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东西方文化融合?

 我来答
帐号已注销
高粉答主

2020-11-17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1万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325万
展开全部
文化对于一个人来讲,犹如一个人的精神信仰,他可以有吸收,有客纳,有融合,但骨子里的东西却不能改变。这犹如一个人的气质,衣服可以换,发型可以变,但内涵、气质却根深蒂固,跟随自己一生,活出自已的价值。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再来看中西文化如何融合就好回答了。不久前,一场关于平安夜、圣诞节、狂欢夜的文化之争在网络中蔓延。抵制者认为,西方节日的肆意入侵,导致了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边缘化。挺派认为,一个节日,无所谓中西文化,只是有个借口聚聚,庆祝一下,为紧张的生活添点乐趣。

话虽如此,但对于文化来讲,来不得半点马虎。文化毕竟是人的精神信仰,也是人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我虽不是固执的保守派,但对于近几年来的洋节盛行也有所顾虑。看看我们的周围,逢洋节必庆祝,什么情人节、平安夜、圣诞节、狂欢夜等等洋节,不仅仅在朋友、同事、亲人之间祝愿,更是在演变成了一场商家的促销大战,有些商家拿着洋节的噱头,大搞崇洋销售,大布其境,大促其销,其阵势规模,不亚于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很多挺洋节派都说,过个洋节怎么了,我们自己爱过什么节就过什么节,用不着别人操闲心,过个洋节又不是不爱国了。其实不然,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西方的节日在国内越来越多,而我们的传统节日,七夕节、重阳节、春节等等你们可曾听到在西方国家中大肆宣扬、庆祝。相信答案是肯定的,没有,西方国家很聪明,他们明白,一个民族的改变,往往从文化开始。

说到此,我做为一个从小接受东方文化教育的中国人,我们应该既不盲目自大的传承传统文化,又不崇洋、媚洋的对洋文化不加辨别的随意拿来。
钱是万能的u
2020-11-17 · TA获得超过218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720
采纳率:79%
帮助的人:39.7万
展开全部
如何让中西方文化融合。自从近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文化就象两条原先互不相交的河流,现在相交汇流了。时至今日,运用先进通讯技术,信息传播极快,地球上的各种文化真正进入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相作用的时代。举个例子来说,如今圣诞节已由原来传统的宗教节日发展成一个充满亲情、友情和爱情的聚会。在西方,人们这天更多地选择和家人在一起。国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则更多地把过圣诞作为一种时尚,他们更愿意和朋友到酒吧、歌厅和商场去狂欢,他们的这种推力正把圣诞这个传统意义上的洋节中国化。更多热衷过圣诞的人恐怕是一种从众心理,他们更愿意把圣诞当作一个休息放松、聚会的机会。国务院批准出台的节假日放假方案中已将端午、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列为国家法定节日,使人们在对圣诞、情人节等洋节的喜欢和追捧中也不数典忘祖,不淡漠中华文明哺育的传统节日。其实喜欢洋节,并不代表我国人们崇洋媚外。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出国、留洋已不再神秘,近年来,不少美国、澳大利亚人都兴致勃勃地过起春节,这充分说明在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与交融中,中华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正在互相影响和改变着。

虽然中西文化逐渐相交、融合,但是两种文化仍然保留着自己的鲜明个性,因为在我看来,融合是两种或多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各自实现本土化的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或者说,如果一定要说这是一种合流的话,这也是一种泾渭分明的合流。交会是一个事实,而融合则只是一种可能。文化总是具体的、个别的,总是表现为一定的历史形态,没有普遍、抽象的文化存在。各民族的文化并不都是出于一源,也不能以某一种文化(例如西方文化)作为衡量其它文化的普遍标准。首先,随着东方经济,工业技术的突飞猛进,尤其是作为东方大国的中国和印度的迅速崛起,东西方在经济上的差异已逐步呈现出逐步缩小的趋势。政治上的两大体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也都在不断异化,相互借鉴,去他之所长以补己之所短,争取建立更完善的体制。其实,随着经济政治的不断跨国化,文化层面已经不自觉的做出了反映并一定程度的发生了融合。一种单一的文化无论如何潜力总是有限的,只有不断的借鉴,吸收,创新,才有发展的前途。况且这种交融已经成为一种无法忽视的历史潮流。中国作为东方世界有几千年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大国,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需要世界文化来创新,同样世界文化也更需要中国文化来丰富。基于中西文化的交融决非是一方对另一方的霸权,奴役,而是平等互利的,因此确实是必要的。

