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多媒体促进小学数学教学
2个回答
2016-11-23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能把形象直观的教学引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引申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一直在研讨的课题。在研讨中,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持术的重要性,我校从多渠道筹措资金,建成了教师电脑备课室、多媒体教室等。
硬件上马后,在教学中如何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改变现有的教育方式,使现在信息技术与我们的教育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呢?
在教学实践中,我有一些看法和做法,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一、利用多媒体,巧妙引入新课。
万事开头难,一堂课也是这样的,如果教师能够在引课的时候吸引学生,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当我们感觉单纯凭借语言的描述很难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的时候,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手段,带领学生步入知识的海洋。为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除了教师的行为、语言,教学的设计之外,采用多媒体教学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
例如,在《8、7、6加几》一课中,我运用计算机设计出多媒体课(教学片断)师:小红和她的几个好朋友约好到人民公园去玩,正准备上车时,售票阿姨挡住了去路,她说必须答对车门上的题目才能给他们开门。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生说愿意。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略)生口算出答案。学生全部答对了车门就开了。他们上了车后,司机大伯又笑眯眯的对他们讲,对上我的口令才能车才开的了。设置配音效果,生齐答。车子就开了。
在课的开始,复习了10、9加几的口算和8、7、6的凑十法,巩固旧知,为新课做好铺垫。在教学设计上,我并没有设计单纯的口算题,而是利用了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 并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用他们喜爱的故事情节激发兴趣,引入新课,通过声情并茂的电教媒体对学生形成刺激,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要,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动画、声音、色彩等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实践证明,这样的复习新知,往往是效果显著的。这样一来我们利用计算机教学,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真正体现了教与学融为一体。
二、利用多媒体,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形象,易于学生接受。
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我发现,由于学生年龄小,对一些抽象的问题不易理解,而对一些具体形象的事物却记得特别牢固,例如,我发现他们在计算5-3时,不是对抽象数字的分析综合,而可能是用五个手指减去三个手指、五个苹果吃了三个等具体的事物形象形成的表象相加出来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问题,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由抽象到直观、文图并茂、声像毕具,形象生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联想。
例如,在讲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填未知加数时。我考虑到教材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最早接触到的用括号代替不知道的加数的代数知识,是高年级求未知数x和解方程的初步铺垫,以适应高年级的代数知识的学习。
遵循低年级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思维原则,通过让学生先看直观图来理解题意,再看图填算式中的未知数,帮助学生理解填未知加数的含义,有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所学知识。所以在设计课件时,我先设置用形象直观的实物,然后出示填空题。
三、利用多媒体,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事物的直觉形象思维只停留在表象阶段,抽象逻辑思维才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规律。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意思就是说人认识客观真理是从形象思维入手,再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形象思维虽然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但只是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所反映的只是事物的表象,只有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才能使认知深化到事物本质及其规律性。
所谓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对具体的事物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与推理、判断等过程,从而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概念、法则、定律、性质和本质特征。小学数学知识内容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等特点,因此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阶段,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要与直接感性的经验相联系,所以仍然具有十分明显的具体形象性。
例如:《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目标:是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会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3、会解答有关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应用题。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建立在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的,首先从特殊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着手,通过操作知道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即与它对应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在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中,应培养学生的剪拼操作能力和对图形的想象力,因此在学习时先操作计算机:用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进行剪拼,先把其中的一个三角形,沿着它的高剪成两个小的直角三角形,把它们和另一个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其中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都是相应的小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整个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教学的重点,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对图形的想象力有一定的要求,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设计了应用信息技术的智能化的交互功能,操作帮助键观察计算机中动态演示三角形如何拼成长方形的过程。
学生在计算机动态演示的过程中,领悟了三角形的面积是如何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中推导出来的,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公式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学生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探究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的来龙去脉,理解了本课知识的形成,注意力非常集中,思维十分活跃,了解了许多平面图形之间是有内在联系及其相互联系的,只要找到了这种联系就可以将要学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通过新旧联系求得所要求图形的面积,无论三角形面积计算或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都是如此。由于信息技术能形象地用动画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的想象联想能力得到发挥,由此知识掌握很扎实,同时又学会了把问题转化为知识,也学会探究了学习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与分析、推导等思维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由于一年级的学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及道德情操,有着重要的作用。
有段时间,我发现班里的一部分学生总是上学迟到,根据这一现象,我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时设计了小主人洋洋的新朋友钟表这样的情境:嘟嘟是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他有一个好朋友闹钟。这天早晨8时半了,洋洋才到校。
看到这里,同学们都皱起了眉头,我让大家说一说,洋洋这样的行为对不对。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批评洋洋上学不应迟到。那我们上学应该怎么做呢? 紧接着我让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应该怎么做。听到这里,同学们纷纷举手表示,不学洋洋,要按时到校。这时,那些经常迟到的同学也认识到了错误,决心按时上学,再也不迟到了。
通过这节课,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和学生的现实情况相联系设计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及彼。使学生认识到要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这样做往往比传统的说教学更让学生乐于接受。
五、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几何画板》软件是一个平面几何工具软件。该软件功能强大,可以动态地呈现几何关系。教师利用它既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编制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又可以让学生利用这一工具在计算机上探索,制作各种几何图形、进行各种变换,从而可以发现和研究图形的内在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十分理想的“做数学”的环境,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几何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这些都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无法做到。
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探索与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尽量释放创造的潜能。这样一来,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再创造,实现了真正的数学学习。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即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把教师从繁琐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把课堂的宝贵空间和时间留给我们的孩子,使学生在图、文、声、像的情境中培养兴趣,开阔思维。
我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教育信息化也会变被动为主动,变不自觉为自觉。让我们瞄准未来,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而努力奋斗。
硬件上马后,在教学中如何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改变现有的教育方式,使现在信息技术与我们的教育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呢?
