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平衡能力是人在身体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时候能够保持身体稳定的一种能力,是人体得以站立、行走和保持动作协调的重要保障。因此,平衡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项目。体育活动作为幼儿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幼儿平衡能力的重要途径。
幼儿阶段的孩子,年龄小、认知能力弱,但模仿性强,处于发展平衡能力的关键时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就明确指出:在幼儿体育活动中,要把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作为动作的发展目标,要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幼儿发展指南强调了对于幼儿平衡能力培养的重视,由此可见,平衡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在体育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内的各种资源,开展平衡训练,促进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在传统的幼儿体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幼儿年龄小,大部分老师都是向幼儿讲解了体育活动内容后,让幼儿自己玩游戏。这种教学方式过于单调,且目标分散,幼儿玩着玩着就没有了参与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好奇心强,喜爱新鲜、有趣的事物的特点,根据体育活动不同的教学目标,分别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到平衡能力的训练活动中。
例如,在一次练习单腿站立的体育活动中,活动目标是要能够单腿站立,上身不晃动,且能保持1分钟。根据这一教学目标,笔者设立了“大公鸡”的教学情境,让孩子们扮演大公鸡的角色,模仿公鸡“金鸡独立”的姿势,单脚直立,昂首挺胸,笔者边做动作边引导幼儿念着儿歌:“我是大公鸡,天天早早起,叫醒小朋友,清晨喔喔啼。”先让孩子们腿站立,保持上身不晃动20秒,再慢慢延长时间。当他们都熟悉了游戏规则之后,再比比看谁站立的时间最长。在活动中,孩子们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变换不同的活动形式,如金鸡过河、斗鸡等。
情境的创设使单调的教学寓教于乐,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参与兴趣,他们兴高采烈地反复练习,乐此不疲地在情境中训练平衡能力,使幼儿的平衡感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激活和训练。
二、多样器材,充分调动幼儿的平衡感官
活动材料是幼儿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幼儿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和认知结构,投放多样化的材料,开展动态平衡与静态平衡的练习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平衡感官,实现平衡能力的发展。
笔者在指导幼儿开展平衡练习的时候,投放的材料要遵循多样化的原则,根据练习目的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材料组合。如让幼儿用头、肩等部位来顶沙包、顶塑料盘子、顶积木以保持材料的平衡;或者让幼儿拿着水桶,保持平衡地走等。笔者还先让幼儿在平衡木上练习站立,然后再升级难度,在空旷的操场上设置踩高跷的游戏,为孩子们提供一些幼儿能够安全使用的踩高跷道具,或用梯子作为障碍物,让幼儿踩着高跷跨过梯子,或者利用操场上的一些小斜坡,让幼儿俯冲着滑滑板等。
通过多样化的材料开展多元化的平衡锻炼,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平衡感官,促进了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三、开发场地,拓宽幼儿平衡能力训练的空间
幼儿园都有着较宽阔的场地与丰富的活动训练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场地资源组织幼儿开展平衡练习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加大难度,组织幼儿开展梯度式的平衡训练,这样才能既引起幼儿的参与兴趣,又逐步实现平衡能力的提升。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由于操场上的活动空间比较单一,因此,为了提高对于幼儿平衡能力的训练效果,笔者会开发不同的场地,拓宽幼儿平衡能力的训练空间。笔者通常会借助于幼儿园内不同场地的特点,然后分别组织幼儿进行不同难度的平衡练习活动。如基本的平衡训练,笔者会让孩子们压着操场上白色的跑道线行走,并逐渐加大难度,改为曲线式压着白色的跑道线行走。除此之外,更加高难度的,笔者会利用一些小型的轮胎组成高低不同的护栏,让孩子们练习障碍物行走等。
通过由浅入深的梯度式平衡训练,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平衡感官,逐步实现了幼儿平衡能力的提升。
四、游戏实践,丰富幼儿平衡训练的内容
在平时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平衡训练通常都是进行单调的基本动作练习,这样极易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而缺乏参与的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喜爱游戏的心理,以游戏化的模式,把需要进行平衡训练的内容和幼儿的日常生活练习起来,以促进平衡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指导幼儿进行平衡能力实践活动的初期,部分幼儿平衡能力较差,出现了畏惧心理,笔者便设计了“我是小小消防员”的活动。为了救火,“消防员”必须通过狭窄的木桥,于是,笔者让孩子们在一定高度的平衡木上行走,开始时,笔者会牵着他们的手,而后慢慢放开,直到他们都能独立走完全程。当孩子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平衡能力后,笔者便设计了“抢救伤员”的游戏活动,孩子们两人一组,抬着担架,一起过平衡木。口哨一响,两个小朋友相互协作,过桥抢救伤员。通过这些游戏,调动了幼儿的参与性,有效促进了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
