关的黄金时代,沿江码头,船舸弥津。江东沿海日杂百货,秦岭伏牛山间土特产亦多在此地集散。逐成为豫、鄂、陕附近7省商贾云集之地。曾出现"三大公司、八大帮会、十大骡马店和二十四大商号"的繁荣景象。现存古代建筑有:荆紫关古街道、关门、山陕会馆、禹王宫、平浪宫、万寿宫、法海寺、清真寺、一脚踏三省碑亭等,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荆紫关古街道。呈南北走向,长2.5公里,地面均系青石铺砌,平净整齐,两侧700余间板门店铺,均具清代民间商业建筑风格,翘檐雕饰,古色古香,房门都是木板嵌成,昼抽夜闭,房屋多是进出几层院落,两边厢房对称,均有一堵两米长的封火硬山,高低错落,相互重叠,使街道更加古朴灵秀,曲型多姿。
2、荆紫关古关门。在荆紫关镇南街最南端。砖石结构,跨街而立,高7米,宽6米,进深1米,中间是拱门,顶部有砖砌斗拱,门楣上书"荆紫关"三字,进入关门,古代建筑群便映入眼帘。
3、平浪宫。位于荆紫关南街东侧面。始建于清代。当荆紫关码头进极盛时期,船商们组建船帮会,取"风平浪静"之意,筹建了平浪宫,成为船工娱乐、集会之地,该宫坐东向西,面对丹东,中轴线上现存大门楼、中宫、后宫及配房数间,另有钟鼓楼各1座。现有房舍22间,均为硬山式建筑,面积460平方米。大门楼面阔3间,进深2间,硬山式建筑,灰色瓦顶,门楣上方嵌大理石匾额,横书"平浪宫"3字。门南侧面题"风平",北侧面题"浪静"各2字。大门楼两侧面各开1边门,边门外侧面是钟楼和鼓楼,为四角攒尖顶,三重檐,木结构,灰色瓦,砖雕花脊,顶部安有宝珠和塔刹,上书有"风调雨顺"4字。额枋上有木雕花草,梁架做工精致,结构完好,造型优美。沿中轴线往后是中殿后殿。中殿面阔、进深各3间,硬山式建筑,正脊和垂脊上有砖雕,左右山脊各竖钢叉,各嵌汉字,南为"万石",北为"千秋"。中宫南侧有3间耳房。大门楼和中宫内院南北两侧,各建1座四角攒尖式方楼,南为钟楼,北为鼓楼,两楼顶端各竖铁刹,内嵌大字,南是"风调"、北是"雨顺"。后宫面和进深各3间,造型和中宫大致相同,南北两侧各建有相同的耳房2间。在中宫和后宫之间南侧,另建道房6间。该宫造型优美,式样别致四周有围墙环绕。平浪宫建筑上书题拮祥语:"风平浪静"、"风调雨顺"和"万古千秋",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太平盛世的向往。
4、山陕会馆。位于荆紫关古街东侧面,创建于清道光年间,是山西和陕西两省商人集资创建,面积4000平方米。坐东向西,面临丹江。现存建筑6座,房屋29间,皆在中轴线上。依次有大门楼、戏楼、过道楼、钟楼、春秋阁(中殿)、后殿、卷棚等。大门楼3间,门前有青石阶,门两侧各伏1造型奇特的石狮子,门楣与檐间有两层石雕图案,庄重威严。戏楼3间,系两层硬山式建筑,下层为过道,上层中间为戏楼,北间为乐队室,南间为化妆室。楼的前后檐均有木雕组画"唐僧取经"等6组,雕绘精湛。从过道楼往后,穿过一条宽2米,长30米的甬道,是春秋楼。面阔3间,为硬山式建筑,两侧有形态逼真的"麒麟望北斗"、 "丹凤朝阳"、"习武图"、"参拜图"及"雄鹰展翅"等透花木雕,前后檐设木雕斗拱,阁内昔供泥塑关公像。春秋阁前南北两侧,建有钟楼和鼓楼,高10米,为方形攒尖顶,四角悬铃,内有"哪咤闹海"、"仙鹤送书"等故事木雕。70年代,南侧的钟楼被扒掉,现仅存鼓楼。沿春秋楼北侧殿房穿过,便进入后殿。后殿 3间,歇山式建筑。最后有卷棚和住房6间。山陕会馆是荆紫关镇最大的建筑群,对形容古代的历史、经济和文化,都有重要的价值。
