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份认同的概述
身份认同(identity)是对主体自身的一种认知和描述,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文化认同、国家认同。
由于文化主体之间的不同所以需要主体的身份认同,文化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身份认同的嬗变。身份认同主要是文化认同问题,主要由主体的个体属性、历史文化和发展前景组成。
身份认同感和身份认同度则表征个体在诸多文化个体间的身份确认度。这个词语如今主要出现于哲学、文学、人类学、社会学、电影等方面。建筑领域中除了用于建筑师作为文化个体来讨论,而对于建筑物则极少有引用。
从文化角度讲,在个体认同过程中,文化机构的权力运作促使个体积极或消极地参与文化实践活动,以实现其身份认同”。“
集体身份认同,是指文化主体在两个不同文化群体或亚群体之间进行抉择。因为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这个文化主体须将一种文化视为集体文化自我,而将另一种文化视为他者”。“
自我身份认同(self—identity),强调的是自我的心理和身体体验,以自我为核心”。“社会身份认同(social identity),强调人的社会属性”。“
从个体认同到集体认同,从一种文化到另一种文化,这类过程动态地描摹了身份认同的嬗变机制。在自成一体的部族社会,或天人合一的封建宗法社会,姓氏、血缘、性别等共同构成了牢固不变的身份认同机制。
然而,资本主义现代性自上而下地改变了西方社会整个结构,也将大批化外民族强行带人了现代性的快车道。因此在更广泛的含义上,身份认同主要指某一文化主体在强势与弱势文化之间进行的集体身份选择,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思想震荡和巨大的精神磨难。其显著特征,可以概括为一种焦虑与希冀、痛苦与欣悦并存的主体体验。我们称此独特的身份认同状态为混合身份认同(Hybrid Iden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