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的来历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老夫妇,膝下有两个儿子。
老两口非常勤快,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春耕夏锄秋收,兢兢业业饲弄着地里的庄稼,每年打下的粮食装满了家里大大小小的粮仓。
他们家院子里还有一棵大枣树,老两口精心培育,春天打药,夏天施肥,秋天收获。通红的枣子长满了树,结出的大枣又脆又甜,老两口从不舍得吃一口,攒起来拿到集市上去卖,总能卖个好价钱,小日子过得是富足安康。
老两口节衣缩食过日子,就是为了给两个儿子攒钱娶媳妇儿。
眼看儿子一天天长大,老两口已经是满头白发,老的有点走不动路了。老父亲临死前嘱咐哥俩好好种庄稼,打下粮食好卖钱;老母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好好保养院子里的枣树,攒钱存粮留着娶媳妇儿。
老人在的时候不用督促,种庄稼、收枣勤快地过日子。现在二老不在了,小哥俩当家,哥哥看着粮仓里的粮食都要装不下了,就对弟弟说:“咱家这么多粮食够我俩吃上几年的了,每年都这么辛苦地干活,今年该歇一年了吧。”弟弟说:“反正咱家也不缺枣吃,今年就不给枣树打药施肥了。”
就这样哥俩是越来越懒,光知道一年一年吃喝玩乐。坐吃山空那还不快?没几年就把囤积的粮食吃完了,院子里的枣树呢,因为没有打药施肥,结的枣一年比一年少。
这年到了腊月初八,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可吃的了,哥俩想来想去,哥哥找了一把扫帚,弟弟拿来一个簸箕,到大小粮仓里,在仓底缝隙里仔细地找起来。
从这里扫出来一把黄米粒,从那里找出一把红豆,就这样扫出来的杂粮五谷虽然不多,样数可不少,最后又搜出几枚干红枣,放到锅里一起煮了起来。
煮好了,哥俩吃起这五谷杂粮凑合起来的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本来富足的日子,才几年就败成现在这样,不由想起父母临死前说的话,哥俩抱头痛哭!
俩人尝到了懒的苦头,第二年开始勤快起来,向他们的父母一样,春耕秋收,踏踏实实的种地打粮。院子里的枣树也在哥俩的精心饲弄下,结出了累累硕果,没用几年又过上了好日子。
哥俩用打粮卖枣挣的钱娶上了媳妇儿,也有了后人。
为了记取懒的教训,叫人千万别忘了勤俭持家地过日子,从那以后,每逢农历腊月初八那天,人们就吃五谷杂粮混在一起煮成的粥,因为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所以人们都叫这粥为“腊八粥”。
煮腊八粥的原料有:黄米、江米、白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用开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儿、杏仁儿、瓜子、花生、松子、榛子及白糖、红糖、葡萄干、做点染。
现代人把吃腊八粥赋予了新的意义。除了有纪念、勤俭、开悟的意义外,还有温暖、圆满、吉祥、健康、营养、感恩、团圆等意义!
2024-11-07 广告
二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腊八粥传说来自印度天竺,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纪念日,俗称“腊八节”,在佛教称“法宝节”。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腊八粥有温暖、圆满、和谐、吉祥、健康、合作、营养、淡泊、方便、感恩、欢喜、结缘等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