5、玉皇宫。又名禹王宫。位于荆紫关古街道东侧,座东向西,面江而建,清代建筑,是专门为治水有功的禹王所建造的,现存建筑分前宫、中宫、后宫三大部分,规模庞大,具有浓厚的清代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
6、万寿宫。又名江西馆。面对丹江,座落在街道东侧,清代建筑,现存宫室12间,占地900平方米。该宫为江西商人集资而建,分前宫、后宫和耳房,均系硬山式建筑。
7、清真寺。位于街西侧,座西面东,始建于明代,系硬山式建筑,房顶盖灰板瓦,拱卷门,后曾屡次修复,现状基本保持原貌,该寺为伊斯兰教礼拜场所,为我们研究穆斯林建筑以及该教在当地的传播发展历史,提供了实物标本。
8、法海禅寺。位于荆紫关镇东北部猴山西南麓。猴山曾名 山,故寺曾名曰寺、莲花寺、大寺。为取佛法无边之意,又曰名法海禅寺。据寺碑记载,该寺是由西峰禅师创建于唐仪凤二年(677年),明朝中期由太虚禅师重修,明末清初两次遭动,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和康熙五年(1666年)又进行修葺。大雄宝殿及东西禅堂,也于乾隆和喜庆年间进行修复。白衣阁东楼在咸丰九年(1859年),同治三年(1864年)两次遭破坏,又两次进行整修。该面积6700平方米,坐北面南。现存建筑颁在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大雄宝殿和后殿。现存建筑24间,其中山门3间,大雄宝殿5间,后殿5间。大雄宝殿东侧白衣阁东楼5间,后殿两侧有禅堂各3间,整个建筑错落有致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典雅古朴。大雄宝殿前门上有木雕透花,殿檐上残存有"牧牛图"、"登山图"、"下棋图"、"捕鱼图"和"饮酒图"等。
法海禅寺,背靠山崖,两侧各有一泉水汇集寺前,呈二水环抱状,旁侧竹园深处的八凌泉翻花喷珠,水出竹园又势成瀑布,甚为奇观。山峦崇峨,林木葱笼,带垂丹江,佳境极妙。寺前自然形成的水乡石崖,崖间遍布多姿多彩的水乡石,无奇不有,巧夺天工,石上自然形成许多小洞,洞内昔日多佛像,被人称作"万佛洞 "。这些自然景观与寺内古代建筑相映并存,争艳斗奇,绚丽多姿。据寺内尚存的8通石碑中记载:"上法海下香岩,胜景双山寺"。说明了法海寺和香严寺两处名胜古迹是丹江上下南北的两颗明珠。
9、一脚踏三省碑。位于荆紫关镇西部白浪街中心,白浪街是荆紫关镇的门户。属豫、鄂、陕三省的交界点,西与陕西省商南县汪字店乡接壤,南与湖北省郧县洋溪相连,该街有居民59户,254人,因境内有白浪河故名。三省界碑原为一块顶角朝天的三棱石,上面分刻河南、湖北、陕西之省名字,故被誉为"一脚踏三省"之地。三省商店各居领地,鼎立街头,山民们进入购物,可走遍三省店铺。1987年三省乡镇自发集资,在此建立了一座小巧玲珑的三棱大理石塔式碑。通高5米,三足碑座,中空,碑顶部似塔式,三根贺珠状柱子支撑之角檐及塔顶,顶中心饰园形葫芦状作装饰。碑身用绿、黄色大理石贴面,为锥状三面体新界碑。白浪街-----一脚踏三省之地,背负青山,景色秀丽,多年来三省人民在此繁衍生息,操着不同的口音和睦相处,婚丧嫁娶,各操乡俗。如今白浪街一脚踏三省之处,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前来观光。
