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题

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近代资本主义文化也在上海产生,列举其中教育方面的成就(能列举几个就列举几个,谢谢)拜托,我知道书上有,但我要是能找见我何必提问呢!!!... 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近代资本主义文化也在上海产生,列举其中教育方面的成就(能列举几个就列举几个,谢谢)
拜托,我知道书上有,但我要是能找见我何必提问呢!!!
展开
 我来答
liueis
2010-11-12 · 超过16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3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0.6万
展开全部
  这个要从西学东渐说起

  外人创 办 “新 学”:

  所谓新学,是指由西方教会按照西方办学模式在中国兴办的各类学校,它完全不同于废除科举以前的中国传统学校。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香港的割让和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5个港口对外开放,外国传教士纷纷来华,创办了许多西式学校。据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一书所提供的资料,仅在1842年至1860年这段时间,香港有6所、广州14所、澳门 l所、福州5所、厦门2所、宁波3所、上海14所,确切可考者有36所。显然,上海居于首位。1860年以后,教会在中国办学的范围更广,除北京、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外,在通州、烟台、苏州、武昌、镇江也先后办起了一些学校,其中包括中国人创办的一些官办或民办的学校,但仍以上海最多。特别是上海还出现了两所高等学校,一所是1879年圣公会创办的圣约翰大学,一所是1896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即交通大学前身)。这两所学校是在我国创办最早的一批高等学校,也是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颇具影响的两所学校。所有这些学校一改中国旧式学校的办学传统,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进行了全面革新,实际上是我国现代学校的雏形。这些学校所传授的知识可以说基本上都“洋化”了。这样,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知识又多了一种传输渠道源源不断向中国涌来。

  晚清时期还设有两类学校,一是上海广方言馆,一是格致书院。前者是适应晚清社会对外交往需要而设立的培养外语人才的教育机构,开初以学习西文和算学为主。后并入江南制造局,以后又与江南制造局的工艺学堂合并,以习工商各业为主,遂改为工业学堂。这是我国官办工业类专门学校的初始。格致书院则是由英国驻沪领事麦华陀(Walter Henry Medhurst)倡议创办的。这是一所在中国近代历史上非常特殊的学校。所谓特殊,首先是从经费来源到学校管理都是中西合璧;其次它集博物馆与科技学校于一体而不同于当时任何类型的其他学校。开创之初,格致书院从海外运来了各类科学仪器、兵器、运输器具和机器,并一一展出,供市人自由进出参观,使当时的一般民众大开眼界。书院还开设系列讲座,除讲授科学知识外,还讲授工程、制造、矿务、测绘等方面的内容,听讲者络绎不绝。当时格致书院作为传播西方科学技术的一个窗口,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关注。三是它对全社会开放。书院本身学生并不太多,但是全国各地的人士都可参加它精心设计的考试,而且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对问题的理解尽情发挥,真是别具一格,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投笔一试。据载,共出各类课艺题目86个,全国各地的应试者中获超等、特等、一等奖者就有1878人次。由此可见书院在当时影响之大。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主义者在把上海变为侵华的政治、经济、军事基地的同时,
  还进行了大量的文化侵略活动,众多教会学校的出现便是一个明证。据史料记载,从1840年至1900年的60年间外国殖民者在上海共创立学校61所,其中小学33所,中学25所,大学3所。今黄浦区南片原属南市一带数量尤多。笔者在原南市地带的蓬莱区九所中学工作了近半个世纪,与原教会学校有所接触和了解。
  1850年4月美国传教士在老西门方斜路“白云观”庙(近年已迁大境路重建)旁开设“裨文女塾”,后
  改为裨文女中和市九中学;1851年法国天主教在董家渡天主教堂设“启蒙学堂”,后改名为仿德小学,现校址属一所职校;同年美国圣公会设圣玛利亚女子中学(校址在今江苏路市三女中);1853年法国天主教创办仿德女中(校址在国货路);两年后又建徐汇女子中学;1860年美国长老会教士范约翰在陆家 浜路创办“男属”,第二年又设“女属”,后分别改名清心中学(校址是现在的市南和市八中学);1865年法国天主教洋泾浜教堂开设类思小学,后为四川南路小学。1886年法租界公董局创建“中法学堂”、“中法中学”(即今西藏南路光明中学)。
  所有教会学校均开设“宗教课”,举行各种宗教活动。所学科目大多用外文教学。各校都不许升中国
  国旗,只能升创办人所属国家的国旗,甚至连毕业文凭上也只印有外国国旗。
  上海最早的三所教会大学分别为1874年筹警建的格致书院、1879年的圣约翰书院、1881年的中西书院。
  外国殖民者兴办教会学校是为了培养洋奴和他们所需要的各种人才,最终为他们的整个侵略计划服务。但历史发展的事实和办学效果并不能完全符合他们的主观意图,教会学校的高墙深院也难以挡住爱国学生的革命热潮和先进思想的传播,各种革命运动浪潮此起彼伏。学生中还涌现出不少中国建设所需要的科技人才,为中国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不少爱国学生还走上了革命道路。
wangruioop
2010-11-09 · TA获得超过20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9.9万
展开全部
书上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