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依恋心理,怎样做最有利于孩子成长?

 我来答
kyoya255
2018-01-30 · 超过7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5万
展开全部

【心事问答】

Q:面对孩子的依恋心理,怎样做最有利于孩子成长?

A:要分清楚孩子的依恋心理是安全的依恋还是不安全的依恋。前者对孩子有利,而后者的影响比较消极。父母要针对不同的依恋类型对症下药,针对第一种依恋,父母可以多与孩子互动,多给孩子拥抱和亲吻,和孩子一起玩耍,减少其失落感。但是针对第二种依恋心理,则要努力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案例】

一位年轻的妈妈有这样的烦恼:宝宝小虎现在1岁半了,可是对奶奶非常依恋。每天早晨睁开眼睛看到的必须是奶奶,要是醒来之后看不到奶奶就会又哭又闹;吃饭也必须奶奶喂;穿衣服也得奶奶帮着穿;有时候奶奶去上厕所,小虎也要站在外面等。妈妈知道小孩子都依恋大人,但是这么依恋奶奶会不会有点过分了?周末想让奶奶休息一下也不行,实在是很发愁。

很多家长应该也有类似的疑惑和烦恼,对于宝宝的依恋心理,家长一方面可能觉得宝宝依赖自己,很欣慰;但是另一方面,又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觉得自己的小孩太过黏人会不会不太正常?

【专家分析】

其实,2岁之前的小孩子有依恋行为是很正常的,这是由孩子的依恋心理导致的。依恋是孩子在2岁之前与母亲或主要抚养人之间建立的一种特殊的情感连接纽带,可以大致分为以下4个阶段。

1.0?3个月的宝宝处于无差别的依恋阶段。

处于这个阶段的宝宝,对身边的人还没有特别深刻的认识,也不会区分不同的人,所以对所有人的态度和反应都基本没有差别。

2.3?6个月的宝宝处于有差别的依恋阶段。

处于这个时段的宝宝已经开始区别熟人和陌生人了,宝宝往往对熟人比较热情,而对陌生人比较排斥。对经常看护自己的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等人开始产生依恋的倾向。

3.6个月?2岁的宝宝处于依恋对象单一化阶段。

这个时候的宝宝已经能够从熟人中辨别出自己的主要看护者,并表现出强烈的依恋感。当他们一离开宝宝就会表现出焦虑和不安,并有可能大哭大闹。这个依恋的对象有可能是父母、爷爷奶奶、照顾宝宝的保姆,等等,谁主要看护他,他就会对谁产生强烈依恋,与此同时,宝宝开始对陌生人产生防备和怯生的情绪。

4.2岁以后的宝宝处于依恋对象伙伴化阶段。

此时的宝宝已经明白依恋对象只是暂时离开,并不是永远不回来,所以宝宝对依恋对象离开时的焦虑情绪有所缓解。与此同时,这时的宝宝开始同伙伴交往,并有可能将依恋情结转移到伙伴身上。

因此,宝宝的依恋情结是很正常的,这是一种来自建立安全感的需要,也是孩子内在的心理需求。所以在这个时候,父母或者看护人千万不要强行推开宝宝,要耐心地安抚宝宝,并告诉他自己不会离开。只有这样宝宝才会建立比较深厚的安全感,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更有勇气和胆量。

但是,一味的依恋也不是好事。专家将依恋分为两种:安全的依恋和不安全的依恋。

安全的依恋是指宝宝对自己的看护人建立了深厚的信任感,认为自己的看护人是爱自己的,并会好好照顾自己,这种依恋有助于婴幼儿的心理健康;而不安全的依恋则是指宝宝意识到他不能完全靠自己的看护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此时宝宝更容易与成人或同龄人建立脆弱的人际关系,但是宝宝会害怕进入他人的世界,更喜欢独处,而不愿意和其他人接触。

