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胡琏,应当给予怎样的评价?
毛主席对胡琏的评价,是六个字:狡如狐,猛如虎。为此在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还多次发电报,要求刘伯承、陈毅、粟裕一定要对胡琏多加防范。
然而国民党对胡琏的评价,却是十二个字:爱财如命,挥金如土,杀人如麻。
胡琏是黄埔四期的,因此他还是林彪的同学,但是在军事指挥上,胡琏跟林总的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和胡琏在山东白马关激战七天七夜,许世友硬是没有让胡琏前进半步,反而还让胡琏损失了1500多人。
这让陈毅十分高兴,陈毅还笑道,
这个胡琏徒有虚名,在白马关被许司令一战干掉1500人,整11师被斩掉了金刚手!
而宋时轮,他对胡琏的评价也不是很好。
1948年6月,为了配合开封战役,宋时轮便率领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抵达上蔡地区,负责阻击胡琏率领的第11师。经过一天一夜的激烈战斗,宋时轮歼灭胡琏5000多人,吓得胡琏连忙撤退,让宋时轮将军甚是无语。
战后宋时轮是这么评价胡琏的:
此人志大才疏,优柔寡断,生性多疑,只要受到一点惊吓,必然求生自保。
但有一点还必须承认。虽然胡琏不是国民党军中军事指挥能力最强的,但他绝对是国民党军中运气最好的。因为这只狡猾的狐狸,竟然先后5次死里逃生,简直是运气爆棚到了极点。
胡琏的第一次死里逃生,是在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
当时胡琏所率领的第11师,和张灵甫的第74师,同属于国军五大主力,只不过张灵甫的运气很不好,被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团团包围在了孟良崮。
张灵甫被包围后,立刻就向胡琏求救。胡琏则是告知张灵甫,只要他能坚守住阵地4天,那他就能撕开狙击线,救出张灵甫。
结果很尴尬,因为华东野战军只用了3天就全歼74师,又进一步扩大战果,将胡琏的第11师重重包围起来。
相比之下,胡琏的运气比张灵甫好太多了,因为在国民党其他部队的拼死救援下,他竟然率领着第11师杀出重围,死里逃生。
胡琏的第二次死里逃生,是在1947年7月。
孟良崮战役过后,蒋介石为了挽救颓势,于是再次对山东解放区发动进攻。而胡琏为了抢夺头功,便担任先头部队冲在了最前面。也因此引起陈毅的注意,陈毅立马就调动5个纵队的兵力,将胡琏包围在了南麻。
这5个纵队的指挥官分别是韦国清、许世友、韦国清、王必成、陈锐霆,1955年的2位上将、2位中将、1位上将,另外还有陈毅这位元帅、粟裕这位大将亲自率领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抵达前线指挥战斗,阵容十分奢华。
不出意外的话,华东野战军是可以向孟良崮战役那样,全歼胡琏的第11师。结果没想到,战斗刚刚打响不久,南麻这片区域就连续下了七天七夜的大雨,极大程度的阻碍了华野的进攻,胡琏也因此得以突围,第二次死里逃生。
胡琏的第三次死里逃生,是在1948年12月的双堆集战役,那时正是淮海战役的时候。
这一次为了抓住胡琏这支狐狸,刘伯承和陈毅先后调动了11个纵队的兵力。在这场战役中,华野和中野联手,歼灭国民党1个兵团部、4个军、12个师、1个快速纵队共12万余人。但是让华野和中野没有想到的是,胡琏竟然乘坐着一辆坦克,从解放军的包围圈中奇迹般地逃了出来。
胡琏的第四次死里逃生,是1958年8月的823炮战。
那时候胡琏驻守在金门,还被人称作金门王。1958年8月23日下午,胡琏和俞大维、赵家骧、吉星文、章杰等人喝了不少酒,宴会结束后他们一行人就站在桥头感慨人生。
牛皮吹多了,胡琏也觉得没意思,于是他就先行离开,让俞大维等人继续留在那吹牛。就在胡琏离开后没多久,数发炮弹就砸了下来,刚刚还在跟胡琏吹牛皮的俞大维等人,当场身亡。而胡琏因为早走一步,这才幸免于难。
胡琏的第五次死里逃生,是在1967年5月。
那时候胡琏跑到越南,负责协助南越对付北越,也因此他就引起越南共产党的注意。在摸清楚胡琏的相关情况后,北越的两名游击队员便潜入胡琏的办公室,并安放了定时炸弹,因为胡琏每天上午都会在办公室里办公。