荆紫关古建筑群,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实物资料,1987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色美食 贡米,产于丹江西岸的荆紫关镇魏村,据传在明、清时期,当地官府每年必须向皇上呈送,故得名。
脚踏肉,脚踏肉原为湖北赵川一带储藏肉的方法,因肉内部分油质被土吸去,食之香而不腻。
粉蒸肉,粉蒸肉也叫苜蓿蒸肉,是淅川荆紫关的一道特色菜,已流传数百年。
石子烙馍,当地的小吃,制作时,先在平底锅里放上光滑的石子,反复翻炒,然后把擀好的发面饼放在石子内蒸熟。烙熟后馍面布满小坑,外焦里软,酥香可口。
先说我们镇的地理位置
荆紫关镇位于豫、鄂、陕三省结合部,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地理坐标为北纬33度14分,东经111度1分。距淅川县城75公里,东至本县的西簧乡、西接湖北郧县白浪镇和陕西商南县白浪镇,南和本县的寺湾镇接壤,北与西峡县西平镇相联,南北长约42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总面积168平方公里,丹江河穿境而过
旅游景点 紫关地处三省交界处,境贯丹江,道扼隘口,西汉时始为草桥关,元为荆籽口,明为荆籽关口,清为荆子关,民国初取荆花呈紫色之祥意,改"子"为"紫",荆紫关之名遂延续至今。
淅川荆紫关镇是河南省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为唐代后期形成的商业古街,座落在丹江岸边。巍巍荆紫关,背负群山,下临清流,"西接秦川,南通鄂渚",它凭着优越而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历代贾客竞商云集和兵家逐鹿之地。丹江发源于商洛山,注入汉水,汇入长江,因而使之成为历史上可与运河、蜀栈并称的我国南北三大通道之一。丰富的丹江水力资源,使得荆襄沪杭巨商大贾,直挂云帆,溯江而来。明、清时期,是荆紫关的黄金时代,沿江码头,船舸弥津。江东沿海日杂百货,秦岭伏牛山间土特产亦多在此地集散。逐成为豫、鄂、陕附近7省商贾云集之地。曾出现"三大公司、八大帮会、十大骡马店和二十四大商号"的繁荣景象。现存古代建筑有:荆紫关古街道、关门、山陕会馆、禹王宫、平浪宫、万寿宫、法海寺、清真寺、一脚踏三省碑亭等,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荆紫关古街道。呈南北走向,长2.5公里,地面均系青石铺砌,平净整齐,两侧700余间板门店铺,均具清代民间商业建筑风格,翘檐雕饰,古色古香,房门都是木板嵌成,昼抽夜闭,房屋多是进出几层院落,两边厢房对称,均有一堵两米长的封火硬山,高低错落,相互重叠,使街道更加古朴灵秀,曲型多姿。
2、荆紫关古关门。在荆紫关镇南街最南端。砖石结构,跨街而立,高7米,宽6米,进深1米,中间是拱门,顶部有砖砌斗拱,门楣上书"荆紫关"三字,进入关门,古代建筑群便映入眼帘。