在教学实践中,我有一些看法和做法,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一、利用多媒体,巧妙引入新课。
万事开头难,一堂课也是这样的,如果教师能够在引课的时候吸引学生,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当我们感觉单纯凭借语言的描述很难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的时候,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手段,带领学生步入知识的海洋。为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除了教师的行为、语言,教学的设计之外,采用多媒体教学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
例如,在《8、7、6加几》一课中,我运用计算机设计出多媒体课(教学片断)师:小红和她的几个好朋友约好到人民公园去玩,正准备上车时,售票阿姨挡住了去路,她说必须答对车门上的题目才能给他们开门。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生说愿意。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略)生口算出答案。学生全部答对了车门就开了。他们上了车后,司机大伯又笑眯眯的对他们讲,对上我的口令才能车才开的了。设置配音效果,生齐答。车子就开了。
在课的开始,复习了10、9加几的口算和8、7、6的凑十法,巩固旧知,为新课做好铺垫。在教学设计上,我并没有设计单纯的口算题,而是利用了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 并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用他们喜爱的故事情节激发兴趣,引入新课,通过声情并茂的电教媒体对学生形成刺激,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要,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动画、声音、色彩等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实践证明,这样的复习新知,往往是效果显著的。这样一来我们利用计算机教学,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真正体现了教与学融为一体。
二、利用多媒体,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形象,易于学生接受。
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我发现,由于学生年龄小,对一些抽象的问题不易理解,而对一些具体形象的事物却记得特别牢固,例如,我发现他们在计算5-3时,不是对抽象数字的分析综合,而可能是用五个手指减去三个手指、五个苹果吃了三个等具体的事物形象形成的表象相加出来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问题,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由抽象到直观、文图并茂、声像毕具,形象生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联想。
例如,在讲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填未知加数时。我考虑到教材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最早接触到的用括号代替不知道的加数的代数知识,是高年级求未知数x和解方程的初步铺垫,以适应高年级的代数知识的学习。
遵循低年级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思维原则,通过让学生先看直观图来理解题意,再看图填算式中的未知数,帮助学生理解填未知加数的含义,有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所学知识。所以在设计课件时,我先设置用形象直观的实物,然后出示填空题。
三、利用多媒体,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事物的直觉形象思维只停留在表象阶段,抽象逻辑思维才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规律。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意思就是说人认识客观真理是从形象思维入手,再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形象思维虽然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但只是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所反映的只是事物的表象,只有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才能使认知深化到事物本质及其规律性。
所谓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对具体的事物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与推理、判断等过程,从而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概念、法则、定律、性质和本质特征。小学数学知识内容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等特点,因此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阶段,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要与直接感性的经验相联系,所以仍然具有十分明显的具体形象性。
例如:《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目标:是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会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3、会解答有关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应用题。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建立在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的,首先从特殊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着手,通过操作知道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即与它对应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在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中,应培养学生的剪拼操作能力和对图形的想象力,因此在学习时先操作计算机:用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进行剪拼,先把其中的一个三角形,沿着它的高剪成两个小的直角三角形,把它们和另一个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其中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都是相应的小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整个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教学的重点,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对图形的想象力有一定的要求,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设计了应用信息技术的智能化的交互功能,操作帮助键观察计算机中动态演示三角形如何拼成长方形的过程。
学生在计算机动态演示的过程中,领悟了三角形的面积是如何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中推导出来的,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公式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学生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探究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的来龙去脉,理解了本课知识的形成,注意力非常集中,思维十分活跃,了解了许多平面图形之间是有内在联系及其相互联系的,只要找到了这种联系就可以将要学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通过新旧联系求得所要求图形的面积,无论三角形面积计算或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都是如此。由于信息技术能形象地用动画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的想象联想能力得到发挥,由此知识掌握很扎实,同时又学会了把问题转化为知识,也学会探究了学习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与分析、推导等思维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由于一年级的学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及道德情操,有着重要的作用。
有段时间,我发现班里的一部分学生总是上学迟到,根据这一现象,我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时设计了小主人洋洋的新朋友钟表这样的情境:嘟嘟是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他有一个好朋友闹钟。这天早晨8时半了,洋洋才到校。
看到这里,同学们都皱起了眉头,我让大家说一说,洋洋这样的行为对不对。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批评洋洋上学不应迟到。那我们上学应该怎么做呢? 紧接着我让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应该怎么做。听到这里,同学们纷纷举手表示,不学洋洋,要按时到校。这时,那些经常迟到的同学也认识到了错误,决心按时上学,再也不迟到了。
通过这节课,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和学生的现实情况相联系设计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及彼。使学生认识到要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这样做往往比传统的说教学更让学生乐于接受。
五、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几何画板》软件是一个平面几何工具软件。该软件功能强大,可以动态地呈现几何关系。教师利用它既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编制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又可以让学生利用这一工具在计算机上探索,制作各种几何图形、进行各种变换,从而可以发现和研究图形的内在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十分理想的“做数学”的环境,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几何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这些都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无法做到。
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探索与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尽量释放创造的潜能。这样一来,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再创造,实现了真正的数学学习。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即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把教师从繁琐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把课堂的宝贵空间和时间留给我们的孩子,使学生在图、文、声、像的情境中培养兴趣,开阔思维。
我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教育信息化也会变被动为主动,变不自觉为自觉。让我们瞄准未来,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而努力奋斗。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