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有编制吗?
好像简章好多都没说呀 合格后聘用 是啥,合同? 展开
事业单位自己组织考试招聘的人员是没有编制的,属于合同工。
一般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体分为编制人员和非编制人员,非编制人员就是本单位自行外聘的人员,类似企业聘用一样,由单位自行规定其待遇,付给其工资,与地方财政没有关系。
目前多数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对新进的人员,包括事业编制的人员在审查档案后,交给人才中心保管。另外国家也在积极推行事业单位人员雇佣制这将逐渐改变事业单位编与企业编的差距。
编制通常是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由财政拨款的编制数额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确定,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根据编制调配人员,财政部门据此拨款。编制通常分为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都是行政编制。
扩展资料:
事业单位编制是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
适用单位主要有:科研单位、教育单位、文化单位,新闻、广播、出版单位,卫生单位,体育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单位,社会福利单位,环境保护单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业单位。
工作人员列入事业编制的单位,其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活动经费的开支渠道除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费,采取自收自支,差额补贴等办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事业单位编制
2022-06-06 广告
事业单位企业编制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该单位除了有事业人员的编制外,还有的人员按企业用工对待,不占事业编制,他们属于工勤人员,也有事业编制的工勤人员。二是单位除了事业编制外,另办有企业性质的单位,隶属于这个事业单位,该企业性质单位的人员当然身份是企业员工。但在实际中,这个事业单位为了方便工作,把不同性质单位的人员混合使用。尽管是在混合使用,Ꮬ/p>
有。
我国的事业单位基本上由国家财政统一拨给各项事业经费,这是中国传统事业管理体制的一个基本特征。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日趋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但来自国家的财政拨款在事业单位的经费中仍然占主导地位。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主要包括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两类。
事业单位的范围涉及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等行业部位和领域。其主体具有多元性,其规模具有宏大性。
其功能特征:
1、服务性。这是事业单位最基本、最鲜明的特征。事业单位主要分布在教、科、文、卫等领域,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
2、公益性。公益性是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但在一些领域,某些产品或服务,如教育、卫生、基础研究、市政管理等,不能或无法由市场来提供,但为了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就要由政府组织、管理或者委托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从事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公众的需求。
事业单位所追求的首先是社会效益,同时,有些事业单位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为实现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和社会服务系统的良性循环,根据国家规定向接受服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3、知识密集性。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性组织,专业人才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人员构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是事业单位的主要手段。
虽然事业单位主要不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但由于其在科技文化领域的地位,对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自己组织的,应该是签合同的吧,具体待遇一般有些区别。简单的说,有编制的是由政府发工资;而单位自己招的人,由单位发工资,因此发多少,单位说了算;在福利等方面会有些区别,不过具体情况也是由各单位自己决定。
工勤编制要在所在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员或者事业编人员的基础上按照肯定比例来配备,比如单位每有5名公务员能够配备一个工勤编制,因为工勤人员名义上是辅助人家工作的。工勤人员和公务员,正式事业编人员的主要差别是:这是三种分别的编制,后两者是通常意义上的国家干部(尤其是公务员,是“根正苗红”的干部),而工勤人员的身份是工人,考核晋升方面按照工人职称序列来走(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等,事业编人员通常来说虽然也走职称,但是另一个层次更高的序列了),你虽然可能和公务员干着差不多的工作,但永远没机会提拔当官,因为你的身份是工人(做活的被管理者),不是干部(管理者)。而且工勤人员薪水和福利待遇方面通常比公务员和事业编要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