3、平浪宫。位于荆紫关南街东侧面。始建于清代。当荆紫关码头进极盛时期,船商们组建船帮会,取"风平浪静"之意,筹建了平浪宫,成为船工娱乐、集会之地,该宫坐东向西,面对丹东,中轴线上现存大门楼、中宫、后宫及配房数间,另有钟鼓楼各1座。现有房舍22间,均为硬山式建筑,面积460平方米。大门楼面阔3间,进深2间,硬山式建筑,灰色瓦顶,门楣上方嵌大理石匾额,横书"平浪宫"3字。门南侧面题"风平",北侧面题"浪静"各2字。大门楼两侧面各开1边门,边门外侧面是钟楼和鼓楼,为四角攒尖顶,三重檐,木结构,灰色瓦,砖雕花脊,顶部安有宝珠和塔刹,上书有"风调雨顺"4字。额枋上有木雕花草,梁架做工精致,结构完好,造型优美。沿中轴线往后是中殿后殿。中殿面阔、进深各3间,硬山式建筑,正脊和垂脊上有砖雕,左右山脊各竖钢叉,各嵌汉字,南为"万石",北为"千秋"。中宫南侧有3间耳房。大门楼和中宫内院南北两侧,各建1座四角攒尖式方楼,南为钟楼,北为鼓楼,两楼顶端各竖铁刹,内嵌大字,南是"风调"、北是"雨顺"。后宫面和进深各3间,造型和中宫大致相同,南北两侧各建有相同的耳房2间。在中宫和后宫之间南侧,另建道房6间。该宫造型优美,式样别致四周有围墙环绕。平浪宫建筑上书题拮祥语:"风平浪静"、"风调雨顺"和"万古千秋",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太平盛世的向往。
4、山陕会馆。位于荆紫关古街东侧面,创建于清道光年间,是山西和陕西两省商人集资创建,面积4000平方米。坐东向西,面临丹江。现存建筑6座,房屋29间,皆在中轴线上。依次有大门楼、戏楼、过道楼、钟楼、春秋阁(中殿)、后殿、卷棚等。大门楼3间,门前有青石阶,门两侧各伏1造型奇特的石狮子,门楣与檐间有两层石雕图案,庄重威严。戏楼3间,系两层硬山式建筑,下层为过道,上层中间为戏楼,北间为乐队室,南间为化妆室。楼的前后檐均有木雕组画"唐僧取经"等6组,雕绘精湛。从过道楼往后,穿过一条宽2米,长30米的甬道,是春秋楼。面阔3间,为硬山式建筑,两侧有形态逼真的"麒麟望北斗"、 "丹凤朝阳"、"习武图"、"参拜图"及"雄鹰展翅"等透花木雕,前后檐设木雕斗拱,阁内昔供泥塑关公像。春秋阁前南北两侧,建有钟楼和鼓楼,高10米,为方形攒尖顶,四角悬铃,内有"哪咤闹海"、"仙鹤送书"等故事木雕。70年代,南侧的钟楼被扒掉,现仅存鼓楼。沿春秋楼北侧殿房穿过,便进入后殿。后殿 3间,歇山式建筑。最后有卷棚和住房6间。山陕会馆是荆紫关镇最大的建筑群,对形容古代的历史、经济和文化,都有重要的价值。
5、玉皇宫。又名禹王宫。位于荆紫关古街道东侧,座东向西,面江而建,清代建筑,是专门为治水有功的禹王所建造的,现存建筑分前宫、中宫、后宫三大部分,规模庞大,具有浓厚的清代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
6、万寿宫。又名江西馆。面对丹江,座落在街道东侧,清代建筑,现存宫室12间,占地900平方米。该宫为江西商人集资而建,分前宫、后宫和耳房,均系硬山式建筑。
7、清真寺。位于街西侧,座西面东,始建于明代,系硬山式建筑,房顶盖灰板瓦,拱卷门,后曾屡次修复,现状基本保持原貌,该寺为伊斯兰教礼拜场所,为我们研究穆斯林建筑以及该教在当地的传播发展历史,提供了实物标本。
8、法海禅寺。位于荆紫关镇东北部猴山西南麓。猴山曾名 山,故寺曾名曰寺、莲花寺、大寺。为取佛法无边之意,又曰名法海禅寺。据寺碑记载,该寺是由西峰禅师创建于唐仪凤二年(677年),明朝中期由太虚禅师重修,明末清初两次遭动,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和康熙五年(1666年)又进行修葺。大雄宝殿及东西禅堂,也于乾隆和喜庆年间进行修复。白衣阁东楼在咸丰九年(1859年),同治三年(1864年)两次遭破坏,又两次进行整修。