【给家长的建议】

针对宝宝的依恋心理,父母们要分清楚孩子的依恋是哪一种,关键要看宝宝是否愿意探索周围的环境,当自己依恋的人重新回来时,宝宝是否会显得高兴。如果宝宝显得很开心,那就说明宝宝和依恋对象建立的是一种比较正常而安全的依恋关系。这种安全的依恋关系的培养需要父母尽可能多地照顾宝宝,陪宝宝做游戏。一个小动作或小行为都可能让宝宝感受到家长的爱,例如对宝宝微笑,拥抱宝宝,亲吻宝宝,等等。当然,父母也不要将所有的重心都放在宝宝身上,要给宝宝一些独立的时间。在离开宝宝之前要和宝宝说清楚,例如:“妈妈先离开一下,马上就回来哦。”和宝宝说话一定要轻声细语,不要给宝宝带来负面的情绪影响,同时父母一定要守时,不要给宝宝带来不信任和不安全的感觉。

针对宝宝的不安全依恋,要尝试让家庭的其他成员也积极参与到照顾宝宝的行列中,让宝宝明白除了依恋对象之外还有其他人也很关心照顾自己。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宝宝的独立性,让宝宝学着独立收放自己的玩具和物品。另外,还可以多带宝宝亲近大自然以及亲朋好友,使宝宝的视野更加广阔。

总之,面对孩子的依恋心理,父母应针对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孩子的依恋心理在2岁之前都是很正常的,而且这种依恋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有好处的,所以不必太过担忧。但是当宝宝的依恋过度或者出现不安全依恋时,父母就要注意了。此时,应当努力运用上文中提到的方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但是注意手段不要太过粗暴,要考虑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7up心理
2020-09-18 · 超过17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9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6万
展开全部

这个问题得根据婴儿的依恋类型来回答,婴儿的依恋类型分为三种。

1、安全型:这类宝宝在跟母亲分离时有一定焦虑,但跟陌生人熟悉了之后焦虑降低,当母亲回到身边时会亲近母亲,再将宝宝交给陌生人时不会焦虑。安全型的婴儿占70%左右。

2、回避型:这类宝宝很容易适应陌生的环境,但当母亲回到身边时,会对母亲采取回避的态度。回避型的婴儿占20%左右。

3、反抗型:这类宝宝表现出很高的分离焦虑,跟母亲分开之后感到强烈的不安,当母亲回到身边时,一方面想主动亲近母亲,一方面又对母亲的亲近进行反抗。反抗型的婴儿占10%左右。

婴儿的依恋类型很大部分来自遗传,所以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对待。

同时,还可以根据孩子们长大成人之后的依恋风格来倒推,就是你希望他今后是怎样的类型,就提前做引导。

美国心理学家巴塞洛缪根据成人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模式(积极/消极),将成人的依恋风格划分成了四种类型。

1、安全型:对自己评价积极,对他人评价积极。安全型的人对情感的亲密和相互依赖感到自在。

2、多虑型:对自己评价消极,对他人评价积极。多虑型的人依赖于他人的认可才会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因为这样的人不断地寻求被接受,对关系有较多的心思。

3、恐惧型:对自己评价消极,对他人评价消极。恐惧型的人由于害怕遭到抛弃而避免与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尽管想让别人喜欢自己,但他们会担心陷入依赖于他人的危险当中。

4、超脱型:对自己评价积极,对他人评价消极。超脱型的人感觉与别人的亲密并不值得忧虑,他们会自我满足,拒绝与别人的相互依赖,并不真正关心别人是否会喜欢自己。

而成人的依恋风格除了跟遗传有关,跟小时候得到母亲(或者直接抚养人,以下统称母亲)的关注有很大关系。

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得关注他依恋的背后是什么,是正常的情感需求,还是由于平时关注不够引起的?

这点很重要,而且非常重要,你如果总是在他呼唤你很久之后才去他的身边,那他也许只能通过各种方式(比如哭闹、攻击他人、攻击自我等等)来引起你的关注,而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往往需要等他长大之后,通过很长很长的时间、很多很多的精力来修复。


据说分享和倾诉能带来快乐,我是心理咨询师,在微信公众号【7up心理】等你来聊(psychology7up)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