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高是什么原因?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正常人每日滤过的原尿达180升之多,但经过肾小管重吸收、分泌,最后浓缩排出的仅有1.5升左右。其中含蛋白约为40~100毫克,用尿蛋白定性方法是测不出来的。
蛋白尿并非都是病态,有功能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之分。功能性蛋白尿也称生理性蛋白尿,是指出现于健康人的暂时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年人,在剧烈运动、发热、高温、受寒、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下,肾血管痉挛或充血,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而使蛋白大量“漏网”。正常孕妇尿中蛋白可轻度增加,这与体位和肾流量加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有关。功能性蛋白尿在诱因解除后蛋白尿会自行消失。故又称可逆性蛋白尿或一过性蛋白尿。
尿中有无蛋白,含有蛋白量的多少,有一个简便粗略的检验方法:将尿液煮沸即止,尿液中可出现白色混浊,加5%醋酸5~10滴再煮沸,如混浊消失,说明尿中无蛋白,尿蛋白定性试验阴性;如混浊不消失反而增加,呈絮状沉淀或凝块,则尿蛋白定性试验为阳性。
病理性蛋白尿是指人体某个系统或脏器发生病变所致的尿液持续出现蛋白。一般24小时尿蛋白量超过150毫克。常见于三种情况:
肾小球性蛋白尿:因各种原因所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损伤(如免疫损害),使负荷减少或丧失,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高。较多的血浆蛋白滤过后,超出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导致蛋白尿。如急慢性肾炎、狼疮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等。
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发生病变或肾小管功能缺陷时,对蛋白重吸收减少或分泌蛋白增加,导致尿液蛋白增加。如肾小管酸中毒、镇痛药引起的肾病、抗生素的肾毒表现等。
溢出性蛋白尿(也称凝溶蛋白尿)患者尿液加热到40℃时混浊,60℃时凝固,达100℃时溶解。见于多发生骨髓瘤、原发性淀粉样变、巨球蛋白血症等。
蛋白尿是泌尿系统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最早能检测到的指标之一。正常人尿液中有少量蛋白质,其含量不大于200毫克/24小时,故一般尿蛋白定性方法不能检出。当尿蛋白定量大于200毫克/24小时时,常规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称为蛋白尿。正常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有选择滤过作用,能有效地阻止绝大部分血浆蛋白从肾小球滤过,只有极少量的血浆蛋白进入肾小球滤液。当肾患病时,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使大量蛋白质滤过到肾小球滤液中,远远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蛋白质进入终尿中造成蛋白尿。这种原因多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循环障碍、缺氧等,尿蛋白可以少量至每日数10g以上,多数>2g/24h尿,通常是以白蛋白为主。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肾小球滤液中的蛋白质重吸收减少,也造成蛋白尿,常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小球?间质疾病,如肾盂肾炎、镇痛药肾病、抗生素肾损害、重金属中毒、先天性多囊肾以及各种先天性肾小管疾病等。这类蛋白尿一般含量<2g/24h尿,大多在1g/24h尿左右,以小分子量蛋白为主,白蛋白较少。影响蛋白滤过的因素还有:①蛋白质分子大小: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三层结构对血浆蛋白有机械屏障作用,蛋白质分子量越大,滤过越少或完全不能滤过;②蛋白质带电情况:正常肾小球滤过膜带负电荷,构成了静电屏障,基于同性电荷相斥的原理,带负电荷蛋白质清除率最低,而带正电荷者清除率最高,肾小球疾病时,使肾小球滤过膜带负电荷的涎酸成分明显减少,使带负电荷的白蛋白易于滤过而形成蛋白尿;③蛋白质的形状和可变性;④血液动力学改变。
