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时期十分繁荣昌盛,最后为何还是走向了灭亡?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繁荣开放的一个朝代,在李世民,李治,李隆基这三个君王的治理和带领下,进入了盛唐时期,不管是经济,政治还是外交都十分开放,这也使得民生安居乐业不存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现象出现。可究竟为什么像这样繁荣昌盛的一个朝代,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一个是农民起义,一个是藩镇势力。
一、农民起义导致唐朝灭亡其实农民起义一般都是有原因的,并不是空穴来风,都是统治阶级遭到了平民阶级的不满和反对才出现这样以下犯上的状况。其实衰落来自于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后期由于中央与藩镇,藩镇与藩镇之间的常年战争,使民间百姓民不聊生,除此之外,为了支持打仗,中央政府向地方百姓增加赋税徭役,以及当时掌权的宦官有恃无恐的欺压百姓,向百姓勒索钱财,这引起了人民群众极大的不满,因此反抗的声音越来越大。后来起义的领导者是王仙芝和黄巢,而这次的农民起义成为了给垂死挣扎的唐朝最致命的一击,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朱温废除了唐哀帝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梁,定都于开封,从此唐朝正式灭亡。
二、藩镇割据势力盛唐时期,为了保卫边疆地区,君王设置了节度使,刚开始这个设置官员只出现在边疆地区,后来自从爆发了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为了保护中央政权就设立了更多的节度使,但是节度使有利有弊,最大的问题在于节度使的权力过于大,甚至掌握的地方行政大权和兵权,成为了影响中央集权的最大威胁,也就是我们说的割据势力,而且节度使一直可以传给子嗣或者是手下部将,中央只能选择承认。后来藩镇之间以及藩镇和中央之间为了争夺人口百姓和领土进行不断的斗争,割据势力极大的影响了中央的统治,很大程度上削弱的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
其实一个政权的倒台不仅仅是外在因素,很多时候也是中央内部的问题,甚至可以说,唐朝的衰败来自于某个君王的不加统治造成的结果,并不是末代君王有多么大的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