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病虫害防治技术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草莓常见的几种病害
及其防治方法 一、叶斑病。叶斑病又叫蛇眼病,主要危害叶片,多在开花结果期开始发生,以后逐渐加重,果实采摘后尤甚。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淡红紫色、很不明显的小斑点,扩大后变成直径5~6毫米的圆形或长圆形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浓紫褐色,状如蛇眼;严重时,叶片大部分变褐、枯萎,甚至死亡。除叶片外,匍匐茎、果梗、花萼也会受害。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在春季撤除防寒物时,将病枯茎叶清除干净;对于一些感病品种,适当降低栽植密度;雨后及时排水、中耕和除草,保证园内通风透光良好;开花结果期发现零星病叶及时摘除,防止蔓延;病害严重的园区,采果后要全园割叶,集中烧毁。②药剂防治。在花序显露至开花前,及时喷药(使用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病害发生初期,用65%代森锌500倍液、70%代森锰锌600倍液、40%多菌灵胶悬剂8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施2~4次,效果良好。 二、灰霉病。灰霉病又叫腐烂病,是草莓产区的主要病害,温室及露地栽培均易发生,直接危害果实,对产量影响很大。此病多在草莓谢花后发生,病菌先侵染小果,使接触湿土的果面首先发病,然后沿果梗蔓延至花序,使整个花序干腐枯死;果实受侵时,果面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块,后变暗褐色,组织软腐,香味消失。在潮湿条件下,病变部位密生鼠灰色霉层。生长期感病的果实,采收后仍能继续腐烂。低温、高湿的不利天气常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栽植过密,偏施氮肥,植株生长过旺,园内光照不足或连续阴雨,园地排水不良,地面湿度大等,均适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早春及时清除枯枝枯叶,发病初期摘除感病花序,剔除病果,减少菌源;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并适当控制浇水,防止植株旺长和园内湿度过大;采用塑料薄膜或柴草覆盖地面,避免果实直接接触潮湿土壤。②药剂防治。从花序显露开始,选用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50%代森锌500倍液、50%敌菌灵600倍液、75%百菌清600~800倍液、50%速克灵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10%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100~150克/亩兑水75千克、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135克/亩兑水75千克等药剂,每隔7~10天喷一次,共喷3~4次;防治大棚或温室草莓灰霉病,可采用抑菌灵熏蒸。 三、白粉病。白粉病可危害叶片、叶柄、花、果实及果梗,严重时常导致死苗,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病害。近年来,采用保护地栽培的草莓往往比在露地条件下栽培的更易发生。叶片受害,产生暗褐色污斑,叶背产生白粉状物,后期呈现红褐色病斑,叶缘萎蔫、焦枯。幼果受害,生长停止并逐渐干枯;果实成熟前受害,可勉强着色,但色泽较淡,表面覆盖一层白粉,品质严重下降,失去商品价值。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先摘除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然后喷施0.3度石硫合剂、退菌特800倍液、托布津1000倍液,以控制病害蔓延;采收后割去老叶、病叶。 四、芽枯病。芽枯病主要危害花蕾和幼芽,发病后呈青枯状萎蔫。叶片和萼片发病,出现褐色斑点,叶柄和果梗基部变成黑色,叶片萎垂。新生叶片变小,叶柄带有红色,坐果少,长势弱,严重时失去生长点,造成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防止栽植过深、过密;注意通风换气,防止湿度过大和灌水过多。②药剂防治。栽植前,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浸苗5分钟;草莓现蕾期或发病初期,及时喷施多氧霉素或敌菌丹600倍液、克菌丹400~600倍液,均有良好效果。 五、病毒病。我国草莓病毒病已有数十种,近年来危害渐趋严重。据调查,只受一种病毒侵染的园区,一般减产20%左右,受两种以上病毒复合浸染的园区,减产40%~50%,甚至更多;受害草莓果实变小,糖度降低,酸度增加,植株长势衰弱。 防治方法:①定期换种。在草莓种植4~5年后,发现产量下降、果实变小时,及时迁建新园。如果周围有老草莓园存在,一般2~3年就要更新一次,以控制病害传播和蔓延。②灭蚜防病。草莓病毒病多为蚜虫传染。一旦发现蚜虫,要及时用马拉松1000倍液或杀灭菊酯1000~l500倍液喷杀,具有明显预防效果。