无论如何,文化,这种人类所创造出的永恒瑰宝,有着其隽永的魅力与强大的力量。世界上美好的文化,文明,远不止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自然文化两种,他们有的将顽强的继承了下去,有的已然沉默的消失,他们都如同其自然诞生的过程一般,本就没有任何界限,暂时的冲突,只是为了更长久的存在,只是为了更加的丰富与完美。而站在城内的我们,不要总是向往城外的美好,无论内外,守住已有的,关键在于用自己的双眼展望真美的,那么我们文化的发展,正如千百年来,正如所有事物那浩浩荡荡的前进一般,是自然的,是自有其结局的。

文化的沟通交流是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而达到交融境界的。交流当然应该允许争鸣,但争鸣必须是以尊重、宽容为前提,以借鉴、扬弃为手段,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最终回归到交融的本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理财小能手康娃

2020-11-17 · 当时飞去逐彩云,化作今日京华春
理财小能手康娃
采纳数:2407 获赞数:981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有很多学者曾在思考中国近百年来因落后而总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寻求根本原因时,除了政治、经济等较直接的原因外,最终总是会落在科学这一要素上,更进一步的思索自然会注意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直至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人类发展史上一直处于前列的中国传统文化,没有能在近代导致科学的先进局面出现。
文化是思维的结晶,文化的差异最终代表着思维上的差异。《易经》一直被推崇为中国文化的滥觞,上述问题的提出来,必然要引导人们思考在《易经》这一本土文化中体现出的人的思维方式对中国文化发展历史的影响。
上述问题首先使我们想到的是,人类的文明发展犹如一场马拉松比赛,各不同民族就如赛跑运动员,在漫长的赛途中你追我赶,在不同的时间段会分别处于领先地位,这也是十分正常的,毕竟自始至终都处于领跑的位置是不太可能的。近两三百年来中国与全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是由诸多历史的与现实的综合因素所决定的,所谓先进与落后是相比较而言的,近代西方国家的崛起与中国的落后,正是这一时间段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国力的综合因素我消彼长的路段,从规律上讲并不奇怪,赛跑尚未结束,中国还可能赶上去甚至于重新领跑。当然,这样整体地理解人类发展史并未妨碍进一步更深入地探寻,西方国家为什么会崛起呢?最后也还是必然会落到自然科学这一主题上来。
问题的回答促使我们将目光落到两千多年前,那时候由于农业与畜牧业为主体的经济之成就,人类处于第一个社会繁荣高峰期,经济的繁荣带来文化上的活跃,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古印度古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齐头并进,虽然有着种种差异,整体上而言应当说东西方文明处于相同的高度,因而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东西方文明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从那时开始,两种文化分别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线,正是这种不同的路线把近代东西方国家带到了后来科学发达程度不同的社会状态。形象化而言,这有如中国的两条最大的江河,青藏高原上的雪水分别选择了不同的路线流淌,最终形成了长江与黄河这样两条奔腾万里色彩迥异的江河。
虽然文化上的起点较接近,但可以说后来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在两千多年前就已露出了端倪,它表现在思维方法的本质上。前文其实已经粗略谈到了这一点,文化是人类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不管变化和差异有多大,而人的思维从特征上讲不过就是三种: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以及直觉思维。在分析逻辑思维时,曾谈到它的主要基础是因果关系,并指出存在两类在严谨程度上不同的逻辑思维,其一也是最基本的就是在我们所谓常识和生存经验中体现出的判断能力。其二就是在此基础上深入发展,因而也更严密更精确的数理逻辑思维。可以说正是由于古希腊在数学几何学上的成就,尤其是逻辑思维的规律性被整理成一门专门的学问——《逻辑学》——之原因,开创并引导西方人的思维以及文化走上了一条崭新的路线。这一条路线在后来的文化上表现为数学思想的日益深化和系统性,并直接导致了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学科的种种辉煌成果。由此而确立了自然科学思维体系并促进了人类科学技术的高度繁荣昌盛。在认识大自然的方法上,其表现出的最大特点是将一切事物进行分解。所谓分析法,首先就是‘分’,然后再‘析’。人类所面对的物质世界被分门别类地解剖为许多细小的部分,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学科门类越来越多,越分越细,其带来的好处是,不同尺度上物质世界的秘密被逐一得以揭示,人类对大自然的种种细节有了日益精确细致的了解。因而,正是这样的根本原因才最终导致了后来西方自然科学高度发展的局面。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2020-11-17 · TA获得超过3.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万
采纳率:71%
帮助的人:1521万
展开全部
从文化属性上来讲,东方文化是非常强势的。虽然它表面很温柔、很儒雅,但它的属性来讲却很强势,你违背就是错误的,而且它不讲推导过程。所以,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讲,为什么近代中国人的思想会迷失?他找不到依归了!因为直接颁布真理,让你自己去悟,有几个人有这样的慧根呢?有几个人有这样的耐心呢?悟是需要时间和耐心,心要静下来才悟得清楚的,如果你的心静不下来是悟不到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然后只能背背这些文字,到最终还是做不到,做不到久而久之就会把它扔掉了,这是很可惜的,这才使得中华文化无法传承。