蛋白尿并非都是病态,有功能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之分。功能性蛋白尿也称生理性蛋白尿,是指出现于健康人的暂时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年人,在剧烈运动、发热、高温、受寒、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下,肾血管痉挛或充血,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而使蛋白大量“漏网”。正常孕妇尿中蛋白可轻度增加,这与体位和肾流量加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有关。功能性蛋白尿在诱因解除后蛋白尿会自行消失。故又称可逆性蛋白尿或一过性蛋白尿。
尿中有无蛋白,含有蛋白量的多少,有一个简便粗略的检验方法:将尿液煮沸即止,尿液中可出现白色混浊,加5%醋酸5~10滴再煮沸,如混浊消失,说明尿中无蛋白,尿蛋白定性试验阴性;如混浊不消失反而增加,呈絮状沉淀或凝块,则尿蛋白定性试验为阳性。
病理性蛋白尿是指人体某个系统或脏器发生病变所致的尿液持续出现蛋白。一般24小时尿蛋白量超过150毫克。常见于三种情况:
肾小球性蛋白尿:因各种原因所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损伤(如免疫损害),使负荷减少或丧失,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高。较多的血浆蛋白滤过后,超出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导致蛋白尿。如急慢性肾炎、狼疮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等。
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发生病变或肾小管功能缺陷时,对蛋白重吸收减少或分泌蛋白增加,导致尿液蛋白增加。如肾小管酸中毒、镇痛药引起的肾病、抗生素的肾毒表现等。
溢出性蛋白尿(也称凝溶蛋白尿)患者尿液加热到40℃时混浊,60℃时凝固,达100℃时溶解。见于多发生骨髓瘤、原发性淀粉样变、巨球蛋白血症等。
蛋白尿是泌尿系统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最早能检测到的指标之一。正常人尿液中有少量蛋白质,其含量不大于200毫克/24小时,故一般尿蛋白定性方法不能检出。当尿蛋白定量大于200毫克/24小时时,常规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称为蛋白尿。正常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有选择滤过作用,能有效地阻止绝大部分血浆蛋白从肾小球滤过,只有极少量的血浆蛋白进入肾小球滤液。当肾患病时,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使大量蛋白质滤过到肾小球滤液中,远远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蛋白质进入终尿中造成蛋白尿。这种原因多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循环障碍、缺氧等,尿蛋白可以少量至每日数10g以上,多数>2g/24h尿,通常是以白蛋白为主。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肾小球滤液中的蛋白质重吸收减少,也造成蛋白尿,常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小球?间质疾病,如肾盂肾炎、镇痛药肾病、抗生素肾损害、重金属中毒、先天性多囊肾以及各种先天性肾小管疾病等。这类蛋白尿一般含量<2g/24h尿,大多在1g/24h尿左右,以小分子量蛋白为主,白蛋白较少。影响蛋白滤过的因素还有:①蛋白质分子大小: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三层结构对血浆蛋白有机械屏障作用,蛋白质分子量越大,滤过越少或完全不能滤过;②蛋白质带电情况:正常肾小球滤过膜带负电荷,构成了静电屏障,基于同性电荷相斥的原理,带负电荷蛋白质清除率最低,而带正电荷者清除率最高,肾小球疾病时,使肾小球滤过膜带负电荷的涎酸成分明显减少,使带负电荷的白蛋白易于滤过而形成蛋白尿;③蛋白质的形状和可变性;④血液动力学改变。
展开全部
你好:
ML会影响尿蛋白,但是尿蛋白并不是由ML引起的。。。
尿检出现尿蛋白说明是肾功能受损,正常人尿蛋白每天排出量不超过150mg,超过则说明肾功能异常!
建议做一个尿24小时蛋白定量,超过0.15g为肾炎,就诊肾内科!
ML会影响尿蛋白,但是尿蛋白并不是由ML引起的。。。
尿检出现尿蛋白说明是肾功能受损,正常人尿蛋白每天排出量不超过150mg,超过则说明肾功能异常!
建议做一个尿24小时蛋白定量,超过0.15g为肾炎,就诊肾内科!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蛋白高
可能是蛋白摄入过量,肾炎,或者急性感染引起的----
肾炎的ML劳累会加重蛋白漏出
可能是蛋白摄入过量,肾炎,或者急性感染引起的----
肾炎的ML劳累会加重蛋白漏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