该面积6700平方米,坐北面南。现存建筑颁在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大雄宝殿和后殿。现存建筑24间,其中山门3间,大雄宝殿5间,后殿5间。大雄宝殿东侧白衣阁东楼5间,后殿两侧有禅堂各3间,整个建筑错落有致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典雅古朴。大雄宝殿前门上有木雕透花,殿檐上残存有"牧牛图"、"登山图"、"下棋图"、"捕鱼图"和"饮酒图"等。
法海禅寺,背靠山崖,两侧各有一泉水汇集寺前,呈二水环抱状,旁侧竹园深处的八凌泉翻花喷珠,水出竹园又势成瀑布,甚为奇观。山峦崇峨,林木葱笼,带垂丹江,佳境极妙。寺前自然形成的水乡石崖,崖间遍布多姿多彩的水乡石,无奇不有,巧夺天工,石上自然形成许多小洞,洞内昔日多佛像,被人称作"万佛洞 "。这些自然景观与寺内古代建筑相映并存,争艳斗奇,绚丽多姿。据寺内尚存的8通石碑中记载:"上法海下香岩,胜景双山寺"。说明了法海寺和香严寺两处名胜古迹是丹江上下南北的两颗明珠。
9、一脚踏三省碑。位于荆紫关镇西部白浪街中心,白浪街是荆紫关镇的门户。属豫、鄂、陕三省的交界点,西与陕西省商南县汪字店乡接壤,南与湖北省郧县洋溪相连,该街有居民59户,254人,因境内有白浪河故名。三省界碑原为一块顶角朝天的三棱石,上面分刻河南、湖北、陕西之省名字,故被誉为"一脚踏三省"之地。三省商店各居领地,鼎立街头,山民们进入购物,可走遍三省店铺。1987年三省乡镇自发集资,在此建立了一座小巧玲珑的三棱大理石塔式碑。通高5米,三足碑座,中空,碑顶部似塔式,三根贺珠状柱子支撑之角檐及塔顶,顶中心饰园形葫芦状作装饰。碑身用绿、黄色大理石贴面,为锥状三面体新界碑。白浪街-----一脚踏三省之地,背负青山,景色秀丽,多年来三省人民在此繁衍生息,操着不同的口音和睦相处,婚丧嫁娶,各操乡俗。如今白浪街一脚踏三省之处,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前来观光。
荆紫关古建筑群,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实物资料,1987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色美食 贡米,产于丹江西岸的荆紫关镇魏村,据传在明、清时期,当地官府每年必须向皇上呈送,故得名。
脚踏肉,脚踏肉原为湖北赵川一带储藏肉的方法,因肉内部分油质被土吸去,食之香而不腻。
粉蒸肉,粉蒸肉也叫苜蓿蒸肉,是淅川荆紫关的一道特色菜,已流传数百年。
石子烙馍,当地的小吃,制作时,先在平底锅里放上光滑的石子,反复翻炒,然后把擀好的发面饼放在石子内蒸熟。烙熟后馍面布满小坑,外焦里软,酥香可口。
瑟邦
2024-11-22 广告
2024-11-22 广告
SABON瑟邦是源自法国GROUPE ROCHER集团旗下香氛护理品牌,致力于将仪式与惬意香气注入日常沐浴,在愉悦中抚慰身心与灵魂.含有丰富矿物质的死海海盐与臻萃精油融合,绵软细腻,温和去除肌肤老废角质,焕现自然光采。...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瑟邦提供
2010-11-17
展开全部
我知道有一个诛仙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