但没想到的是,那天上午的10点半,胡琏正好有个会议。当他离开办公室后仅仅一分钟,他的办公室就被炸出一个大洞,而胡琏却是又一次的死里逃生。
胡琏的军事指挥能力虽然不咋滴,但他的运气是真的好。一两次的死里逃生算是正常,可先后5次的死里逃生,这可非常非常不容易了。
不管是正面战场硬钢,还是特务行为的破坏运动,每一次胡琏都完美的避开生死危机,这运气足以让他成为国民党中运气最好的将领。
而胡琏之所以运气能这么好,跟他的狡猾是离不开关系的,这也难怪毛主席会评价他“狡如狐”。
但“猛如虎”这三个字,就有些名不副实了。因为胡琏过于狡猾,在顺风顺水的时候的确是能发挥出猛虎般的战斗力。可要是处在逆境,那他考虑的就是撤退,就是保住自己的性命,实在是难以称作“猛如虎”。
对于胡琏,毛主席也已经给了最合适的评价:“狡如狐,猛如虎。”
在军事方面,胡琏狡猾得如同一只狐狸,也勇猛得如同一头猛虎,我们常说张灵甫是悍将,可是胡琏的“悍”不输张灵甫分毫,但是张灵甫却没有胡琏的智与谋。所以,胡琏可当帅才,张灵甫却只能是将才。
不过,蒋介石所宠爱的却是张灵甫,不是胡琏,虽然他们是陕西同乡,更是黄埔四期同学,虽然胡琏的军事指挥水平远高于张灵甫。
胡琏不讨蒋介石欢心,曾两次竞争兵团司令失败。一
1948年豫东战役时,蒋介石决定重新组建一个兵团,当时正在豫东作战的区寿年兵团已经确定将会被划入这个新组建的兵团里,只是新兵团的司令却没有定下来,所以各派系为此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杜聿明推荐的是邱清泉,陈诚推荐的是胡琏,论资历的话,邱是黄埔二期,胡是黄埔四期,但是论军事水平的话,邱又不是胡的对手,邱的成名战是昆仑关战役,胡的成名战是石牌保卫战,综合起来,两人便僵持不下了。所以,当时所有人便默认谁能解救陷入我军包围的区寿年兵团,谁便当新兵团的司令。对于邱、胡两人会救援区寿年,我军已有防备,所以邱、胡进展缓慢,但是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个兵团司令将会是胡琏的。只是让人意料不到的是,顾祝同也突然决定让黄百韬争夺这个兵团司令,最后我军被黄百韬打了个措手不及,只好选择暂时撤退。
虽然黄百韬也没有救下区寿年,但是他的表现却得到了蒋介石的肯定,于是成了新组建的兵团司令。当时区寿年兵团的番号是第七兵团,但因为在豫东战役中几乎覆灭,番号被取消,后来新组建的兵团则拿走了第七兵团这个番号。
这是胡琏第一次错失兵团司令的宝座。
二
在胡琏竞争第七兵团司令失败后,在淮海战役爆发前夕,国民党又决定以王牌军18军为主组建第十二兵团。围绕着12兵团司令的人选又展开了竞争,陈诚仍然想让胡琏当,何应钦则想让罗广文当。白崇禧很不爽陈诚,所以虽然想拉拢胡琏,却也反对胡琏担任12兵团司令,于是白崇禧、何应钦便联合起来保荐罗广文,与陈诚抗衡。罗广文曾是黄埔军校教官,又比胡琏先担任过18军军长,论资历的话足以碾压胡琏。
陈诚没办法,只好换掉胡琏,推荐了虽然是黄埔一期,但是早于罗广文担任18军军长的黄维。
最后,蒋介石经过权衡利弊,为了平衡各方的争斗,让黄维当上了12兵团司令。
这是胡琏第二次错失兵团司令的宝座。
三
胡琏两次竞争兵团司令失败,表面上看上去,似乎是因为他的资历不够的问题,但是只要看看当上74军军长的张灵甫便可以知道,到底还是因为他不讨蒋介石的喜欢。
胡琏的悍,胡琏的智与谋。一
在蒋介石发动第三次“围剿”的时候,胡琏正任第11师第66团团长。
胡琏率领所部第66团参加了团村战役,为争夺东沅寨的控制权,与红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当时喝酒喝得醉醺醺的胡琏,在战斗中探出头去观察敌情,结果“咻”的一声,一颗子弹从左脸穿过右脸,顿时鲜血泉涌,但是他竟浑然不觉,反站起来吼叫着喊道:“冲啊!”第66团士兵受胡琏感染,也不要命地冲了起来,最终成功拿下了东沅寨的控制权。
后来,蒋介石问陈诚在团村战役中守住东沅寨的是谁,陈诚笑着说是第11师66团的团长胡琏,于是这个只有26岁的黄埔四期毕业生走进了蒋介石的视野。当时,蒋介石兴奋得直夸胡琏是“我的臂膀也,才堪大用”,甚至写了一份“胡琏升少将团长”的手令,只可惜最后被陈诚压下去了,要知道当时的11师师长也只是少将而已。
怎么样?胡琏够不够悍?