所以,一定要入心。入心的过程首先要过脑,这关先得过,它是门卫,过不了这关就入不了心。我们的东方文化,跑上来就是将脑子先否定掉,让这个东西停止,当然让脑子停止已经是一个结果了,是这个人已经去到一个更高境界以后的生命状态。重点是所有的凡人还没有入门,他在门外你就给他讲门内的事情,他能懂吗?他完全不懂,因为不懂所以完全不能接受,只能听着很好,看看热闹,造成的结果就是对权威的崇拜,对神秘现象的迷信。盲目的相信就叫迷信,那些已经去到更高境界的人,他在门内,在更高处,他又无法向你完全地表述那更高精神境界的样态是什么样的,他没办法用语言向你直接描述,然后他又不告诉你路径,这个很要命!所以,要把东西方文化补充在一起。
西方文化讲究逻辑路径,逻辑路径是针对这一点的,当然你过了以后就可以上梁抽梯了,意思是你既然已经上了梁去到更高境界了,那这个过程对你来说就不重要了,你已经可以忘记它,可以放下了,不要再回头看了,一往无前地往前走。但是去往更高的境界,下一个目标在哪里?你是不知道的,是需要去探索的,但这个探索的过程需要安全,因为不能走错,如果你走错,那可能就是一辈子的事情,生命的代价就付出了,可能一辈子就没有造化。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战火l纷飞
高粉答主

2020-11-17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8万
采纳率:90%
帮助的人:847万
展开全部
文化对于一个人来讲,犹如一个人的精神信仰,他可以有吸收,有客纳,有融合,但骨子里的东西却不能改变。这犹如一个人的气质,衣服可以换,发型可以变,但内涵、气质却根深蒂固,跟随自己一生,活出自已的价值。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再来看中西文化如何融合就好回答了。不久前,一场关于平安夜、圣诞节、狂欢夜的文化之争在网络中蔓延。抵制者认为,西方节日的肆意入侵,导致了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边缘化。挺派认为,一个节日,无所谓中西文化,只是有个借口聚聚,庆祝一下,为紧张的生活添点乐趣。

话虽如此,但对于文化来讲,来不得半点马虎。文化毕竟是人的精神信仰,也是人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我虽不是固执的保守派,但对于近几年来的洋节盛行也有所顾虑。看看我们的周围,逢洋节必庆祝,什么情人节、平安夜、圣诞节、狂欢夜等等洋节,不仅仅在朋友、同事、亲人之间祝愿,更是在演变成了一场商家的促销大战,有些商家拿着洋节的噱头,大搞崇洋销售,大布其境,大促其销,其阵势规模,不亚于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很多挺洋节派都说,过个洋节怎么了,我们自己爱过什么节就过什么节,用不着别人操闲心,过个洋节又不是不爱国了。其实不然,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西方的节日在国内越来越多,而我们的传统节日,七夕节、重阳节、春节等等你们可曾听到在西方国家中大肆宣扬、庆祝。相信答案是肯定的,没有,西方国家很聪明,他们明白,一个民族的改变,往往从文化开始。

说到此,我做为一个从小接受东方文化教育的中国人,我们应该既不盲目自大的传承传统文化,又不崇洋、媚洋的对洋文化不加辨别的随意拿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8)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