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系统边界
2020-01-20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一、柴达木盆地地下水系统边界
柴达木盆地一级地下水系统,东以青海南山和鄂拉山地表分水岭为界,北界为党河南山地表分水岭,西界为阿尔金山地表分水岭,南为昆仑山地表分水岭。
柴达木盆地二级地下水系统边界主要是柴达木南盆地、北盆地和西盆地三个次级构造盆地之间的地表、地下分水岭。
柴达木盆地三级地下水系统,所有二级地下水系统的边界都构成了三级地下水系统边界,三级地下水系统最重要特点是:①充分考虑构造地貌对地下水系统的控制,按照柴达木盆地二级系统内的次级盆地(对整个柴达木盆地而言属于三级盆地)范围来划分地下水系统;②充分考虑地表水系的汇流中心—尾闾湖,以尾闾湖的汇流范围来划分地下水系统。三级地下水系统边界最主要的是二级系统内次级盆地之间的地下、地表水分水岭和不同地表水系—尾闾湖流域的地下、地表水分水岭。如冷湖盆地三级地下水系统、花海子盆地三级地下水系统、大柴旦盆地三级地下水系统、小柴旦盆地三级地下水系统、德令哈盆地三级地下水系统等都是次级盆地之间的地下、地表水分水岭为边界;东、西台吉乃尔湖三级地下水系统、西达布逊湖二级地下水系统、东达布逊湖三级地下水系统、南北霍布逊湖二级地下水系统等基本都以不同地表水系—尾闾湖流域的地下、地表水分水岭为三级系统的边界。
柴达木盆四级地下水系统最重要特点是在三级地下水系统边界的基础上,重点考虑岩相古地理边界,以山区与平原区的构造或岩相界线、注入尾闾湖的一级地表水系的边界、咸淡水区界线划分地下水系统。根据岩相古地理边界以及咸水区界线划分如冷湖盆地三级地下水系统为冷湖盆地山区四级地下水系统、冷湖盆地冲洪积平原区四级地下水系统和冷湖盆地冲湖积平原四级地下水系统。柴达木盆地四级地下水系统的边界是在三级系统边界的基础上,最主要类型为岩相古地理分界线。
五级地下水系统最重要特点是在四级系统内部依据含水介质差异、局部水流系统内次一级地下水补径排体系进行划分,充分考虑地下水质的差异,分为山区不同含水岩组的五级地下水系统和平原区戈壁带(淡水、微咸水)、绿洲带(淡水、微咸水、半咸水)、湖积平原(微咸水、咸水)等五级地下水系统。柴达木盆地五级地下水系统边界主要为不同含水介质的分界线和水质分界线。
二、准噶尔盆地地下水系统边界
准噶尔盆地一级地下水系统边界,南为天山山脉地表分水岭,北为阿尔泰山地表分水岭,西为准噶尔西部山地地表、地下分水岭,都为零流量边界;东部和西北部部分地段为国界,为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国、蒙古国的部分国界。
准噶尔盆地二级地下水系统最重要特点是同一流域内地下水系统要具有相对独立性,以地表水系的汇流中心———尾闾湖的汇流范围来划分为4个二级地下水系统,即外流的额尔齐斯河水系二级地下水系统、以乌伦古湖为排泄中心的乌伦古湖水系二级地下水系统、以玛纳斯湖为排泄中心的玛纳斯湖水系二级地下水系统和以艾比湖为排泄中心的艾比湖水系二级地下水系统。所有一级地下水系统的边界都构成了二级地下水系统边界,二级地下水系统最主要的边界类型是不同地表水系—尾闾湖流域的地下、地表水分水岭,局部地段冲洪积扇之间的流线边界,边界位置可以随两个冲洪积扇地下水位的变化而发生移动。
三级地下水系统,在二级地下水系统划分的基础上,主要考虑区域水流系统在平面上分区特征,主要依据河流发源地(山区)到汇流中心(尾闾湖)的次一级地表水流域范围来划分,如艾比湖水系二级地下水系统按中间水流系统(次一级地表水流域的范围)划分为奎屯河-古尔图河三级地下水系统、精河-大河沿子河三级地下水系统、博乐河三级地下水系统、阿拉山口三级地下水系统、奎屯河北岸三级地下水系统、艾比湖盆三级地下水系统、赛里木湖三级地下水系统。所有一级地下水系统的边界都构成了二级地下水系统边界,三级地下水系统最主要的边界类型是不同地表水系—尾闾湖流域内次一级地表水流域的地表地下分水岭;其次是各冲洪积扇之间的流线边界,边界位置可以随两个冲洪积扇地下水位的变化而发生移动;另外,因为各个三级地下水系统汇流中心,如艾比湖盆地三级地下水系统、玛纳斯湖-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三级地下水系统、乌伦古湖盆三级地下水系统是各自二级地下水系统的汇流中心,分别接受各自上游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的补给,汇流中心三级地下水系统边界主要为其输入边界,具有能量物质交换。
盆地四级地下水系统主要是三级地下水系统基础上,重点考虑岩相古地理边界,以山区与平原的构造或岩相界线划分四级地下水系统,如奎屯河-古尔图河三级地下水系统进一步分为奎屯河山区四级地下水系统和奎屯河平原区四级地下水系统。四级地下水系统最主要的边界类型是山区和平原区的岩相古地理界线,属于输入、输出边界,物质能量交换频繁。
三、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系统边界主要特征
1)构造盆地和山前地表水系—尾闾湖的汇流范围控制着地下水系统,构造盆地周边山地分水岭和山前地表水系—尾闾湖流域之间的分水岭为地下水系统的主要边界类型。
2)西北内陆盆地以区域水流系统和局部水流系统为主,中间水流系统很少,以区域水流系统划分的边界(一级、二级)主要为盆地周边山地分水岭和山前地表水系—尾闾湖流域之间的分水岭;三级地下水系统主要考虑区域水流系统在平面上的分区特征,主要依据河流发源地(山区)到汇流中心(尾闾湖)的次一级地表水流域范围来划分,其边界常常为次一级地表水流域之间的分水岭;以局部水流系统划分的边界(四级)主要为山区与冲洪积平原、湖积平原的岩相界线,基本属于输入、输出边界,具有明显水量交换。
3)水化学系统是西北内陆盆地四、五级系统划分重点考虑的因素,淡水、咸水、盐卤水水质分界线常常形成五级系统的边界,为输入、输出边界,具有明显水量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