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所学校的前身是国立中正大学?
国立中正大学是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於1940年6月由江西省政府创建於临时省会——泰和县,首任校长为著名植物分类学家胡先驌,校名取义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大中至正」。抗战胜利後,国立中正大学迁至南昌。1949年9月,国立中正大学改名国立南昌大学,并先後并入江西工专、农专、体专、水(利)专。1950年10月直接称为南昌大学。设政治学院、文学艺术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农学院5个学院,16个系。1952年农学院改称为江西农学院(现江西农业大学)。
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原南昌大学解体,大部分理工学院分别调整到华中工学院、华南工学院、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後又并入湖南大学)、中南矿冶学院、中南体育学院、中南财经学院、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14所高校,保留了中文、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和艺术7科的部分专业及老师,学校改设为江西师范学院。江西师范学院继承了原南昌大学全部校舍场地、大部分图书资料、一部分仪器设备以及1/3的教师、大部分职员和全部工人。
江西师范学院不是以师范部为基础或主体建立的,因为师范部本身没有校舍场地、没有图书资料、没有仪器设备,甚至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师队伍。根据原南昌大学1952年12月教职员录,师范部9科除艺术科独立设置外,8科(含中语、史地、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的科主任都是文法学院、理学院和体育专修科各有关系科的系科主任兼任,即这8科均是挂靠在其他学院有关系科的。原南昌大学留给江西师范学院教师75人,79%是文法学院和理学院教师,师范部教师只有16人,其中艺术科教师就有6人,占 38%。原南昌大学给江西师范学院留下了理学院院长郭庆棻、副教务长谷霁光、副总务长熊化奇、数学系主任彭先荫、文史系代主任欧阳琛、艺术科主任刘天浪、还有校务委员吴士栋,而师范部主任任言却未留下,被调到华南师范学院。江西师范学院於1983年10月改名为江西师范大学。
1958年江西大学成立,江西师范学院生物系并入江西大学。1993年5月,江西大学和1958年始建的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南昌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为原国立中正大学的直接继承者,但其精神、校史、校名等,全荡然无存。
国民政府迁台後,中正大学复校的期望一直没在原校友的心中减弱过。相关单位也三番五次的招集这些老校友招开复校磋谈事宜,多此举办餐会募款。1989年7月1日,台湾的国立中正大学成立,自称「因为纪念蒋中正先生并平衡岛内高等教育发展,在嘉义县成立国立中正大学。与原国立中正大学名称相同纯属巧合,并非原国立中正大学在台湾复校」。然其校刊内历史又常有所谓「前期校友」、杰出校友介绍又常提大陆时期之校友成就以勉励「学弟妹」。到底是出於如何考量要说台湾中正与1949年的大陆中正大学毫无关系,诚或有其不明之因。
国立中正大学在江西传系(依据各学校继承部、院、系、科的大小与数量排序) 关于国立中正大学的在江西的正统,在江西的高校界近几年来有所争议,为客观公正起见,列出在江西的主要传系:江西师范大学(1940 ~ )主要继承原国立中正大学部分部院系科,全部校舍场地,大部分图书资料,一部分仪器设备。江西农业大学(1940 ~ )主要继承原国立中正大学农学院。南昌大学(1921 ~ ) 主要继承经江西师院在原国立中正大学生物科基础上调整扩建后的生物系(1962年由原江西师范学院生物系并入)。
国立中正大学(英文名: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 CCU),简称“中正”,是一所位于中国台湾地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该校的办学源头可追溯到中华民国时期江西抗战后方泰和县杏岭(民国32年,日军进占南昌,江西省政府迁至该地以成立临时省会)的国立中正大学(南昌大学前身),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该校随即迁往南昌望城岗。
其校名取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大中至正”,原奠基石载,本大学敬奉我民族领袖之名而名之,1989年亦为纪念蒋中正而宣告于台湾嘉义正式复立。
该校在台湾与国立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兴大学统称为中字辈大学 [1] ,现为台湾综合大学系统、彰云嘉大学院校联盟成员。2013年发布的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中,在两岸四地高校中列第45位,台湾地区第1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