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大学生上课都不听课了呢,老师不管吗?
网友一:
我也是那么过来的,上了大学在课堂上很少听课,都是自己玩自己的,做着其他事情。我想原因有以下几:第一,高中时老师的灌输;第二,大学老师没有高中老师那么严格;第三,手机等通讯工具的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工具。
首先,我们在高中期间,老师经常说,大学很自由没有人管。我相信所有的高中老师都说过,在高中就好好学习遵守纪律,去了大学完全自主,没有人会管你,你自己想干啥就干啥,所以很多同学对大学的第一印象就应该是这样,来到大学后就觉得上课不听也无所谓,就是要放松自己,所以在课堂上表现的很不尽人意。
其次,在大学期间,老师不会像高中老师那样很严格的要求。在高中时,不管是哪科的老师都是严格要求,来到大学,老师很少会管你,你来上课就可以,不来就记一个旷课,至于你来上课是否认真听讲一般老师,都不会关心的。所以这也客观上位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提供了条件。
最后,当今手机的普及。现在在大学课堂上,很多学生都是在玩手机,不管是干什么,总得来说都离不开网络,手机成为了他们必不可少的,在上课时,更是成为了他们的好伙伴。
但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学生自己的惰性,每个人都想享受生活,再加上没有人教导,大学生就很容易被自己的惰性所干扰。
网友二:
首要原因是讲得不好,其次才是学生层次问题,最后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学习方式改变的问题。
大学对老师的考核偏重于科研,这样的评价体系导致对教学的重视普遍不够,以致需要政府出台支持性举措来提高本科生的教学水平。大学里没有中小学那样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这就是“讲得不好”的背景。讲课其实也是很有技术含量的,你每天要琢磨学生,琢磨知识体系,设计教学过程,在学生犯困的时候穿插点佐料提提神。知识需要包装才能让学生接受,这个年代还在拿着一本书照本宣科,任谁听了都昏昏欲睡。
学生层次也占很大比重。以前有个同事口音特别重,讲课就不说吸引力了,我们这些大人听明白都比较困难,可她班上的学生听得特别认真,考得也特别好,我偷偷问一个学生这是啥原因,人家说“老师讲课口音重,我们不认真听就听不懂,所以就得努力听啊。”这就是好学生,听不懂都不会放弃,把别人听不懂的都想法听懂。为什么大家都要考好学校呢?就因为好学校是好生学扎堆,学习氛围浓,你不听课就要受到鄙视,而在不好的学校里是谁听课谁受鄙视。所以在某些氛围下,老师就别说讲课了,能把课堂维持住不出乱子都很不容易,这样的学校首要任务是严加管理。
网友三:
不是都不听课而是有不少人不听课。
一,许多家长老师不止一次的地告诉孩子,你的任务就是考大学,当考上大学后就失去了人生目标。没有了奋斗动力。
二,大学管理和教学与中学不同,全靠学生自觉,不再是强迫性学习,学生就会放松。
三,以前十几年的高强度学习导致学生厌学。至于手机,只是提供了一个消耗时间的工具。没有手机他们会用其他方式的。
网友四:
首先,95后的大学生的生活价值观不同于以前,处于慢就业形态,由于父母分担了孩子的生活负担,孩子可以更自由的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其次,不听课不等于不学习,不少大学生还是比较喜欢通过电脑手机浏览器,图书馆,外出兼职之类的另类接触的方式学习。总结:大学生们向往自由的自主意识形态。造成了老师家长们眼中的不听课就等于不学习的假象!