二
在日军进攻石牌要塞已成定局的时候,蒋介石下令死也要守住石牌,这个死守石牌的任务则交给了胡琏11师。
陈诚致电胡琏,问他有没有把握守住石牌。
胡琏只是坚定的回了十个字:“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
在战役爆发前夕,胡琏亲自率领所部官兵在石牌要塞举行了一场隆重的祭天仪式,然后宣读了一篇让人斗志激昂的誓词:
吾为陆军第11师军人,谨以至诚昭告山川神灵,我今率堂堂之师,保卫我祖宗艰苦经营、遗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顺,鬼伏神钦,决心至坚,誓死不渝。汉贼不两立,古有明训。华夷须严辨,春秋存义。生为军人,死为军魂。后人视今,亦尤今人之视昔,吾何惴焉?今贼来犯,决予痛歼,力尽,以身殉之。然吾坚信,苍苍者天,必佑忠诚。吾人于血战之际,胜利即在握。
生为军人,死为军魂!以身殉之!
胡琏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心里多少也没底,没有把握,但是他用一篇誓词唤起了战士们即便身死,也有保家卫国的决心,激起了战士们的昂扬斗志!这是一支不怕牺牲、敢打硬仗的部队!
在成功激起了11师官兵的斗志后,胡琏又根据石牌的地形以及日军不善于山地作战的特点修筑了防御工事并作出了战略部署:
第三十一团防守三百峰、第三十二团防守梁木棚,扼守要塞前沿阵地;第三十三团会同要塞部队担任要塞核心阵地的防守;由副师长罗贤达兼任团长的野战补充团,则作为全师的预备队。
最终,胡琏依靠他的智谋和勇猛,成功守住了石牌要塞,让日军经由石牌进侵重庆的计划落空!
蒋介石的落败,却让胡琏的军事生涯迎来了逆转。第七兵团成了黄百韬的,第十二兵团成了黄维的,胡琏得了什么?
黄百韬的水平指挥一个一个兵团当然没问题,但是黄维呢?黄维当上了12兵团司令,满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扬眉解气的时候,却带着整个兵团钻进了我军的套子里,成了瓮中之鳖。后来,黄维虽然将胡琏请了回来,但是已经于事无补,12兵团最终还是在黄维的手上全军覆没,黄维本人也被我军所俘虏,更有意思的是杨勇将军在知道胡琏逃脱的消息后竟然遗憾地说:“我们宁愿俘虏一个胡琏,不愿俘虏十个黄维。”由此可见,胡琏的军事水平之高,也说明了我军对他的忌惮之重。
蒋介石虽然落败了,虽然逃去台湾了,但是胡琏的军事生涯终于迎来了逆转。蒋介石开始摒弃那帮自己曾经信任并重用、但是却没有多少真本事的人,开始重用曾经不是很受自己待见、但是却有真本事的人,所以胡琏打了一场漂亮的金门战役,成了“金门王”。
然后,蒋介石的军中开始流传一句话:“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
胡琏,为蒋介石守住了最后的阵地。
二十多年后的1977年,弥留之际的胡琏想起了自己曾经的岁月,忍不住了发出了感叹:“土木不及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