幼儿阶段是发展孩子平衡能力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当重视对幼儿平衡能力的培养,充分认识到平衡能力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特点,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组织幼儿开展平衡训练,以提升幼儿的平衡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阶段的孩子,年龄小、认知能力弱,但模仿性强,处于发展平衡能力的关键时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就明确指出:在幼儿体育活动中,要把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作为动作的发展目标,要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幼儿发展指南强调了对于幼儿平衡能力培养的重视,由此可见,平衡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在体育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内的各种资源,开展平衡训练,促进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在传统的幼儿体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幼儿年龄小,大部分老师都是向幼儿讲解了体育活动内容后,让幼儿自己玩游戏。这种教学方式过于单调,且目标分散,幼儿玩着玩着就没有了参与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好奇心强,喜爱新鲜、有趣的事物的特点,根据体育活动不同的教学目标,分别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到平衡能力的训练活动中。
例如,在一次练习单腿站立的体育活动中,活动目标是要能够单腿站立,上身不晃动,且能保持1分钟。根据这一教学目标,笔者设立了“大公鸡”的教学情境,让孩子们扮演大公鸡的角色,模仿公鸡“金鸡独立”的姿势,单脚直立,昂首挺胸,笔者边做动作边引导幼儿念着儿歌:“我是大公鸡,天天早早起,叫醒小朋友,清晨喔喔啼。”先让孩子们腿站立,保持上身不晃动20秒,再慢慢延长时间。当他们都熟悉了游戏规则之后,再比比看谁站立的时间最长。在活动中,孩子们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变换不同的活动形式,如金鸡过河、斗鸡等。
情境的创设使单调的教学寓教于乐,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参与兴趣,他们兴高采烈地反复练习,乐此不疲地在情境中训练平衡能力,使幼儿的平衡感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激活和训练。
二、多样器材,充分调动幼儿的平衡感官
活动材料是幼儿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幼儿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和认知结构,投放多样化的材料,开展动态平衡与静态平衡的练习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平衡感官,实现平衡能力的发展。
笔者在指导幼儿开展平衡练习的时候,投放的材料要遵循多样化的原则,根据练习目的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材料组合。如让幼儿用头、肩等部位来顶沙包、顶塑料盘子、顶积木以保持材料的平衡;或者让幼儿拿着水桶,保持平衡地走等。笔者还先让幼儿在平衡木上练习站立,然后再升级难度,在空旷的操场上设置踩高跷的游戏,为孩子们提供一些幼儿能够安全使用的踩高跷道具,或用梯子作为障碍物,让幼儿踩着高跷跨过梯子,或者利用操场上的一些小斜坡,让幼儿俯冲着滑滑板等。
通过多样化的材料开展多元化的平衡锻炼,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平衡感官,促进了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三、开发场地,拓宽幼儿平衡能力训练的空间
幼儿园都有着较宽阔的场地与丰富的活动训练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场地资源组织幼儿开展平衡练习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加大难度,组织幼儿开展梯度式的平衡训练,这样才能既引起幼儿的参与兴趣,又逐步实现平衡能力的提升。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由于操场上的活动空间比较单一,因此,为了提高对于幼儿平衡能力的训练效果,笔者会开发不同的场地,拓宽幼儿平衡能力的训练空间。笔者通常会借助于幼儿园内不同场地的特点,然后分别组织幼儿进行不同难度的平衡练习活动。如基本的平衡训练,笔者会让孩子们压着操场上白色的跑道线行走,并逐渐加大难度,改为曲线式压着白色的跑道线行走。除此之外,更加高难度的,笔者会利用一些小型的轮胎组成高低不同的护栏,让孩子们练习障碍物行走等。
通过由浅入深的梯度式平衡训练,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平衡感官,逐步实现了幼儿平衡能力的提升。
四、游戏实践,丰富幼儿平衡训练的内容
在平时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平衡训练通常都是进行单调的基本动作练习,这样极易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而缺乏参与的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喜爱游戏的心理,以游戏化的模式,把需要进行平衡训练的内容和幼儿的日常生活练习起来,以促进平衡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指导幼儿进行平衡能力实践活动的初期,部分幼儿平衡能力较差,出现了畏惧心理,笔者便设计了“我是小小消防员”的活动。为了救火,“消防员”必须通过狭窄的木桥,于是,笔者让孩子们在一定高度的平衡木上行走,开始时,笔者会牵着他们的手,而后慢慢放开,直到他们都能独立走完全程。当孩子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平衡能力后,笔者便设计了“抢救伤员”的游戏活动,孩子们两人一组,抬着担架,一起过平衡木。口哨一响,两个小朋友相互协作,过桥抢救伤员。通过这些游戏,调动了幼儿的参与性,有效促进了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
幼儿阶段是发展孩子平衡能力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当重视对幼儿平衡能力的培养,充分认识到平衡能力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特点,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组织幼儿开展平衡训练,以提升幼儿的平衡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