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的雅典,为什么要将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判死刑?
苏格拉底和他的徒弟柏拉图以及他的徒孙亚里士多德被哲学界并称为“古希腊三贤”。在公元前339年,这位提倡无神论和主导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说话的人,拒绝了一次又一次逃跑的机会,他用死亡的方式告诫世人,他不愿意背叛自己的灵魂。这位人类的灵魂导师本来有机会打赢这场官司的,却因自己的一番轻薄言论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在2000多年前的雅典,是如何审判犯人的呢?说出来肯定很多中国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公元前339年,一代哲学家苏格拉底被三位雅典公民提出了公诉。其中一人还是著名的政治家美莱特斯,他是雅典的政治领袖,后来却被一年一次公民的“点赞”中被流放了,这就是著名的陶片放逐法。而他们起诉苏格拉底的罪行在今天看来有点搞笑。引诱青年罪、亵渎神圣罪、敬事新神罪。这些罪名在今天看来不是逗逼吗?所谓的引诱青年罪,并不是苏格拉底有什么特殊的癖好,干了一些不耻行为。而是因为他的一个学生当了造反头子,就把他涉及其中了。他一生教过那么多徒弟,人家是成人了,这和他有什么关系呢?所谓的亵渎神灵,就是因为苏格拉底提倡无神论。你信你们的,他信他的,关你们屁事啊,这样看来那时的雅典和秦始皇差不多呀。但他们的审判却让我们大吃一惊。
在提出公诉之后,苏格拉底有无数的机会逃跑。他是一位大哲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有广泛的人脉。只要他愿意,他的学生会帮助他逃离火海的。就是当时的雅典城邦也希望他逃走,这样就代表这个人屈服了,对他的审判是无奈之举,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把握搞定这个出口成章的大演讲家。当他们以书面的形式向法庭提出公诉之后,当时的陪审团有500人。在2000多年的500人的大厅审判,那是什么场面啊?你能想象吗?而且他们实行的是陪审团制度。苏格拉底的生死,不是法庭说了算,而是这些陪审团说了算。在第一轮较量中雅典城邦以280:220险胜苏格拉底。但事情坏就坏在苏格拉底那张能说会道的破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