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积极性
展开全部
21世纪人类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能力已成为人才在信息社会中得以生存竞争的基本能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已经定为学生的必修课。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一些流行软件、网络游戏、QQ及网上冲浪猎奇等对中小学生有极大的诱惑力,几乎找不到不喜欢玩电脑的学生,但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学生却为数不多。“学生喜欢玩电脑,但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成了普遍现象。我们应究其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改变这一局面,真正发挥信息技术课的作用,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
一、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在当今的课程设置中,信息技术课虽然已定为必修课,但不在高考、中考的范围内,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依然围绕着中考、会考和高考在转,而信息技术课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无非就是在电脑上玩玩游戏,上网聊聊天而已,根本不会引起重视,更谈不上学好这门课。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本能力之一。 学生的学习不仅为了考试,还要培养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
二、 从课堂教学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除了课程形态这一外界因素外,教师还应从学习主体的内因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据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觉得“不好玩儿”,没有自由活动的空间。所以我们要从课堂教学入手,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信息技术课程的直观性、操作性、互动性和发展性;第二,中小学生在这一时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以及他们的兴趣广泛性、想象的丰富性和精神的创新性;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具体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正确地引导学生,使其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下面谈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做法。
1、优化导语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生的心理处在萌芽状态,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根据调查许多小学生学计算机都是出于对计算机的新鲜、好奇而学的,作为计算机教师,更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经常"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从而使导语成为一堂课成功的铺垫。
导语的设计是多样化的,一个好的提问就能激发学生无限的学习热情,如"你能让电脑为你唱歌吗?你能用电脑画画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了。总之,上课伊始,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就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2、注重课堂教学艺术,引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手段被人们喻为“教育系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并不是说只要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使用了电脑,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计算机的组成》一节——不容易使学生感兴趣的课,我们可以从当前流行的DIY入手,以组装计算机为目标,同学们喜欢玩计算机,谁又不想学会组装计算机呢?课前收集计算机各部件的图片,结合图片讲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有条件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实物。讲解时要注意语言的生动、幽默,运用恰当的比喻,将抽象的名词具体化,专业的语言生活化,使学生很愉块地接受哪些“枯燥”的电脑知识,当然,这样的课就对信息技术老师的知识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以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一个普遍的模式: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如此循环往复。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所提到的教学方法,也仅仅是讲练结合,多媒体演示等。这种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在被动接受。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对这种教学就感到乏味。
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要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允许他们犯错误,在纠正错误中获取知识。例如,在Word 2000中图形叠放层次一节的教学,老师为了学生获得对“层”的认识,先出示了几幅内容相同而叠放层次不同的图,让学生观察其不同之处,学生很容易看出,这四幅图只是每幅中图形的叠放层次的不同。然后让大家自己试着做出这四幅图,学生开始制作,有的学生想到了复制,画第一幅,复制了四个,但是图形拖来拖去,始终达不到目的;有的学生是一幅一幅画出来的。老师告诉大家一种制作的方法后,再进一步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如此通过问答、讨论的方式,总结出不同的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以学科整合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应用软件时,我们可以软件的功能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学生复习了学科知识,掌握了软件的使用操作,一具两得,使学生有一种知识应用的成就感,从而记忆深刻。例如,我们可以将计算机中的动画与物理运动结合起来;将绘图与数学的中的图形结合起来;将图文混排与课本的排版结合起来,将Word中的“公式编辑器”与数学、化学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愿意学习、乐于学习。
三、 建立激励学生创新的学习评价机制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常用软件和网络基础知识为主。目前的评价机制多重视课本知识的接受和操作方法的掌握,压抑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挥。有的学生课本知识接受的一般,如果迁移能力起强,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能制作出很有创意的电子作品,应该是更优秀的学生。但往往他们的考试成绩一般,这样就严重地挫伤了他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我们评价一个学生不仅是掌握知识,还要有应用知识的能力。所以,我们的考核内容要给学生适当的自由空间。
总之,计算机学科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操作为核心,创造性的设计教学结构,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成为一种自主自愿的活动。
一、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在当今的课程设置中,信息技术课虽然已定为必修课,但不在高考、中考的范围内,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依然围绕着中考、会考和高考在转,而信息技术课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无非就是在电脑上玩玩游戏,上网聊聊天而已,根本不会引起重视,更谈不上学好这门课。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本能力之一。 学生的学习不仅为了考试,还要培养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
二、 从课堂教学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除了课程形态这一外界因素外,教师还应从学习主体的内因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据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觉得“不好玩儿”,没有自由活动的空间。所以我们要从课堂教学入手,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信息技术课程的直观性、操作性、互动性和发展性;第二,中小学生在这一时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以及他们的兴趣广泛性、想象的丰富性和精神的创新性;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具体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正确地引导学生,使其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下面谈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做法。
1、优化导语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生的心理处在萌芽状态,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根据调查许多小学生学计算机都是出于对计算机的新鲜、好奇而学的,作为计算机教师,更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经常"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从而使导语成为一堂课成功的铺垫。
导语的设计是多样化的,一个好的提问就能激发学生无限的学习热情,如"你能让电脑为你唱歌吗?你能用电脑画画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了。总之,上课伊始,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就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2、注重课堂教学艺术,引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手段被人们喻为“教育系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并不是说只要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使用了电脑,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计算机的组成》一节——不容易使学生感兴趣的课,我们可以从当前流行的DIY入手,以组装计算机为目标,同学们喜欢玩计算机,谁又不想学会组装计算机呢?课前收集计算机各部件的图片,结合图片讲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有条件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实物。讲解时要注意语言的生动、幽默,运用恰当的比喻,将抽象的名词具体化,专业的语言生活化,使学生很愉块地接受哪些“枯燥”的电脑知识,当然,这样的课就对信息技术老师的知识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以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一个普遍的模式: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如此循环往复。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所提到的教学方法,也仅仅是讲练结合,多媒体演示等。这种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在被动接受。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对这种教学就感到乏味。
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要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允许他们犯错误,在纠正错误中获取知识。例如,在Word 2000中图形叠放层次一节的教学,老师为了学生获得对“层”的认识,先出示了几幅内容相同而叠放层次不同的图,让学生观察其不同之处,学生很容易看出,这四幅图只是每幅中图形的叠放层次的不同。然后让大家自己试着做出这四幅图,学生开始制作,有的学生想到了复制,画第一幅,复制了四个,但是图形拖来拖去,始终达不到目的;有的学生是一幅一幅画出来的。老师告诉大家一种制作的方法后,再进一步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如此通过问答、讨论的方式,总结出不同的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以学科整合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应用软件时,我们可以软件的功能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学生复习了学科知识,掌握了软件的使用操作,一具两得,使学生有一种知识应用的成就感,从而记忆深刻。例如,我们可以将计算机中的动画与物理运动结合起来;将绘图与数学的中的图形结合起来;将图文混排与课本的排版结合起来,将Word中的“公式编辑器”与数学、化学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愿意学习、乐于学习。
三、 建立激励学生创新的学习评价机制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常用软件和网络基础知识为主。目前的评价机制多重视课本知识的接受和操作方法的掌握,压抑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挥。有的学生课本知识接受的一般,如果迁移能力起强,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能制作出很有创意的电子作品,应该是更优秀的学生。但往往他们的考试成绩一般,这样就严重地挫伤了他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我们评价一个学生不仅是掌握知识,还要有应用知识的能力。所以,我们的考核内容要给学生适当的自由空间。
总之,计算机学科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操作为核心,创造性的设计教学结构,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成为一种自主自愿的活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