及其防治方法 一、叶斑病。叶斑病又叫蛇眼病,主要危害叶片,多在开花结果期开始发生,以后逐渐加重,果实采摘后尤甚。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淡红紫色、很不明显的小斑点,扩大后变成直径5~6毫米的圆形或长圆形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浓紫褐色,状如蛇眼;严重时,叶片大部分变褐、枯萎,甚至死亡。除叶片外,匍匐茎、果梗、花萼也会受害。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在春季撤除防寒物时,将病枯茎叶清除干净;对于一些感病品种,适当降低栽植密度;雨后及时排水、中耕和除草,保证园内通风透光良好;开花结果期发现零星病叶及时摘除,防止蔓延;病害严重的园区,采果后要全园割叶,集中烧毁。②药剂防治。在花序显露至开花前,及时喷药(使用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病害发生初期,用65%代森锌500倍液、70%代森锰锌600倍液、40%多菌灵胶悬剂8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施2~4次,效果良好。 二、灰霉病。灰霉病又叫腐烂病,是草莓产区的主要病害,温室及露地栽培均易发生,直接危害果实,对产量影响很大。此病多在草莓谢花后发生,病菌先侵染小果,使接触湿土的果面首先发病,然后沿果梗蔓延至花序,使整个花序干腐枯死;果实受侵时,果面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块,后变暗褐色,组织软腐,香味消失。在潮湿条件下,病变部位密生鼠灰色霉层。生长期感病的果实,采收后仍能继续腐烂。低温、高湿的不利天气常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栽植过密,偏施氮肥,植株生长过旺,园内光照不足或连续阴雨,园地排水不良,地面湿度大等,均适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早春及时清除枯枝枯叶,发病初期摘除感病花序,剔除病果,减少菌源;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并适当控制浇水,防止植株旺长和园内湿度过大;采用塑料薄膜或柴草覆盖地面,避免果实直接接触潮湿土壤。②药剂防治。从花序显露开始,选用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50%代森锌500倍液、50%敌菌灵600倍液、75%百菌清600~800倍液、50%速克灵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10%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100~150克/亩兑水75千克、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135克/亩兑水75千克等药剂,每隔7~10天喷一次,共喷3~4次;防治大棚或温室草莓灰霉病,可采用抑菌灵熏蒸。 三、白粉病。白粉病可危害叶片、叶柄、花、果实及果梗,严重时常导致死苗,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病害。近年来,采用保护地栽培的草莓往往比在露地条件下栽培的更易发生。叶片受害,产生暗褐色污斑,叶背产生白粉状物,后期呈现红褐色病斑,叶缘萎蔫、焦枯。幼果受害,生长停止并逐渐干枯;果实成熟前受害,可勉强着色,但色泽较淡,表面覆盖一层白粉,品质严重下降,失去商品价值。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先摘除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然后喷施0.3度石硫合剂、退菌特800倍液、托布津1000倍液,以控制病害蔓延;采收后割去老叶、病叶。 四、芽枯病。芽枯病主要危害花蕾和幼芽,发病后呈青枯状萎蔫。叶片和萼片发病,出现褐色斑点,叶柄和果梗基部变成黑色,叶片萎垂。新生叶片变小,叶柄带有红色,坐果少,长势弱,严重时失去生长点,造成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防止栽植过深、过密;注意通风换气,防止湿度过大和灌水过多。②药剂防治。栽植前,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浸苗5分钟;草莓现蕾期或发病初期,及时喷施多氧霉素或敌菌丹600倍液、克菌丹400~600倍液,均有良好效果。 五、病毒病。我国草莓病毒病已有数十种,近年来危害渐趋严重。据调查,只受一种病毒侵染的园区,一般减产20%左右,受两种以上病毒复合浸染的园区,减产40%~50%,甚至更多;受害草莓果实变小,糖度降低,酸度增加,植株长势衰弱。 防治方法:①定期换种。在草莓种植4~5年后,发现产量下降、果实变小时,及时迁建新园。如果周围有老草莓园存在,一般2~3年就要更新一次,以控制病害传播和蔓延。②灭蚜防病。草莓病毒病多为蚜虫传染。一旦发现蚜虫,要及时用马拉松1000倍液或杀灭菊酯1000~l500倍液喷杀,具有明显预防效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崔翠玲
2024-06-21 广告
2024-06-21 广告
水产病害检测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1. 显微镜观察:将样本制成切片或涂片,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数量等特征,以便诊断病原体的种类和感染程度。2. 分子生物学技术: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病原体特异性基因,以便...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崔翠玲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