大学生也不是都不听,都是看是否是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再者就是看老师讲课的方式是否让自己激起兴趣。老师讲得好,全班同学互动所营造起的学习氛围会让课堂活跃,反之,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而老师讲得一般还不如自己翻书自学,想要查阅什么手机百度方便着呢,反正现在大学老师大多还是按书死板地教学。
网友五:
我觉得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化,网上有众多免费的学习资源,而且有很多牛人在讲课。爱学习的学生通过这些课程能更好地获得知识和技能,自然对课堂上针对中等学生的普通讲授没什么兴趣。大学也要逐渐引入先进技术,开发更适应当前学习环境的课程,逐渐实现个性化教学、按需学习。
当老师要经常反思,反正在我教书的时候从来没有把学生不听课当成单纯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而是首先要查找自己的问题,看能不能改进。对学生来说,课堂上的学习机会不是“无限”的,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反正呆着也是无聊,还是多听讲多学点本领是正经。
这有很多原因,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
刚步入大学时,有些以前中规中矩的学生还会沿袭高中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但可能久而久之,随着大学学习难度的加大,一节课课程量的增多,不太适应。上课听不懂,听不明白,那还不如找点其他事情做做。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网上也有很多优质资源可以利用,想着下课后听听网课,自己学。
还有些摆烂型选手,大学没有了家长的管控,再加上大学老师管的比不上高中老师管的严,好不容易脱离了桎梏,那当然得放松一下。一旦陷入了一次懒惰,就会有下一次,进入恶性循环。
客观因素:
随着科技市场的发展,市面上可供娱乐的东西越来越多。手机的魅力确实很大,手机里有短视频,购物软件,游戏,动漫,影视……不得不承认,对于现在的绝大部分人来说,这些能让人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多巴胺的东西确实比枯燥的课本知识有意思。那那些缺乏自我管控力的学生,在还没弄清楚搞明白自己来大学究竟是来做什么的之前,确实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这些快乐里游荡。
还有一个客观因素就是大学老师更多注重的是科研,有一定数量的大学老师在课堂上都是在读ppt,所以如果论讲课传授知识,那在某些程度上是比不过有些高中老师的。有些大学老师确实是行业里的大佬,但牛归牛,讲课不一定能讲得出水平。所以在听着不感冒的课和能吸引住眼球的事情上,学生果断选择了后者。
至于老师管不管,这得看老师自己想管还是不想管,毕竟大学里面都是成年人了,不是知识体系什么都还没形成的小孩子了,成年人就得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责。
为了能专心致志,明确目标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具体明确的目标可以产生具体结果,也就是说目标具有结果导向性。再说的具体点就是:我们只有很清楚的知道了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我们大脑才会提前做好准备,调整好状态、心态去面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个目标不能是长期目标(如果是,还必须把它细分),它的时间间隔一定要合适,因为我们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会随着时间的间隔产生松动和减弱。
其次,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
先明确自己的时间利用效率,就是感受时间的长度和时间段内能做多少事。例如:设定十分钟“倒计时”,看在这段时间内能完成多少事;接着,先“预估”完成某项任务(读书、作业、工作等)的所需时间,然后再和“实际”所需时间做比较分析。如此经常练习,就能帮助我们了解不同任务所需的时间长短,进而预留足够的时间,完成各项任务。
其次,制定确实可行的作息表,张贴在房间的显眼处。如果接连几天,都无法依照预定时间作息,应找出原因并做调整。制定作息表的关键在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时间规则,“自己做得来”的内在意识会比较乐意遵守。只要坚持一段时间,我们的时间管理能力自然会提高。
其三,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
大学的自学更多的是靠自己去阅读学习,而且有效阅读也是所有学习能力的基础,所以提升学习能力最基本的要先“学会阅读”。提升阅读能力可以学习一下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一种相对科学、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掌握快速阅读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阅读理解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具体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安装软件即可进行试用训练。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提高阅读速度5倍左右,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思维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一些提高,最终提高阅读、学习效率,取得好成绩。
再者,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并养成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阅读的习惯,使我们在阅读时善于发现重点、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材料。在读书的过程中或读完一本书的时候,要学着做点读书笔记,记录一下书本的脉络主旨、主要人物、事迹、以及阅读感悟(思考)等,一些优美词句也可以摘抄一下。
其四,要学会自我监视。
人总是有惰性的,所以要学会检视自己。定期做纪录并检视,写下自己想要改善的问题、列出错误的地方、检讨学习心得:“我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什么技能或方法?我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在解题中有没有什么遗漏或错误?将来如何避免?在日后的学习中要怎样做比较好?”这些自我评价的过程,会使我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优、弱点,找到出现具体问题的具体原因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