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http可不可以在服务器端设置是否支持keep-alive
1个回答
2016-09-16 · 知道合伙人软件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一、什么是keep-alive模式
我们知道HTTP协议采用“请求-应答”模式,当使用普通模式,即非KeepAlive模式时,每个请求/应答客户和服务器都要新建一个连接,完成之后立即断开连接(HTTP协议为无连接的协议);当使用Keep-Alive模式(又称持久连接、连接重用)时,Keep-Alive功能使客户端到服务器端的连接持续有效,当出现对服务器的后继请求时,Keep-Alive功能避免了建立或者重新建立连接。
http 1.0中默认是关闭的,需要在http头加入"Connection: Keep-Alive",才能启用Keep-Alive;http 1.1中默认启用Keep-Alive,如果加入"Connection: close ",才关闭。目前大部分浏览器都是用http1.1协议,也就是说默认都会发起Keep-Alive的连接请求了,所以是否能完成一个完整的Keep-Alive连接就看服务器设置情况。
二、keep-alive的优点
通过使用keep-alive机制,可以减少tcp连接次数,也意味着可以减少TIME_WAIT状态连接,以此提高性能和提高http服务器的吞吐率(更少的tcp连接意味着更少的系统内核调用,socket的accept()和close()调用)。
RFC还指出单用户客户端与任何服务器或代理之间的连接数不应该超过2个。一个代理与其它服务器或代码之间应该使用超过2 * N的活跃并发连接。这是为了提高HTTP响应时间,避免拥塞(冗余的连接并不能代码执行性能的提升)。
三、如何判断消息内容长度的大小
Keep-Alive模式,客户端如何判断请求所得到的响应数据已经接收完成(或者说如何知道服务器已经发生完了数据)?我们已经知道了,Keep-Alive模式发送完数据HTTP服务器不会自动断开连接,所以不能再使用返回EOF(-1)来判断。下面介绍两种判断方法:
(1)使用消息首部字段content-length,Conent-Length表示实体内容长度,客户端(服务器)可以根据这个值来判断数据是否接收完成。
(2)使用消息首部字段Transfer-Encoding
当客户端向服务器请求一个静态页面或者一张图片时,服务器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内容大小,然后通过Content-length消息首部字段告诉客户端需要接收多少数据。但是如果是动态页面等时,服务器是不可能预先知道内容大小,这时就可以使用Transfer-Encoding:chunk模式来传输数据了。即如果要一边产生数据,一边发给客户端,服务器就需要使用"Transfer-Encoding: chunked"这样的方式来代替Content-Length。
chunk编码将数据分成一块一块的发生。Chunked编码将使用若干个Chunk串连而成,由一个标明长度为0的chunk标示结束。每个Chunk分为头部和正文两部分,头部内容指定正文的字符总数(十六进制的数字)和数量单位(一般不写),正文部分就是指定长度的实际内容,两部分之间用回车换行(CRLF)隔开。在最后一个长度为0的Chunk中的内容是称为footer的内容,是一些附加的Header信息(通常可以直接忽略)。
Chunk编码的格式如下:
Chunked-Body = *chunk
"0" CRLF
footer
CRLF
chunk = chunk-size [ chunk-ext ] CRLF
chunk-data CRLF
hex-no-zero = <HEX excluding "0">
chunk-size = hex-no-zero *HEX
chunk-ext = *( ";" chunk-ext-name [ "=" chunk-ext-value ] )
chunk-ext-name = token
chunk-ext-val = token | quoted-string
chunk-data = chunk-size(OCTET)
footer = *entity-header
我们知道HTTP协议采用“请求-应答”模式,当使用普通模式,即非KeepAlive模式时,每个请求/应答客户和服务器都要新建一个连接,完成之后立即断开连接(HTTP协议为无连接的协议);当使用Keep-Alive模式(又称持久连接、连接重用)时,Keep-Alive功能使客户端到服务器端的连接持续有效,当出现对服务器的后继请求时,Keep-Alive功能避免了建立或者重新建立连接。
http 1.0中默认是关闭的,需要在http头加入"Connection: Keep-Alive",才能启用Keep-Alive;http 1.1中默认启用Keep-Alive,如果加入"Connection: close ",才关闭。目前大部分浏览器都是用http1.1协议,也就是说默认都会发起Keep-Alive的连接请求了,所以是否能完成一个完整的Keep-Alive连接就看服务器设置情况。
二、keep-alive的优点
通过使用keep-alive机制,可以减少tcp连接次数,也意味着可以减少TIME_WAIT状态连接,以此提高性能和提高http服务器的吞吐率(更少的tcp连接意味着更少的系统内核调用,socket的accept()和close()调用)。
RFC还指出单用户客户端与任何服务器或代理之间的连接数不应该超过2个。一个代理与其它服务器或代码之间应该使用超过2 * N的活跃并发连接。这是为了提高HTTP响应时间,避免拥塞(冗余的连接并不能代码执行性能的提升)。
三、如何判断消息内容长度的大小
Keep-Alive模式,客户端如何判断请求所得到的响应数据已经接收完成(或者说如何知道服务器已经发生完了数据)?我们已经知道了,Keep-Alive模式发送完数据HTTP服务器不会自动断开连接,所以不能再使用返回EOF(-1)来判断。下面介绍两种判断方法:
(1)使用消息首部字段content-length,Conent-Length表示实体内容长度,客户端(服务器)可以根据这个值来判断数据是否接收完成。
(2)使用消息首部字段Transfer-Encoding
当客户端向服务器请求一个静态页面或者一张图片时,服务器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内容大小,然后通过Content-length消息首部字段告诉客户端需要接收多少数据。但是如果是动态页面等时,服务器是不可能预先知道内容大小,这时就可以使用Transfer-Encoding:chunk模式来传输数据了。即如果要一边产生数据,一边发给客户端,服务器就需要使用"Transfer-Encoding: chunked"这样的方式来代替Content-Length。
chunk编码将数据分成一块一块的发生。Chunked编码将使用若干个Chunk串连而成,由一个标明长度为0的chunk标示结束。每个Chunk分为头部和正文两部分,头部内容指定正文的字符总数(十六进制的数字)和数量单位(一般不写),正文部分就是指定长度的实际内容,两部分之间用回车换行(CRLF)隔开。在最后一个长度为0的Chunk中的内容是称为footer的内容,是一些附加的Header信息(通常可以直接忽略)。
Chunk编码的格式如下:
Chunked-Body = *chunk
"0" CRLF
footer
CRLF
chunk = chunk-size [ chunk-ext ] CRLF
chunk-data CRLF
hex-no-zero = <HEX excluding "0">
chunk-size = hex-no-zero *HEX
chunk-ext = *( ";" chunk-ext-name [ "=" chunk-ext-value ] )
chunk-ext-name = token
chunk-ext-val = token | quoted-string
chunk-data = chunk-size(OCTET)
footer = *entity-header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镭速传输
2024-10-28 广告
2024-10-28 广告
作为深圳市云语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员,我们推出的FTP替代升级方案,旨在解决传统FTP在安全性、效率、稳定性及管理方面的不足。我们的产品通过采用自主研发的Raysync传输协议,实现高效、安全的文件传输,即使在恶劣网络环境下也能确保传输的稳定性...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镭速传输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